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的效果①

2021-06-05 06:24郭欢欢
华夏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变异性内皮穴位

郭欢欢

(洛阳市中医院脑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高血压是一种对人体血管造成损害的病理状态,血压长期保持较高水平会导致动脉硬化,失去弹性,增大血栓堵塞血管的风险,影响身体健康。目前,临床尚无治疗高血压的特效药物,高血压患者只能通过长期服用降压药调节血压。随着中医学的研究发展,有多种中医调养方案应用到高血压的治疗中,其中中药穴位敷贴法利用透皮吸收原理[1],促进药物直接经皮吸收进入人体发挥作用,而在各类炎症及慢性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笔者探讨中药穴位敷贴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在洛阳市中医院就诊的10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46~74岁,平均(60.2±5.4)岁;病程2~14年,平均(6.8±1.1)年;合并糖尿病25例,合并高血脂33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47~71岁,平均(59.7±5.2)岁;病程4~13年,平均(7.1±1.3)年;合并糖尿病23例,合并高血脂3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洛阳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3]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近期未服用同类型治疗药物;③病情处于慢性发展期;④精神正常,能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合并慢性病处于急性发作期;②心、肺、肾、肝严重损伤;③合并恶性肿瘤;④药物过敏;⑤免疫功能缺陷;⑥凝血功能障碍或先天功能不足;⑦冠脉综合征发作。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对症补液,按照患者血压情况给予降压药物,患者需注意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服药期间定期复查,监测血压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取吴茱萸、白芥子、川芎各20 g,天麻、地黄各10 g,冰片5 g,研磨成粉末状,加入陈醋混合后调匀,制得敷贴药膏,对患者贴敷部位皮肤表层进行消毒后将药膏均匀涂抹在透皮敷贴上,将透皮贴紧密覆盖于双侧涌泉穴、神阙穴,持续贴敷8 h,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显效:静息舒张压显著降低;有效:静息舒张压小幅度下降;无效:静息舒张压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血压变异性。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结果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舒张压变异性(D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SBPV)水平。③血管内皮功能。采集两组治疗前后晨间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应用美国产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④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84.31%(χ2=3.9913,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压变异性

治疗后,两组DBPV、SBPV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变异性比较(mmHg,)

表2 两组血压变异性比较(mmHg,)

与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n DBPV治疗前 治疗后SBPV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 9.51±1.48 7.16±1.02a 15.85±3.84 9.28±2.12a对照组 51 9.74±1.59 8.35±1.07a 15.61±3.62 10.94±1.75a t 0.7562 5.7488 0.3248 4.3124 P>0.05 <0.05 >0.05 <0.05

2.3 血管内皮功能

治疗后,两组VEGF、ET-1水平均降低,NO水平均升高,而且观察组VEGF、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VEGF、ET-1、NO水平比较()

表3 两组VEGF、ET-1、NO水平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a P<0.05

组别 n VEGF(pg/ml)治疗前 治疗后ET-1(ng/L)治疗前 治疗后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1 128.63±11.55 99.92±7.34a 97.12±12.91 79.56±5.17a 17.99±2.25 25.27±4.33a对照组 51 125.78±10.13 107.30±8.06a 99.03±13.37 82.66±6.70a 18.77±2.87 22.96±3.21a t 1.3248 4.8346 0.7339 2.6160 1.5274 3.0606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中药穴位敷贴是中医治疗局部病灶或调节慢性代谢疾病的重要方法,具有无创、安全、疗效稳定等特点,敷贴过程中药物可经皮吸收,持续刺激相关穴位发挥效用,且外敷药物也减少了内服汤方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4]。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应用,中药穴位敷贴对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已得到证实[5]。本研究敷贴药膏中含有吴茱萸、白芥子、川芎、天麻、地黄、冰片,其中吴茱萸疏肝下气,白芥子理气散结、温通经络,川芎活血祛淤,天麻平抑肝阳,地黄补肝养肾,冰片通窍散淤。以上药物均为高血压外敷常用药物。药理学研究显示,吴茱萸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收缩,有利于血管舒张并保护心脑血管功能[6],与地黄合用可形成互补,增强药效[7]。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疗效优于接受常规治疗患者。李晓曼等[8]研究表明,穴位敷贴联合降压药物更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涌泉穴联通肾经静脉,神阙穴为五脏六腑之根,在穴位上敷贴中药,药物可随气血上行,刺激全身经脉,外敷结合内服可使血压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

血压变异性由血压监测结果推算得出,主要体现血压波动幅度,受环境、精神、压力、心血管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体自发性血压变动幅度较大时,高血压靶器官更容易发生损伤[9]。因此,血压控制阶段应重视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24 h的DBPV和SBPV均显著降低。吴茱萸中的有效成分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10],天麻素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心脑部位血流状况的功能[11],中药贴敷有助于缓解高压血流对心脑血管的冲击,稳定内环境平衡,将其与常规降压药合用,可降低血压波动幅度,减少靶器官损伤。

血管内皮功能决定了血管壁的状况,受高血压影响,大部分患者存在血管功能退化、血管弹性受限等问题。VEGF水平偏高说明高血压患者体内血管可能发生增厚,易引起血管狭窄、阻碍血流[12];ET-1与血管收缩功能相关,高血压患者体内ET-1含量较高,会增大外周血流阻力,加重病情进展;NO具有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属于血管保护因子,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易导致NO分泌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后,患者体内VEGF、ET-1水平降低,NO水平升高,说明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李芳芳等[13]发现,川芎中的川芎嗪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利于血管损伤恢复。张东等[14]研究表明,天麻制药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血管营养因子水平。穴位外敷用药能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有利于血压调节。本次研究过程中未见患者出现明显不适。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敷贴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改善血压变异性,提升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变异性内皮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冬病夏治止咳贴贴敷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