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6-05 06:24温细平邹银梅曹丽红
华夏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温细平,邹银梅、曹丽红

(石城县人民医院,江西 石城 342700)

脑卒中是急性起病、快速出现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脑血管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致残率。近年来,脑卒中的临床救治效果逐渐提升,但仍有部分患者伴有口眼歪斜、肢体功能障碍等偏瘫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其家庭、社会医疗系统造成一定的负担[1]。康复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但见效慢,且患者难以长期坚持,应用效果欠佳。神经肌肉电刺激是一种物理疗法,以低频率电流刺激患者神经肌肉与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肌张力,促进偏瘫侧肢体功能恢复[2]。笔者将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笔者所在医院的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57~78岁,平均(65.3±3.2)岁;病程1~6周,平均(3.3±0.5)周;19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2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55~79岁,平均(66.1±3.7)岁;病程2~8周,平均(3.6±0.8)周;20例脑梗死,24例脑出血;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②合并偏瘫;③临床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处于康复期;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肢体功能障碍史,先天肢体功能障碍;②进展性脑卒中;③大面积脑梗死;④神经肌肉电刺激禁忌证;⑤骨骼系统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降压、降脂等常规治疗,配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对照组实施康复锻炼,包括早期良肢摆放、起床训练、翻身训练等,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坐起、站立训练,慢步行走练习。功能锻炼过程中穿插穿衣、进食等自理能力锻炼。2次/d,5 d/周,持续锻炼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北京耀阳康达公司研制的KT-90B型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使用前向患者解释仪器工作的原理、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等,取得患者同意;电极片消毒后放置患者患侧三角肌与指伸肌肌腹、下肢胫前肌和股直肌肌腹,调整三角波形、频率1 Hz、脉冲宽度0.5 ms,强度以引起患者肌肉明显收缩为宜,30 min/次,1次/d,6 d/周,持续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

①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干预4周后使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价两组肢体运动能力,包括上、下肢有无反射活动、能否进行屈肌协同运动等,上肢66分,下肢34分,评分低,运动功能差;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干预前、干预4周后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从凝视、面瘫等方面评价,共42分,分值低,神经缺损程度轻。用巴氏(Barthel)量表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穿衣、进食等10个条目,共100分,分值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

干预4周后,观察组上肢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表1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上肢干预前 干预4周后下肢干预前 干预4周后观察组 44 31.5±4.3 42.4±4.2∗ 12.8±3.5 25.4±4.1∗对照组 44 30.1±5.3 37.2±4.67∗ 13.2±2.9 19.5±4.8∗t 1.3607 5.5375 0.5837 6.1996 P>0.05 <0.01 >0.05 <0.01

2.2 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

干预4周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活动能力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活动能力比较(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NIHSS评分干预前 干预4周后Barthel评分干预前 干预4周后观察组 44 22.5±4.4 9.82±2.7∗ 41.1±5.5 57.9±5.7∗对照组 44 21.9±4.2 12.2±2.8∗ 42.7±7.1 51.3±6.4∗t 0.6543 4.0587 1.1817 5.1083 P>0.05 <0.01 >0.05 <0.01

3 讨论

脑部功能重组、神经可塑是神经康复的关键理论支持[4]。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受损,使神经的生理功能、解剖学、代谢等均产生较大变化,如神经轴突侧发芽,树突数量增多,神经连接重建,诱发病灶区域神经组织代偿、健侧大脑半球代偿和脑损伤通路代偿等[5]。依据上述理论,借助运动手段刺激运动通路中的多个神经元,达到阈值时兴奋靶运动神经元,促使周围神经元产生阈下兴奋,逐渐恢复神经功能,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神经电刺激是神经康复的重要手段,通过释放低频电流刺激患肢组织肌肉与神经,增强患肢感觉与体力活动,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6-7]。本研究中,观察组肢体功能运动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神经肌肉刺激治疗有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恢复患肢运动和生活自理能力。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产生低频电流,去极化运动神经以促使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减轻肌肉痉挛,从而扩大肢体运动范围,使得患侧肢体在不断的刺激中提升相关功能[8-9]。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可延缓病灶周围组织坏死过程,缓解病灶区域水肿,恢复部分边缘区组织功能,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重建脑部侧支循环,从而改善脑部支配肢体活动的功能,提升肢体运动能力[10]。低频率电刺激还可诱导肌肉运动,矫正或代替肢体部分失常的功能,促使患肢不断运动与再学习,恢复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功能。

综上所述,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是一种无创、经济实惠、操作简单、高效的辅助康复手段,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能力和正常生活能力恢复。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神经功能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