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一品”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2021-06-05 10:06王冬莉刘燕张小妹饶媛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西景德镇333000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心功能护理人员满意度

★ 王冬莉 刘燕 张小妹 饶媛(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心力衰竭是一种多发于心脏病终末期阶段的疾病,以心脏器质性受损为主要发病原因,且病情具有发作反复、复杂的特点,易引发患者出现液体潴留、乏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1]。伴随近几年社会人口发展趋势愈发高龄化,受年龄因素影响,患者多伴有机体免疫力低下、功能减退情况,从而加大临床治疗难度。再者部分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在治疗时往往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对心力衰竭患者及早开展并加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笔者采用“一病一品”护理模式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5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89例,女性68例;年龄60~83岁,平均(76.42±2.25)岁;原发病:扩张型心肌病3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9例,冠心病64例;心功能分级:IV级29例,III级71例,II级57例。将本院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15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91例,女性66例;年龄60~83岁,平均(75.23±2.24)岁;原发病:扩张型心肌病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8例,冠心病66例;心功能分级:IV级28例,III级73例,II级5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性疾病、心功能分级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经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已确诊;年龄>60岁<83岁;对本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主要脏器功能衰竭者;认知能力障碍和言语沟通障碍者;生活无法自理者;对本研究不配合者。

1.4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将病房环境管理工作做好,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密切观察,同时将日常生活护理及吸氧护理工作做好;予以患者口头宣教,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观察组:采取“一病一品”护理干预。(1)热心接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以亲切、和蔼态度面对患者,将医院相关制度简单告知患者,包括设备应用和病房环境、入院须知和经管医护人员等,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应护理干预。(2)耐心讲:简单介绍心力衰竭相关知识,包括急救方法、常规正常和病因等,同时还要将住院期间活动和饮食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简单告知患者。(3)细心观: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同时密切查看患者呼吸困难频率、形态和程度变化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和体温等,并监测患者24 h出入量,详细记录患者每日排尿量与摄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观察患者有无水肿情况,以及血钾情况。(4)诚心帮:帮助患者将体位摆正,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提醒遵医嘱用药。在患者睡前选取固定穴位,实施王不留行贴压耳穴,取交感、神门和皮质下穴位,每贴压1次,在耳穴上放置3~5 d。贴压耳穴时,需询问患者是否感觉不适,包括过敏、发热等,如果有不适感,需马上终止应用,进行相应处理。一疗程为7 d。(5)温馨送:在患者出院当天,所有手续办理完要离开病房时,由责任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带药数量进行查对,并对各种药物的服用方法、剂量及时间进行详细介绍,把患者送至病房门口,向患者和家属道别。(6)爱心访: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2周或4周后,护理人员应进行电话随访,具体内容包括:①感冒预防措施;②患者当下情况;③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与适当运动;④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⑤若患者有吸烟史,应指导并督促其戒烟;⑥将复诊时间告知患者;⑦护理人员应对随访结果详细记录,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填写随访登记表,并告知患者健康讲座时间。

1.5 观察指标(1)左心室射血分数;(2)每搏量心功能指标;(3)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和气喘消失时间等。

1.6 疗效评价标准[2]临床控制:坐卧不宁和急尿、口干和震颤等躯体症状,以及焦虑、紧张等情绪症状基本消失;显效:躯体症状、情绪症状改善显著;好转:躯体症状、情绪症状有所缓解;无效:躯体症状、情绪症状无变化,病情有加重趋势。

1.7 护理满意度评估选用本院自制评定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3],评定内容包括护理人员言语沟通,护理开展是否合理、及时,护理工作是否具有科学性等,总分为100分,以非常满意(≥85分)、相对满意(≥60分<85分)和不满意(<60分)划分三个等级。

1.8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5.0为数据处理工具,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0.05为检验基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干预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5.54 %,对照组为82.8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157) 例(%)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n=157)

2.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观察组心率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和气喘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n=157)d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3.63%,对照组为78.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157) 例(%)

3 讨论

研究发现,在伴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20 %患者的病症会演变为慢性心力衰竭,且在出院后半年内有不低于27 %的患者易出现疾病复发情况,将严重影响患者心功能,甚至还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威胁[4]。因心力衰竭病症具有病程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治疗时间长等局限性,容易导致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加之心力衰竭的患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机体功能、抵抗力下降,易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机体恢复。对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时加强护理干预的配合非常必要。

开展护理干预多以常规护理为主,因其缺乏主动性,且存在盲目性,加之护理的操作过于流程化,缺少对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的重视,导致患者护理依从性、治疗配合度低下,影响疗效和预后。在临床护理模式中,“一病一品”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法,即深入贯彻优质护理服务建设,在每个专科塑造一个品质较高的专科特色护理项目[5-6]。该项目的重点是把最优的关怀、流程与证据相组合,将传统疾病护理常规打破,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护理为基础,以“优质护理服务链”即“爱心访和热心接、温馨送和细心观、耐心讲和诚心帮”为主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从入院至出院最佳、全程的护理方案及护理服务流程,可更好地完成对患者的护理任务,包括康复指导和专业照顾、健康教育和治疗处置、病情观察和心理支持等,保证护理服务的开展更具优质性、专业性、全面性。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57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一病一品”护理干预后的结果表明,该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加快机体恢复,具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加快患者病情恢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此护理模式的开展,能使患者配合度及依从性提升,促进患者康复,急救效果显著提升,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心力衰竭复发,拉近护患之间距离,使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因为“一病一品”护理项目的开展基础为循证护理,通过寻找最新、科学的专科疾病护理方法,打破传统经验性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病症护理实践规范,充分体现护理服务品质的技术属性[7]。“一病一品”护理的实施,可规范护理人员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后随访及延伸护理的流程,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在住院时与出院后的需求,对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重要意义。另外,“一病一品”护理干预能有效保证护理方案的执行更具清晰性,可有效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对护理人员特别是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有指导作用,能减少护理工作期间的随机性、盲从性,使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提升[8],不但能减少因护理人员工作能力及水平的差别而发生护理差错与缺陷情况,还能在护理人员年资不同的情况下确保其对病症相同的不同患者开展同质化与专业化的护理干预。

总而言之,对心力衰竭患者予以“一病一品”护理干预,能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促进机体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功能护理人员满意度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