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2021-12-06 09:48吴向东吴琼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南昌33000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情志腹痛穴位

★ 吴向东 吴琼(.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 南昌 33000;.江西省人民医院 南昌 33000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系统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疾病,目前尚无诊断金标准,临床诊断往往采用罗马IV标准[1]。因各国地域差异和致病原因不同,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案。现代研究发现,不同国家IBS发病率各有差异,全球约有11.2 %的人深受IBS影响[2],近些年我国IBS发病率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3]。IBS发病主要表现为炎症性肠病的相关特点,在肠镜等辅助检查中未显示有器质性病变[4]。如何有效对IBS进行防治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现将近年来中西医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予以综述。

1 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古籍虽无IBS的论述,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及表现,可归属于“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且与“郁证”有一定联系[5]。

1.1 病因病机从中医角度来看,IBS的主要病因是肠腑功能不平衡,而引发这种不平衡的原因又多种多样,其中情志内伤是主要诱因,脾胃虚弱为主要病因[6]。

《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指的是抑郁愤怒的心情会直接导致肝脾气机上逆,气逆则下焦失于固摄,故二便从出。《灵枢·本神》云:“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明确提出情绪低落、抑郁的患者全身气机易于阻滞不通,若是胃肠道气机阻塞则胃肠蠕动不足,容易产生便秘[7]。现代研究已证实,恐惊等情志的异常改变可引发腹泻型IBS,而忧思等情志的异常改变多引发便秘型IBS[8]。另有临床研究显示,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强度越大, 惊恐、思虑过度、抑郁等不畅情志因素越多,IBS的患病率也越高,症状也会加重[9]。

《脾胃论》云:“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可见脾胃虚弱是IBS的发病基础。IBS的病位在大肠,又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此病之初多为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横逆乘脾,继则脾失健运,则易使胃肠运化功能失常而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此阶段多对应肝郁脾虚、肝脾不调等证型。肝旺脾虚日久,则致机体阳亢阴虚,肝损及肾,最终耗及肾阳,此阶段多为脾肾阳虚证型[10]。所以总的来说肝郁、脾虚、肾阳不足是IBS的主要病机[11],而脾胃虚弱是病理关键。故该病的治疗以健脾为第一大法[12],再依据所处阶段及证型的不同对证治疗,如肝郁脾虚型治以抑木扶土、调和肝脾,脾肾阳虚型治以补脾温肾。

1.2 治疗有研究显示,中医对IBS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13]。考虑到情志内伤是IBS的重要诱因,治疗时首先应注重情志调理。《景岳全书》明确提出:“若思郁不解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即如因情志内伤而病,非调理情志不得痊愈。情志抑郁易于导致痰浊凝聚。肝郁乘脾是IBS情志内伤的病机关键,按照“木郁达之”的治疗原则,可运用情志转移疗法(通过心理暗示将患者焦虑情志转移到其他地方)、以情胜情疗法(通过有意识地激起患者的另一情志去纠正其所相胜的情志,如患者焦虑、忧愁,可根据《黄帝内经》中“喜胜忧”的理论,激起患者欢喜情志,来纠正忧愁情志)、说理开导疗法(通过语言对患者进行开导和劝说,解除患者的疑惑和心理负担)、顺情从意疗法(通过顺从、满足患者的某些意愿来解决其焦虑、抑郁心理)和宁静神志疗法(通过静坐、静卧或静立听舒缓放松的音乐来调节焦虑、紧张情绪)等[14]来舒解郁结的肝气,从而有效干预和治疗IBS[15]。

同时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选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若患者主症为腹胀、腹痛反复发作,腹泻,泻后痛减或便秘,或者两者交替进行,伴胸胁胀满,口苦,心烦,舌红苔薄,脉弦,可辨为肝脾不调型IBS,治以疏肝理脾为主,多以柴胡、枳实或枳壳、白芍、甘草、炒白术、陈皮、防风等为基础,选用七味白术散[16]、柴胡疏肝饮[17]、痛泻四神汤[18]等方剂加减,可获满意疗效。若患者主症为五更泻(即五更时分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伴畏寒喜暖,喜温喜按,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可辨证为脾肾阳虚型IBS,治以温阳健脾补肾为主,多以补骨脂、肉豆蔻、乌药、益智仁、党参、山药、白芍、炒白术等为基础,选用参苓白术散[19]、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20]等方剂加减,收效良好。当然,临床上IBS证型不仅于此,还有胃阴亏虚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胃气虚型等,临证时可结合具体症状和体征辨证施治。

此外,中医其他的理疗方法如艾灸、穴位敷贴、埋针、推拿等也广泛应用于IBS治疗。如有临床研究者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三伏穴位敷贴结合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IBS、火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腹泻型IBS、推拿疗法治疗便秘型IBS,均取得了满意疗效[21-25]。总的来说,IBS理疗辨证的病位主要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经,选穴多为中脘、天枢、关元、胃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关元等。

2 西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IBS指的是在发病过程中有腹痛或腹部不适,以及排便有困难或腹泻等病理特征,从性质上来说当属功能性消化系疾病。依据粪便特点,IBS又可分为4种亚型,即以便秘为主诉的便秘型(IBS-C)、以腹泻为主诉的腹泻型(IBS-D)、前两者兼有的混合型(IBS-M)及未分型(IBS-U)[26]。

2.1 发病机制引发IBS的病因尚不明确,现多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神方面。紧张、兴奋、抑郁、高度敏感等内心活动是影响IBS发生及预后的重要因素[27]。有国外研究学者证明,将近50 %的IBS患者会伴有紊乱、慌张等不良精神情绪[28],而紧张、忧郁和焦虑度高的人,IBS的发病率也偏高[29]。二是胃肠道动力方面。胃肠蠕动过度或过缓等均会直接影响食物停留在胃肠道中的时间,停留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引发如腹胀、腹痛、腹泻和便秘等一系列病理反应[30]。三是内脏高敏感方面。因离子通道异常、受体异常、中枢神经系统调控异常、肠神经系统异常、肠道菌群失调和精神心理因素等不同途径造成的内脏感觉过敏会引发IBS[31]。四是感染方面。因微生物(如痢疾杆菌、旋毛虫、巴西钩虫)等所致的胃肠道感染等也会引起IBS的发生[32]。

2.2 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可采取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运动、饮食等疗法[33]。一是通过安慰剂疗法、音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和暗示疗法等心理疗法,可缓解患者心理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程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4-35];二是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少坐多动、做有氧运动等,可有效改善腹痛、腹胀、排便异常等不适[36];三是通过多食用低短链碳水化合物,可明显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的症状并降低排便频率[37]。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胃肠解痉药、缓泻药、止泻药、导泻药和肠道菌群调节药等[38]。若是以腹胀、腹痛为主症的患者,多使用平滑肌松弛剂、胆碱能拮抗剂、新型肠道M3选择性胆碱能蕈毒碱受体抑制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解痉药治疗[39]。若是以腹泻为主症的患者,多使用阿片受体激动剂、吸附剂等缓泻药、止泻药治疗[40]。若是以便秘为主症的患者,多使用渗透性泻剂、容积性泻剂、刺激性泻剂和选择性2型氯离子通道激活剂等导泻药治疗[41]。若是以肠道菌群失调为主的患者,可选择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肠道菌群调节药治疗,可以建立和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减少肠道内毒素的产生和吸收[42]。

3 中西医结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中西医对于IBS的病理机制各有分述,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需求和病情的需要,充分发挥好中西医各自优势,以获得更好的疗效。在西药与中药联用方面,陈焕钊等[43]采用自拟方痛泻参苓白术汤配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IBS-D,结果显示,两药合用后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王琳[44]采用加味参苓白术散结合曲美布汀治疗IBS-D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王雪娇等[45]用大柴胡汤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IBS-C的治愈率比单用西药治疗组明显升高。可见中西药结合治疗IBS的效果更好,也更加安全可靠[46]。在西药与中医理疗结合方面,朱秀华[47]将针刺(取足三里、天枢、上巨虚、太冲、三阴交、脾俞、 太冲等穴位)与匹维溴铵联合应用治疗IBS-D比西医一般治疗的效果更好,负反馈也更少。曹国武等[48]将穴位贴敷(行气健脾等中药调制贴敷于神阙、天枢、脾俞等)与常规西药(马来酸曲美汀胶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治疗IBS-D的效果显著,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柴晟等[49]用穴位埋线(取大肠俞、天枢、支沟、足三里、丰隆等穴位)联合乳果糖治疗IBS-C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有效预防症状的反复。总的来说,通过中西结合方式,多种治疗方法协同治疗IBS已成为诸多学者与临床工作者的共识。

目前,IBS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西医认为是精神、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感染等多种因素和多种发病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则认为其主要与情志内伤和脾胃虚弱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就治疗而言,西药具有起效快和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高度依赖及较多的副作用;而中医强调整体辨证思维,有因人治宜、辨证施治、副作用少等优势。若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标本兼顾,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情志腹痛穴位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夏季穴位养心
八段锦功法对艾滋病携带者的戒毒人员情志影响的初步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