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红
(莒县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莒县)
慢性糖尿病是指因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生物作用受损,所致地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常见临床症状为多饮、乏力等,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则会对其心脏、血管、肾脏等组织、器官造成慢性损伤,且易增加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慢性糖尿病患者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2]。又由于糖尿病属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用药,且需控制自身生活、饮食方式,会对其生活状态、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可对其行综合规范化干预管理,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其血糖值能得到有效控制。则为进一步探究此干预管理方式应用情况,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对慢性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规范化干预管理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264例慢性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132例,女61例,男71例,年龄33~80岁,平均(60.02±3.93)岁,病程1~11年,平均(5.83±1.03)年和对照组132例,女59例,男73例,年龄35~80岁,平均(60.07±3.94)岁,病程1~12年,平均(5.86±1.04)年。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病程等差异细微(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本研究中所有慢性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2019年版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诊断标准[3];(2)研究选择的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字同意,并经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2)患者合并有严重肿瘤疾病;(3)患者意识、精神、语言障碍,无法配合医护人员完成相关护理工作。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用药,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以动态掌握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实施综合规范化干预管理,护理方式如下。
(1)建立健康档案:首先护士需建立健康档案,统计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姓名、联系方式、通讯地址、各阶段入院复查情况、运动习惯等。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护士可通过讲座、一对一等讲解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病理知识、治疗方式、糖尿病日常饮食生活管控事项等多方面地讲解,以加深患者及家属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使其知晓相关护理措施及自护措施对其病情管控的重要性,使患者能更主动地改善、管控自身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提升患者依从性。同时通过健康宣讲,能避免患者因对糖尿病的认知缺乏,而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状态,而对药物治疗等治疗方式有抵抗情况。
(2)用药护理:护士需定期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并将相关情况反馈给主治医师,使医师可根据其具体病情适当调整患者的用药情况。指导并帮助患者学会自行监测血糖值,叮嘱患者定期向护士反馈血糖检测值,叮嘱患者定期、定量用药,以分析评估具体的药物治疗效果。
(3)生活、饮食干预:告知患者生活、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有效改善自身不良生活、饮食方式,并根据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生活、饮食计划,有效控制其日常血糖检测值。
1.2.2 观察指标
(1)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统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这三项指标数据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检测值,以分析两种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影响。
(2)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非常满意: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血糖能得到有效控制,且能降低、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经随访3年,无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作;满意: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一般,血糖能得到有效控制,但不能长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经随访3年,无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作;不满意: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低,或是血糖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不能降低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或是经随访3年,有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发作。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相比于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的对比(±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的对比(±s)
组别 例数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32 10.15±1.84 7.56±1.36 13.53±2.43 9.03±1.78 9.32±1.56 6.63±1.02对照组 132 10.19±1.88 9.03±1.69 13.55±2.4711.43±1.94 9.33±1.54 8.25±1.48 t 0.175 7.786 0.066 10.473 0.052 10.355 P 0.862 0.001 0.947 0.001 0.958 0.001
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总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n(%)]
慢性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一般此病症主要是因遗传、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所致,同时风疹病毒、腮腺病毒感染等因素,也会增加糖尿病发病几率,此病症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患者需长期用药,且需对自身不良生活、饮食方式进行改善,以保障药物治疗效果,确保自身血糖能处于较正常且稳定的范围内[4-5]。
但长期用药及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状态,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最终影响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致其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6]。因此可对慢性糖尿病患者行综合规范化干预管理,从建立健康档案、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生活与饮食干预这几方面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帮助患者降低并维持较好的血糖检测值。在此干预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康档案可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基本情况有更深入地认识,通知患者后期各阶段的复查结果均可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使医护人员能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便于医师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改善,使患者能得到更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救治。再对患者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用药护理、生活与饮食干预,以纠正患者对此病症、治疗方式及护理措施的错误认知,使患者能更主动地配合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使其能有效学会各项自护技能,同时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患者对药物治疗有抵抗情绪,避免患者对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善有过多焦躁等负面情绪。
综上所述,对慢性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规范化干预管理,能提升患者依从性,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使患者血糖能处于较正常范围内,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