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T技术的笔译实训模式研究
——以四川工商学院为例

2021-06-02 05:58缪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笔译错误率译员

缪薇

(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眉山620000)

该研究选取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2018级本科7班和8班共9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教学效果对比研究。根据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这两个班划分为翻译方向人才班,学生在大三开始学习《翻译理论与实践》课。该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有笔译实训的操练。笔译实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和巩固在翻译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练培养学生使用翻译技巧对各类应用文本进行翻译操作的技能意识[1]。2018级7班作为实验班选择在笔译实训室采用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实训教学。该笔译实训室是四川工商学院的特色实训室,硬件部分有50台学生用台式电脑,一台教师的总控台和一个投影仪。软件部分由NEWCLASS软件公司做技术支持。系统里有各个用户的登录界面,用户包括管理员、教师及学生这3个角色,用户在选好角色后,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即可使用,系统设置了各个用户的不同操作内容及权限。2018级8班作为控制班在普通教室采用传统“语言+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教学。两个班所授实训内容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教学方法上的不同,一个是传统的“语言+相关专业知识”的模式,另一个则在电脑上融入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对两个班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 研究实施阶段

1.1 选择翻译材料

目前大多数高校选择的翻译教学素材还是停留在文学翻译和新闻翻译上,而未来学生工作中将面临多元领域的翻译挑战[2]。这些挑战包括国际工程、装备制造、政府采购、文体娱乐、生物医药、融媒体和信息技术等领域,总而言之“客户和市场才是最好的素材库来源。”[3]基于这个背景,再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四川工商学院办学特色,该研究决定选择符合新兴翻译市场要求的真实素材,包括与三苏文化,眉山道路交通和眉山旅游景点相关的各类真实素材作为笔译实训素材。

1.2 分组翻译

实验班以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为具体实施方式,还原真实商业项目和团队配合的实际情况[4]。2018级7班作为实验班在笔译实训室上机操作。该班共45人,分成9个小组,每组共5人。组内协商分工,需有1个项目经理,3名译员,1个项目助理。分工完毕,3名译员登陆学生账号,登陆进去以后会有老师提前已经导入的翻译项目即一篇关于“三苏祠”的中文宣传资料。该资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经是做好了“句句对照”的翻译,2 000字的原文导入进系统时分成6个章节,这样3名译员才能一人负责2个章节,同时翻译。每个译员所需要做的其实就是修改“句句对照”的译文。项目要求在90 min内完成,项目经理要随时查看翻译进度,以确保组员按规定时间完成翻译任务。译员在翻译时如遇困难可向项目助理寻求帮助,由项目助理负责查资料。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语言+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教学。2018级8班作为控制班在普通教室上课。该班共45人,分成5组,每组9人。实训材料仍然是和7班一样的一篇2 000字的“三苏祠”的宣传材料。每组分配400字原文,在课堂上进行“纸+笔”的翻译实训。没有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每组9个人都要完成一样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允许控制班的学生用手机查资料。

1.3 批改译文

实验班译文的批改在电脑上进行。首先是项目助理进行初审,各组助理在电脑上安装Chrome浏览器,该浏览器能帮助查看译文的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和所选单词是否符合语境的错误。每一章译文的最后批注该章节的所有错误,并驳回,让译员进行修改。第二步是项目经理进行二审。二审的主要目的不再是看低级的拼写和标点符号错误,而是看语言的表达是否有不当之处,各专业术语和特殊句型是否运用得当。第三步是教师终审,教师终审通过的组别不再对译文进行修改,如若教师终审不通过,仍需再次修改。控制班的译文则在课下收齐,教师带回办公室批改。批改时划出译文出错的地方,并且采用整体性评分法给出合理的分数。

1.4 展示译文,汇报翻译成果

实验班每个小组由项目经理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以下3个内容:(1)小组人员团队协作的情况;(2)译文的质量即专业术语,特殊句型,译文可读性的分析;(3)质控情况即译文被驳回几次,每次的问题有哪些。控制班共5组,每个组推选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汇报内容包括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语言的处理等。教师看完各组汇报以后,给出参考译文,在实验班就语言和项目管理两方面进行评价,而在控制班只对语言进行评价。

1.5 教学反馈

学生完成演示报告以后,教师根据同一个项目主题,在超星上再次发布一篇翻译原文以检验全体学生在前面4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效果。全体学生在超星上完成译文,然后两两组队进行同伴互评,相互找出各自译文的翻译错误。教师根据8种常见错误类型,对每一种类型赋予一定的系数(见表1)。学生根据公式:译员错误率=错误数量×系数/原文字数,算出错误率,上报数据[5]。最后由教师根据大数据进行总结点评(见表1)。

表1 8种常见错误类型及系数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翻译效率

从实验班和控制班的翻译过程可以看出,融入了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实验班在翻译速度上要比控制班快得多。控制班汉译英的平均翻译速度是每小时300个字,而实验班的平均翻译速度是每小时500个字。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实验班的项目是已经用CAT做好的“句句对照”译文,这样的译文在排版和语言处理上面都已经基本成型,译员需要做的只是进行翻译较对而已;其二是实验班的译员在翻译出现困难时,可求助项目助理,而控制班的学生只能自己用手机查,这就在速度上拉开了差距。由此可见,CAT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问世与发展,的确是加快了翻译速度,优化了翻译流程,降低了翻译成本,传统的手工翻译模式以及落后的生产工具即将被信息技术的洪流淹没[6]。

2.2 译文质量

从所选的三苏祠宣传材料英译的质量来看,实验班的译文质量要明显好于控制班译文。下面列举了三个案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例1:三苏祠博物馆多种数字化产品的精致度及交互创新堪称典范。

控制班译文: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igital products’mutual innovation and delicacy in Sansuci Museum.

实验班译文:Sansuci Museum has gone to great lengths to offer various digital products with delicacy and innovative interaction.

分析:控制班的译文是典型的直译且没有翻译出“堪称典范”,实验班的译文则用了“Sansuci Museum has gone to great lengths to offer...”换了一个角度翻译“堪称典范”,表达效果比控制班更好。实验班的译文初稿是“The delicacy and innovation of Sansuci Museum’s many digital products are modes.”其实和控制班的雷同,但是实验班的译文是要进行一审,二审和终审三个环节的,此译文在二审时未过,理由就是太过直译,并未表达出“堪称典范”的深度含义,由此进行修改,才得出了最后的译文。

例2:三苏祠博物馆App游览:iTunes—相关app。

控制班译文:App Tour of Sansuci Museum:i-Tunes related apps.

实验班译文:Apps of Sansuci Museum:Apps provided in the App Store.

分析:控制班受到原文的束缚,将“iTunes—相关app”翻译成“iTunes related apps”。而实验班的译文因为有CAT技术的支持,这句话是已经综合了大量术语库翻译好的表达“Apps:Apps provided in the App Store.”因此实验班并未做修改,却将意义更好更直接地传达给了译文读者。

例3:三苏祠博物馆内珍藏和陈列有三苏父子的大量手迹及各种诗文字画,展开画卷,古乐起,人物就动了起来。

控制班译文:Sansuci Museum treasures and displays a large number of handwriting of Sansu father and son,as well as a variety of poems,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When the scroll is unfolded,the characters will move.

实验班译文:Sansuci Museum is home to a large number of handwriting by Su Shi,Su Xun and Su Zhe.Moreover,it treasures and displays a variety of poems,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When the scroll is unfolded,people could hear beautiful songs and see figures“coming back to life”.

分析:首先从词的角度,控制班在翻译三苏父子时,翻成“Sansu father and son”是典型的错译。实验班的翻译助理仔细查阅了三苏父子以后,建议译员翻成“Su Shi,Su Xun and Su Zhe”才是正确的翻译。其次在处理“人物就动起来时”,控制班直译成“the characters will move”,实验班则译为people could see figures“coming back to life”。实验班完全是站在了读者,也就是客户的角度来翻译原文。如果只翻一个move,有的读者会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

从以上3个例子的分析来看,之所以实验班的整体翻译质量要明显好于控制班是因为实验班每组的译文经过译员初译以后,都需要经过内部一审,二审以及教师端口终审的三层关卡,层层环节清晰可见,翻译动态及时掌握。译文的质量与译员,审校,项目经理直接挂钩,全组重视质量。而控制班的译员翻完就上交给教师了,教师批改完,根据整体性评分法给个分数再返还给学生就结束了,指导意义非常有限。

2.3 译文批改

实验班译文的批改依赖于Chrome的技术支持,批量批改之同错批改和组内项目助理的一审和二审工作,教师只需要最后终审9篇译文和一审二审的驳回意见就能看出整个译文的质量。这种灵活的批改方式,减少了教师批改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大幅度降低了批改工作量。而控制班的译文共45份纸质版,教师全部要收上去人工批阅,最后只提供一个简单的分数给学生,这样的批改方式过分依赖教师的经验,因此主观性较强,一旦评分标准不明确或者缺乏操作性,就可能导致评分尺度不一致的问题。比如,测试总分100分,甲学生得到65分,乙学生也得到65分,但两个的65分其实是有差异的,甲学生的65分或许是专业术语不统一或搭配不当造成的,而乙同学的65分则可能是因为语法错误或漏译导致的。因此,在CAT技术平台上批改作业不仅减少了教师工作量,还能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由此及彼,弥补自己的不足,加深误区印象。

2.4 教学反馈

为了检测教学效果,在完成所有教学环节后,教师在超星上再次发布一篇有关三苏文化的平行文本供学生翻译。全体学生在超星上完成译文,然后两两组队进行同伴互评,相互找出各自译文的翻译错误。教师根据8种常见错误类型对每一种类型赋予一定的系数。学生根据公式:译员错误率=错误数量×系数/原文字数,算出错误率,上报数据,但要注意文章中同一个词语或符号发生错误,应属于同一个错误,不应因其在不同的位置出现而视为不同的错误。根据90名学生的数据显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错误率是1.5‰,而控制班学生的平均错误率却高达3.5‰,按照行业要求,对总字数在5 000字以下的译文,错误率不得超过千分之三,由此可见控制班学生的译文大多是不合格的译文,而实验班的译文则达到了行业的基本标准,由此证明基于CAT技术的笔译实训模式的教学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

3 结语

现代翻译技术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挑衅”传统的翻译世界,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驱动下,一场新的语言技术革命浪潮已经来临。在民办高校的笔译实训教学中,融入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使得翻译教学变得更加高效、经济。而基于真实项目的教学实训系统则使得笔译实训课程更加符合“应用型”翻译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学生准确规范地翻译各类应用语篇的实际操作能力。

猜你喜欢
笔译错误率译员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医疗口译中口译人员角色的动态转换
小学生分数计算高错误率成因及对策
正视错误,寻求策略
口译中的“陷阱”
译员扮演何种角色?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解析小学高段学生英语单词抄写作业错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