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娟 玲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本文所说陕北地区包括两大部分,即今陕西省北部地区和山西省西北地区,这两区域在秦汉时期属于上郡和西河郡的辖区。上郡郡治肤施故城在陕北榆林市南面的鱼河堡附近,晋西北汉画像石出土地的离石、中阳、柳林三县与陕北汉画像石产地中的绥德、米脂、神木、吴堡、清涧县等,都在汉代西河郡范围内。西河郡郡治原在长城以北的平定,到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由于受南匈奴的侵扰,往南迁至离石;上郡治所也迁至夏阳,《后汉书·顺帝纪》:“丁亥徙西河郡居离石,上郡居夏阳,朔方居五原。”①这两地出土的画像石都属于东汉中晚期,雕刻风格、内容都相似,故可划分为一个区域,通称为陕北地区。
儒家文化强调“孝”。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政策后,儒家文化更是成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主要思想工具,其选官制度中的“举孝廉”,对于儒学中的孝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厚葬之风在社会各个阶层流行,人们除了用大量陪葬品、建筑、祭礼等表达自己的孝心,还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孝行。这样一来,对于画像石上的题记内容,不仅视为记录人死的时间、下葬的时间以及墓葬的修造时间,还可视为后辈子孙为了向世人显示自己的孝行来获得一定利益的文字记录。陕北地区的画像石题记内容丰富,现将其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何为纪年汉代画像石?主要是指画像石上有纪年明确标明制作年代的画像石②。纪年汉画像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区域画像石的出现和消亡时间,还可根据有纪年的画像石判断无纪年画像石的时间段,也可以使我们正确认识和判断画像石墓主的身份。陕北地区出土的画像石主要是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至汉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这五十年的时间,晋西北地区的画像石主要是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至汉灵帝建宁四年(公元171年)这大约二三十年的时间,这主要是根据出土的有纪年的画像石判断的,现将有纪年的画像石题记整理如下:
1.陕西绥德黄家塔永元二年(公元90年)辽东太守墓:(1)东耳室横额画像,刻题“辽东太守右府”(图1);(2)西耳室横额画像,右侧框刻“辽东太守左官”,左侧框刻“永元二年天岁在位(?)造”(图2)。
图1
图2
(图1、2 来源《中国汉画像石全集》第五卷《陕西、山西汉画像石》)
2.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永元四年(公元92年)田鲂墓,题记“西河太守都集掾圜阳富里公乘田鲂万岁神室。闰月二十六日甲午卒上郡白土,五月二十九日丙申葬县北驹亭部大道东高显冢茔”(图3)。
图3
(图3 来源《陕西绥德县四十里铺画像石墓调查简报》;图4来源《陕西绥德汉画像石墓》;图5、6来源《榆林碑石》;图7、8来源《汉代画像石榜题略论》)
3.陕西绥德苏家圪坨永元八年(公元96年)杨孟元墓,题记“西河大守行长史事离石守长杨君孟元舍永元八年三月廿一日作”(图4)。
图4
4.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永元十年(公元98年)徐无令乐君墓,题记“徐无令乐君永元十年造作万岁吉宅”(图5)。
图5
5.陕西子洲县苗家坪乡银锭山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郭元通墓,题记“永元十二年西河府史郭元通吉宅”(图6)。
图6
6.陕西绥德保育小学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王得元墓,题记“永元十二年四月八日王得元室宅”(图7)。
图7
7.陕西绥德五里店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郭稚文墓,题记“永元十五年三月十九日造作居,圜阳西乡榆里郭稚文万岁室宅”(图8)。
图8
8.陕西绥德四十铺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任孝孙墓,题记“永元十六年三月廿五日甲申,西河太守掾任孝孙之室”(图9)。
图9
9.陕西绥德白家山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张文卿墓,题记“西河圜阳张文卿,永元十六年十月,造万岁堂张公寿堂”(图10)。
图10
10.陕西绥德黄家塔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王圣序墓,题记“王圣序万岁室宅永元十六年十二月一日祖下”(图11)。
图11
11.陕西绥德四十里铺延平元年(公元106年)田文成墓,题记“西河太守掾圜阳榆里田文成万岁室延平元年十月十七日”(图12)。
图12
12.陕西米脂官庄永初元年(公元107年)牛文明墓,题记“永初元年九月十六日牛文明千万岁室长利子孙”(图13)。
图13
13.陕西清涧贺家沟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司马袱红墓,题记“永和三年四月廿日,司马袱红张宅舍”(图14)。
图14
14.陕西米脂永和四年(公元139年)牛季平墓,题记“永和四年九月十日癸酉河内山阳尉西河平周寿贵里牛季平造作千万岁室宅”(图15)。
图15
(图9、10、12、14、15来源《榆林碑石》;图11来源《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五卷《陕西、山西汉画像石》;图13来源《米脂东汉画像石墓发掘简报》)
15.山西中阳道棠村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沐叔孙墓,题记“和平元年十月五日甲午故中郎将安集掾平定沐叔孙□舍”(图16)。
图16
16.山西离石马茂庄西圩塌梁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左元异墓,题记“和平元年西河中阳光里左元异造作万年庐舍”(图17),“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左表字元异之墓”(图18)。
图17
图18
17.山西离石下水村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墓。出土画像石8块以上,以铲地平面线刻为主要雕刻技法③。
18.山西离石马茂庄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孙显安墓,题记“汉故华阴令西河土军千秋里孙大人显安万岁之宅兆,建宁四年十二月丁□□十日丙申造”(图19)。
图19
19.山西离石马茂庄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牛公产墓, 墓门右侧立柱题记“汉故西河圜阳守令平周牛公产万岁之宅兆”,右门扉题记“熹平四年六月”(图20)。
图20
(图16、20来源《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五卷《陕西、山西汉画像石》;图17、18来源《跋汉左元异墓石陶片拓本》;图19来源《山西离石马茂庄建宁四年汉画像石墓》)
根据以上纪年画像石可知,陕北和晋西北的画像石是前后衔接的。陕北地区以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辽东太守墓为早,下至汉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的牛季平墓;晋西北地区以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沐叔孙墓和左元异墓为开始,下至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牛公产墓。晋西北最早的两座墓距离陕北地区的牛季平墓约为11年,此时受匈奴影响,上郡和西河郡的治所已经南迁,画像石也随之从陕北地区转移到了晋西北地区,而到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画像石存在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画像石也就随之消失了。
陕北画像石题记中大量出现有“万岁室宅”“室”“堂”“宅舍”“宅”“椁”“府舍”“府”“舍”“墓”等对墓室的称呼,这些对墓室的称呼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墓葬的专称,“冢”“墓”之类,这一称呼主要有在绥德四十里铺发现的田鲂墓“闰月二十六日甲午卒上郡白土,五月二十九日丙申葬县北驹亭部大道东高显冢茔”(图3);离石马茂庄发现的和平元年(公元150年)的汉左元异墓,画像石题记为“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左表字元异之墓”(图18),而且在发掘的墓柱上有“大汉中郎将镖骑将军左表之墓”和“侄左元义奉敕监修”等字样,并有汉桓帝年号④;
二是根据葬具称呼的,“椁”之类,这一称呼主要是在陕北境内发现的郭仲理墓的画像石题记“故雁门阴馆丞西河圜阳郭仲理之椁”;
三是陕北地区的画像石题记所记载的的墓室名称大多是根据阳宅之名称呼的,如“府”“堂”“室”“宅舍”“室宅”等,整理如下:
1.陕西绥德黄家塔辽东太守墓:“辽东太守右府”(图1);
2.陕西绥德白家山张文卿墓:“西河圜阳张文卿,永元十六年十月,造万岁堂张公寿堂”(图10);
3.陕西绥德四十里铺田鲂墓:“西河太守都集掾圜阳富里公乘田鲂万岁神室”(图3);
4.陕西绥德四十里铺仁孝孙墓:“西河太守掾任孝孙之室”(图9);
5.陕西绥德四十里铺田文成墓:“西河太守掾圜阳榆里田文成万岁室”(图12);
6.陕西米脂官庄牛文明墓:“牛文明千万岁室长利子孙”(图13);
7.陕西绥德苏家圪坨杨孟元墓:“西河大守行长史事离石守长杨君孟元舍”(图4);
8.陕西绥德黄家塔4号墓:“使者持节护乌桓校尉王君威府舍”;
9.陕西清涧贺家沟司马袱红墓:“司马袱红张宅舍”(图14);
10.山西中阳道棠村沐叔孙墓:“和平元年十月五日甲午故中郎將安集掾平定沐叔孙□舍”(图16)。
11.陕西绥德四十里铺徐乐君墓:“徐无令乐君永元十年造作万岁吉宅”(图5);
12.陕西子洲苗家坪郭元通墓:“永元十二年西河府史郭元通吉宅”(图6);
13.陕西米脂官庄木孟山夫人墓:“故大将军掾并州从事国都尉府丞平周寿贵里木君孟山夫人德行之宅”;
14.陕西绥德四十里铺郭君夫人墓:“大高平令郭君夫人室宅”
15.陕西绥德保育小学王得元墓:“永元十二年四月八日王得元室宅”(图7);
16.陕西绥德五里店郭稚文墓:“圜阳西乡榆里郭稚文万岁室宅”(图8);
17.陕西绥德黄家塔王圣序墓:“王圣序万岁室宅下”(图11);
18.陕西米脂牛季平墓:“河内山阳尉西河平周寿贵里牛季平造作千万岁室宅”(图15);
19.山西离石马茂庄孙显安墓:“汉故华阴令西河土军千秋里孙大人显安万岁之宅兆”(图19);
20.山西离石马茂庄牛公产墓:“汉故西河圜阳守令平周牛公产万岁之宅兆”。
对墓室的不同称呼,除了是个人喜好的表现外,也是一个地域的特征,四川等地对于墓室更多的称以“墓”“冢”⑤,陕北地区称呼较多,如“宅”“室”“府”“舍”等,这充分说明墓葬建筑的不同称呼,除了是与墓室主人或者是其亲属相关联,还说明了墓室建筑的私有性,这跟阳间的建筑的私有性质是同一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汉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在逐渐趋同的同时,如追求羽化成仙的升仙观念、以儒家学说为主的忠孝意识、重义轻利的义利思想等,在文化方面还保留着多样性。
陕北画像石题记中的关于墓主人及其职官籍贯的记载,可以帮我们了解到汉代的官职以及当时官员的来源,如下表所示:
序列年代墓主官职及籍贯出土地1永元二年(公元90年)辽东太守绥德黄家塔7号墓2永元四年(公元92年)田鲂西河太守都集掾圜阳富里绥德四十里铺3永元八年(公元96年)杨孟元西河太守行长史事离石守长绥德苏家圪坨4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郭元通西河府史5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郭稚文圜阳西乡榆里绥德五里店6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任孝孙西河太守掾绥德四十里铺7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张文卿西河圜阳绥德白家山8延平元年(公元106年)田文成西河太守掾圜阳榆里绥德四十里铺9永和四年(公元139年)牛季平河内山阳尉西河平周寿贵里米脂尚庄村10王威使者持节护乌桓校尉绥德黄家塔11郭季妃西河圜阳绥德县境内12郭夫人大高平令绥德四十里铺13汉羽林郎绥德黄家塔14贾孝卿西河太守盐官15木孟山大将军掾并州从事国都尉府丞平周寿贵里16郭仲理雁门阴馆丞西河圜阳17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沐叔孙中郎將安集掾中阳道棠村18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左元异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中阳光里离石马茂庄19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孙显安华阴令西河土军千秋里离石马茂庄20熹平四年(公元175年)牛公产西河圜阳守令离石马茂庄21西河太守离石石盘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得出画像石墓主人的身份。根据从中央到地方顺序,首先是中央官吏,山西中阳道棠村和平元年(公元150年)中郎将安集掾平定沐叔孙,绥德黄家塔墓的汉羽林郎;幕府佐吏,离石马茂庄和平元年(公元150年)使者持节中郎将莫府奏曹史西河中阳光里的左元异。
其次是郡太守,陕西绥德黄家塔永元二年(公元90)墓主辽东太守,绥德苏家圪坨永元八年(公元96年)墓主西河太守杨孟元,山西离石石盘村画像石墓室有墨书题记“西河太守……”(图26);郡佐官和属吏,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永元四年(公元92年)墓主西河太守都集掾圜阳富里公乘田鲂,陕西子洲县苗家坪乡银锭山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墓主西河府史郭元通,绥德四十里铺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墓主西河太守掾任孝孙,绥德四十里铺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墓主西河太守掾圜阳榆里田文成,陕西清涧贺家沟墓主西河太守盐官掾贾孝卿。
再次是县令(长),陕西绥德四十里铺永元十年(公元98年)墓主徐无令乐君,山西离石马茂庄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墓主圜阳守令平周牛公产,陕西绥德四十里铺墓主大高平令郭君夫人;县佐官和属吏,陕西米脂官庄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墓主河内山阳尉西河平周寿贵里牛季平,大将军掾并州从事国都尉府丞平周寿贵里木孟山,故雁门阴馆丞西河圜阳郭仲理,离石马茂庄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墓主华阴令西河土军千秋里孙显安。
最后是无官平民,陕西绥德保育小学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墓主王得元,绥德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墓主圜阳西乡榆里郭稚文,绥德黄家塔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墓主王圣序,绥德白家山永元十六年(公元104年)墓主张文卿,陕西米脂官庄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墓主牛文明,绥德县境内出土的西河圜阳郭季妃墓;少数民族地区官员,陕西绥德黄家塔4号墓主使者持节护乌桓校尉王威。
题记中提到的职官从中央官员到县属小吏都有,多数可与历史文献所载相参证,少数还可补史载之缺。据文献记载,奏曹史为丞相府和郡县属吏治,离石马茂庄左表墓的题记表明幕府也有奏曹史。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认为只有将军才有幕府,但是此题记中并未指明为何幕府,事实上,在东汉时期,除将军外,还有一些官员也置幕府,如护乌桓校尉。根据相关考古报告,官吏的墓室与无官职平民墓室规模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⑥,这说明在陕北地区墓主身份与墓室结构之间并没有很强的等级差别。
1.记录工匠,辽东太守墓的西耳室横额画像左侧框刻“永元二年天岁在位(?)造”,此框左下方又设框刻“巧工王子□□作”(图2);
2.题有招魂辞,永元四年田鲂墓中柱石的下端刻有铭文“哀贤明而不遂兮,嗟痛淑雅失(?)年。云日日而下降兮,荣名绝而不信(申)。精浮游而□獐兮,魂瓐瑶而东西。恐精灵而迷惑兮,歌归来而自还。椽兮归来无妄行,卒遭毒气匈(凶)殃”(图3);
3.题记为伦理吉庆语辞,绥德呜咽泉墓门左、右立柱画像石分别刻“览樊姬观列女崇礼让遵大睢贵□□富支子”“帷居上宽和贵齐殷勤同恩爱述神道熹苗裔”(图21)。
图21
4.墨书题记:
(1)绥德黄家塔1号墓:前室后壁中柱石上写有12字“汉羽林郎□□□□□□室宅”;
(2)绥德黄家塔8号墓:前室南壁墨书题记“□支券丑故中□□西河□□□仲□□北安错玄墨之宅”;
(3)神木大保当画像石墓:其左门从上至下刻朱雀、铺首衔环、青龙,龙的胯下有墨书“青龙在左”四字,右门上、中部图案同左门,最下端刻白虎,虎的胯下有墨书“白虎在右”四字;
(4)山西离石马茂庄14号墓:左墓门右边缘残留墨书题记:“熹平四年六月”,右墓门右边残留墨书痕迹“墼□”;
(5)山西离石石盘画像石墓的前室南壁西侧竖框石右下角墨书“石东柱”(图22),前室南壁东侧竖框石 右下方墨书“石西柱”(图23),前室东壁南侧竖框石下面的左边框墨题“马头牛蹄之名浮□”(图24、25),前侧东壁门道隔柱 正面墨书汉隶“西河太守……”(图26);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6)山西离石马茂庄的东汉画像石2号墓有六处隶书墨迹,画像石10书“户南”2字,画像石15书“东壁北柱”4字,画像石16、18、25、25分别书“西壁户北柱”“西壁北头柱”“东壁户南柱”“东壁南头柱”5字(图27、28、29)。
图27
图28
图29
画像石的刻画内容都表达了一种当时人们的一种观念,如记录工匠的,刻有“巧工”二字,这或是营造坟墓的主人选择当时手工最好的匠人,以彰显自己的孝心,从而获得仕途上的收益;对于工匠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宣传。
画像石题记还是研究汉代书法的重要材料。画像石题记主要以汉隶篆刻,但也有其他形式,如陕西绥德四十里铺的田鲂墓,字以阴线刻之,凸面与阴线刻边框双重合,使得书法艺术更为突出。题记书法的形式多样,为后世中国书法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是中国书法研究的基础。
纪年画像石上的时间石刻记录了人死的时间、下葬的时间以及墓室建造的时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区域画像石的兴起、发展及消亡时间。画像石上对墓室的不同称呼除了表达个人的喜好外,也透露出汉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画像石题记中的内容包含有墓主人的死亡日期、籍贯及官职信息,结合现有文献可以了解到汉代社会官员的来源以及职官相关情况。可以从画像石题记中的工匠记录了解到汉代工匠的文化艺术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工匠集团之间不同的流派风格,而且在画像石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除了墓主亲属为了表示自己的孝道外,也是工匠宣传自己的一种手段。画像石上的石刻文字、墨书题记等也是我们了解汉代书法的重要资料。
但陕北地区出土有题记的画像石相比较山东、河南等地的画像石题记内容要少,题记也相对不够成熟,有学者推测其原因是,山东作为孔孟之乡,河南地区长时间为中原政治的统治中心,汉代又有重视儒家经学的传统,传播孝道是当地人所乐意为之的事情,陕北地区处于农牧交界地带,儒家文化不如山东、河南等地发达,再者,题记并不是画像石所必须的,所以它宣扬孝道等文化功能在陕北地区可能并不为人们所重视,又或者被其他形式的丧葬礼仪所替代,这个另作探讨,本文不再赘述。
(图21来源《中国画像石全集》第五卷《陕西、山西汉画像石》;图22、23、25、26、27、28、29来源《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
【注释】
①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顺帝纪》,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70页。
②杨爱国:《幽冥两界:纪年汉代画像石研究》,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③ 信立祥:《汉画像石的分区与分期研究》,载俞伟超《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第285—288页。
④ 梁宗合:《山西离石县的汉代画像石》,《文物》1958年第4期。
⑤ 杨爱国:《汉代画像石榜题略论》,《考古》,2005年第5期。
⑥李林:《陕西绥德县黄家塔汉代画像石墓群》,《考古学集刊》,2004年第1期,其中记录辽东太守墓由前室和东、西耳室及后室组成;王金元:《山西离石石盘汉代画像石墓》,《文物》,2005年第2期,其记载的西河太守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和后室以及左、右耳室组成;王得元墓也是有前室和左右耳室及后室组成,太守和平民的墓室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