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向明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评批习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很多教师的批语内容单一,发现习作优点就写“字迹工整,句子通顺,条理清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看到习作缺点就写“句子欠通顺,条理欠清晰,中心欠明确,结构欠完整”。如此评批,怎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应有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在习作评批上展开了探索,尝试运用一些既能勾起学生习作兴趣,又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方法,以此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有人说“好习作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只要教者独具慧眼,每篇习作都有可赞之处。教学中,教师用语言鼓励学生的同时,不妨辅以简笔画。这比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更能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和动力。比如,发现学生写了妙词佳句,就送他一个“大拇哥”,还画上一副夸张的眉眼;看见学生写出了精彩的习作,除了送上几句赞美外,还不忘送上一朵“鲜花”以示祝贺。当然,简笔画不仅能用于表扬,还可用于批评,比如遇到运用不当的词句,那旁边画的可能就是一张眼角、嘴巴齐下挂,表达不满的小圆脸。可以说,有了简笔画,此时无声胜有声。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呢?一方面,可以找一些比较专业的简笔画书籍多多临摹;另一方面,可以参考聊天平台上的表情包。为了评批时更加省时高效,笔者自己动手做了几枚专门用于评批的小印章——红彤彤的小玫瑰、直挺挺的大拇哥、胖乎乎的小笑脸……随时可用,规范快捷,大受学生的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把简笔画当作批语时,要把握好“度”,切不可滥用。必要的语言表述不能缺少,绝不能走极端——满篇批语不见几个字,学生的习作本变成了教师的绘画本。
把古诗词当作批语,是因为其朗朗上口,韵律感强,学生乐于接受。教师最好选用学生熟悉的古诗词,尽量少用生僻的诗句,不要搞得学生一头雾水,与美好的初衷相去甚远。
如,读到习作中一些质朴清新的语言,笔者会送上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到习作中引用了古诗,笔者写下苏轼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的习作中出现了有违生活常识的语句,笔者忍不住送上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借古人之口传递自己批阅习作的感悟,学生怎能不有所触动?这些批语让学生既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又扩充了自身的语库。
当然,这样写批语,教师需要有一定的古诗词储备。怎样储备呢?教师平时要有意识地储存古诗词在自己的大脑中,做个有心人,多读多记,且储备的古诗词要韵味十足,朗朗上口。如果感觉自己的储备不足,网上搜寻也是一种途径。
许多学生的日记里都摘抄了名言警句,部分学生还喜欢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引用。基于此,教师可以适时使用一些恰当的名言警句来做批语,以引发学生对批语的关注。
如,一个学生在习作中写了自己家庭的遭遇,非常感人,笔者就送给她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有篇习作写了小作者和家人出门游玩的事,笔者送上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读书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有个学生在习作中内疚地叙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恶作剧给别人造成了伤害,笔者及时地批上歌德的一句名言——“年轻时可以发生谬误,但是,却不能将那谬误一直带到年老”。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达到的效果是一般老套的批语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要想有效运用名言警句,评批者除了要做个有心人,养成阅读时随手摘记的好习惯,还要学会向网络“索取”,那儿蕴藏着无尽的资源。
评批习作时切忌语气太“硬”。有时,教师用文明得体的调侃性语言做评语,比直截了当地批评更易被学生接受。
如,笔者发现学生的某篇习作抄了别人的范文,便这样调侃道:“如果你把《××同步作文》翻到第××页,你会看到早有人借用了你的作文哩!”又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外婆身体很不好,舅舅便买了许多人让她吃。”显然,他因粗心漏写了“人参”的“参”字。笔者便在该句子旁调侃了这么一句:“快报警,要出人命了!”再如,有的学生第一次习作,全文没有一处标点,也不分自然段。于是,笔者写下这样的话:“你好有才气,大笔一挥,竟一气呵成啊!你不想‘标点’,‘标点’可想你呢!我读了一遍你的习作,气都喘不过来,你可把我憋坏喽!”不难看出,几句调侃立刻让批语鲜活起来,自然而然就达到了教者的预期效果。
总之,评批习作是一个“技术活”。教师要仔细分析每篇习作的特点,在评批时尽量用学生感兴趣、易接受的方式和语言,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