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玲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 300140
牙周病指只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的各种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慢性感染性疾病,早期症状有牙齿酸软、冷热敏感、牙龈轻度出血等现象,常不被患者重视,待病情加重后可出现牙龈疼痛、红肿、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影响口腔咀嚼功能,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影响患者进食、发音,以及颜面部的美观度,甚至心理健康[1],故牙周病的早期防治十分重要。多数患者未形成定期进行口腔保健检查观念,缺乏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自我保健技能,而且对牙周病危害认识不足,容易延误治疗而加重病情。因此提高患者对牙周疾病认知水平,教会患者掌握自我口腔保健护理技能,是有效控制牙周病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将多形式健康宣教应用于牙周病患者健康宣教中,很大程度提高了患者对牙周病整体认知和口腔自我护理技能水平,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参照美国牙周病协会1999 年的分类标准确诊为牙周病,牙龈出血指数>2,牙周袋探诊深度≥4 mm,牙周附着丧失>3 mm,牙槽骨吸收>1/3,合并轻中度牙周炎或龈缘炎。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治疗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讨论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口腔科治疗,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50例牙周病患者以是否实施多形式健康宣教为时间截点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7.94±10.81)岁;文化程度初中17例,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26例;病程1~10个月,平均(4.61±2.23)个月。观察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7.61±10.51)岁;文化程度初中19例,高中29例,大专及以上27例;病程1~9个月,平均(4.31±2.12)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科室内成立牙周病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3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责任护士为组员。口头宣教:介绍牙周病的症状体征及主要发病原因;讲解正确刷牙方法, 采用Bass刷牙法[2],直到全牙清洁完成,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彻底清除牙间隙的食物残渣;牙刷须干燥存放,3个月更换新牙刷;进食富含钙、维生素C、纤维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及全谷物,增加咀嚼活动,减少菌斑滞留[3]。墙壁宣教栏宣教:在墙壁宣教栏内粘贴图画,向患者展示正常牙周组织结构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周炎早、中、晚期牙周组织的变化及出现的症状,以及牙周病常规治疗方法。播放视频短片:在候诊区电视屏幕循环播放视频短片,介绍牙周病形成的原因、进展、治疗;向患者展示牙菌斑、牙结石、软垢等物质的形态、颜色,牙龈炎发展到中、晚期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周脓肿时口腔组织结构的表现;播放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治疗的操作。协助患者预约复诊号,嘱其按时复诊。
1.2.2观察组
采用多形式健康宣教,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增加以下方式。
1.2.2.1 微信或电话宣教
牙周病护理小组建立微信群,共同讨论制定牙周病护理方案,收集统计患者资料建立就诊档案。有微信的患者建立护患交流微信群,了解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日常生活习惯、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若患者口腔出现不适可以随时利用微信照片或视频反映给护士,护士会在线给予指导,微信群每周定期推送1~2个知识点的资讯,并@群成员督促阅读学习。无微信的患者留存随访电话,在复诊间隔期电话随访一次,同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告知患者咨询电话号码,若有问题或出现不适可在工作时间电话咨询,分诊护士负责接听电话并解答问题。
1.2.2.2 X线片辅助宣教
在实施治疗前拍摄口腔曲面断层X线片,让患者观看自己的X线片,了解自己牙齿的真实情况。由医生讲解患者每颗牙牙槽骨的吸收情况,有无并发牙髓炎、根尖周炎、根尖脓肿等,具体讲解患者每颗牙的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预后。
1.2.2.3 模型示范
设一个模型展示柜,摆放2个大号牙颌模型,通过模型向患者讲解口腔的结构组织,牙齿的数量和功能。在模型上示范Bass刷牙法,牙线、牙线棒、牙间隙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让患者在模型上自主练习,护理人员对出现不良姿势以及不良动作给予纠正。学会自行检查软垢和牙石情况。
1.2.2.4 发放备忘手册
发放备忘手册,手册内容包括就诊流程、复诊预约方式、口服药剂量与次数、不合理用药的危害、饮食原则等。嘱患者严格遵从医嘱用药,不得擅自停药、减药、加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基本原则,增加维生素摄入,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易塞牙等食物。
1.3.1口腔保健知识评分
自行设计口腔保健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牙周病病因、常见症状、用药知识、口腔卫生习惯。每项内容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认知程度越高。在治疗2~3个月复诊时由患者填写问卷。
1.3.2口腔保健技能评分
采用《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4]评估口腔保健技能掌握情况,量表包括正确刷牙方法、合理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自我口腔检查等问题,每个问题10分,得分越高说明技能越好。在治疗2~3个月复诊时,让患者在牙颌模型上演示操作,让患者自己使用牙线或间隙刷、对照小镜子检查牙齿的软垢和牙石情况,护士给予评分。
1.3.3牙周健康状况
在患者治疗2~3个月复诊时由主治医生评价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以0~5级记分,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针不出血;2=探诊后点状出血;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5=自动出血。牙周袋探诊深度:即龈缘至袋底或龈沟底的距离。菌斑指数:根据菌斑显示剂染色的范围判定菌斑指数,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 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 mm,但不超过牙面1/3;4=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2/3或2/3以上[2]。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保健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口腔保健知识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保健技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口腔保健技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牙周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牙周健康指标比较
牙周病是多发的常见慢性疾病,早期症状较轻,不影响牙齿的咀嚼功能,易忽视。牙周病与个人缺乏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没有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有直接关联。常规健康宣教利用口头健康宣教、墙壁宣教栏、视频短片循环播放等形式进行宣教,患者短时间内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实际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有限,更不能落实到日常的口腔保健中。多形式健康宣教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建立微信群每周定期推送1~2个知识点的资讯,让患者对牙周病的相关病因、预防、治疗有较多了解,并提醒督促患者及时阅读和反复学习,电话随访亦可提醒相关注意事项;医生结合患者的X线片,具体介绍牙周情况、牙齿松动度以及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利用模型示范操作,增加患者动手能力;将比较重要的、关键的、容易忘记的内容制成小册子发放给患者随时查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口腔保健知识评分及口腔保健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口腔保健宣教不同于其他疾病知识的宣教,常规宣教患者只有感性认识,没有动手操作练习的过程,难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尤其是使用牙线和牙间隙刷。护士通过模型展示向患者讲解口腔的结构组织和功能,介绍Bass刷牙法,牙线、牙间隙刷的使用方法,患者可以在牙颌模型上练习Bass刷牙法和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护理人员面对面地讲授,可解答患者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疑问,一旦发现患者操作错误可及时纠正,医护人员通过正确示范口腔护理相关动作,并指导患者共同参与,有效改善患者错误的口腔护理行为[5],确保患者掌握正确的口腔保健方法。患者离院后如有疑问亦可通过微信或电话向医护人员咨询,医护人员会实时予以答复,使得患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正确的信息并应用到口腔保健实践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2~3个月复诊时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牙龈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多形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维护效果,改善临床症状,维护牙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