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基于“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就“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和企业两個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从这两个方面就如何提升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切实培养社会与市场所学的应用型复合技术人才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8-0160-02
通常而言,“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中职教育的学制划分为基础,通过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工学结合以及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保障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应用转化,并通过工学交替实现中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提升。具体来说,以中职教育三年制为基础,第一年,学校安排学生在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第二年,由学校实训基地或者校企合作,安排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相关实训工作的同步进行;第三年,学校则安排学生进驻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完成“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整个流程。因此,“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转化以及应用技能的实践强化提升,这需要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学生安全问题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初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相对于一般高中教育,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倾向于应用型专业。比如汽修、数控等理工科专业占比较大。这也使得中职学校在推动“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上,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工学交替”实训中,将教学任务完全放任给合作企业,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训安全问题。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行乘坐交通工具等,也没有给学生提供食宿,从而导致学生实训过程脱离了学校的监管,这些对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势必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威胁。
2.教学目标实施问题
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实践,其实践的重心在于学生工学交替的实训工作和最后阶段的企业顶岗实习。但是这两个阶段,学校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化与提升。特别是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实训学习以及顶岗实习阶段,学校的参与度有限,甚至有些中职学校在最后顶岗实习阶段完全交由合作企业负责,对实习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了解甚少。这也导致“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效果无法得到充分保障,学校实训教学的目标无法得到有效实现。此外,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会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进行实习,而相同专业的学生虽然被分配到统一企业实习,但是往往实习的岗位不同,这就使不同岗位学生的实践内容不同,掌握的技能也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在完成“1+1+1”工学交替模式以后回到学校继续学习,那么势必会给后续课程的教学带来不便。
(二)企业方面
1.实习学生管理问题
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参与工学交替实训和顶岗实习的中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一些规章制度并不适用于这些学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强化,而非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因此,如果中职学生在违反企业相关规章制度时,企业很难以正式员工的处罚标准进行处罚,从而造成对实习学生管理困难的问题产生。此外,参与企业实习的中职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缺乏丰富的社会经验,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同时也缺乏充分的行为约束,甚至一些中职学生本身性格等方面就存在缺点,这样势必会给企业在管理上造成一定的麻烦,同时也影响学生的实训效果,不利用“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实践。
2.企业利益问题
合作企业是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的关键所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前提是中职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实训平台。与学校教育不同,合作企业与中职学校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虑企业的长远效益。通过与中职学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对于合作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资源的引进储备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中职学生因为年龄小、工作经验缺乏等势必会使合作企业必须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这也是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兴趣的根本原因。
三、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途径
(一)学校方面
1.重视安全教育及保护
“1+1+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实践,在充分保障中职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训的基础上,学生无论是在工学交替学习实践阶段还是在最后的定岗实习阶段,学生的工作安全问题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中职教育中对安全生产有着非常严格要求的理工科专业,加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安全生产教育问题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保障中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同时也是未来学生踏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而应保持的基本工作技能。因此,重视安全教育是“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应用的关键和主要内容。一方面,在专业理论学习阶段,中职学校教师应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的理论教学工作,向学生灌输安全生产意识;另一方面,在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带动老师充分与合作企业进行合作,针对具体岗位内容,向学生详细介绍其岗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此外,在具体行动上,中职学校为确保学生工学交替过程中的安全性,应安排专车接送实习学生,并为学生实习期间购买或者要求合作企业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及工伤保险等。
2.学校主导教学目标实施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中职“1+1+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完成的。相对而言,在工学交替阶段,特别是在最后学生顶崗实习阶段,主导教学目标实施与完成的教学主体往往是合作企业。这也造成了一些中职学校在实施工学交替模式过程中,忽略了对教学目标实施的主导,简单地将教学责任归于合作企业。但是合作企业往往对学生顶岗实习重视不足,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目标无法充分实现。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中职学校应充分意识到学校主导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性。在“1+1+1”工学交替实训中,积极与合作企业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指派专任教师对学生工学交替实训过程中的实习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监督和主导,确保工学交替中教学效果的充分实现。此外,在教学评价上,中职学校教师应在合作企业评价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实训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教学追踪,并要求学生撰写实习日记和实训报告,及时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从而提升“1+1+1”工学交替的应用效果,切实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技能。
(二)企业方面
1.注重长远效益
在推动“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上,合作企业应客观认知校企合作为企业带来的长远效益,摒弃短期效益的不利影响。在中职学校学生工学交替实践中,安排工作经验丰富或者专业技能水平突出的优秀员工作为实训兼职教师,充分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在引导中职学生实训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契合企业未来发展所需的人才要求,从而为以后引入这些专业人才创造条件。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影响,比如对于实习学生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文化魅力,为以后学生毕业选择自家企业、留住优秀的实习人才、推广自家企业形象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充分利用校企双方优势资源
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合作企业能够充分衡量企业利益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注重校企合作的积极意义和长远效益。利用现有的企业资源,在提升自身企业发展的同时,通过“1+1+1”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为企业针对性地培养契合企业利益和发展目标的人才资源。同时,与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对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和推广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合作企业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方面,可以选择企业业务能力突出等优秀员工作为中职学生工学交替实训的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合作企业还可以要求中职学校利用其教育资源优势,为企业员工进行技能鉴定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培训,提升企业在职员工的技能水平,从而达到企业员工与中职学校学生双赢的合作目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教育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是中职教育培养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契合社会发展和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必然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趋势。中职“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以中职教育学制划分为基础,在推动中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知识技能的转化应用提升方面更加贴合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从而实现为社会及市场发展提供优质丰富的专业性复合型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孟一君.中职院校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市场,2020(20):170-171.
[2]顾丽琴.基于“工学交替”职业能力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技视界,2020(20):100-101.
[3]王庆民,高明.浅谈技工院校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J].时代汽车,2020(9):52-53.
[4]陈国宝.“校企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服务类专业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2):183-185.
[5]唐国新.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班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9(35):26-27.
[6]韩光强,冯淼.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9(11):36-3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