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当从教育者的自我反思开始

2021-05-31 16:39陈莉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4期
关键词:自我反思家校共育

【关键词】家校共育;成长需求;自我反思;示范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2-0053-02

【作者简介】陈莉,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3)德育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师。

家校共育,就是家庭和学校既有效配合,又各有分工,协同育人。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归根结底都是教育,都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那就是示范、影响和唤醒,而不是说教和约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所以,当下我们谈家校共育,家庭和学校首先应该有的共识就是——教育孩子从教育者自我反思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能给孩子带来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帮助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使其过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我认为,教师和家长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我们还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吗

学习本应是一种快乐的精神活动,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提问、求知,用自己的手去触摸、体验、探索,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我们希望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就必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那么,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呢?一味地要求和命令肯定是不行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反思,当我们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要求学生学习时,自己是否依然热爱学习?我想,只有教师自己热爱学习,才能影响和引领学生,所以,教师一定不能仅仅钻研教材教参,还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全面和“升级换代”。教师旺盛的求知欲、探索能力是对学生耳濡目染、率先垂范的影响。

作为家长,我们要反思,自己的家庭里是否还有学习的氛围,自己是否还会主动学习如何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学习如何与孩子保持顺畅的沟通?中国知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张克群曾回忆:“小时候父母在家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读书,家里什么书都有,我和弟弟两个在家无聊,就只能看书;放学回家,经常看到的都是父母趴在桌子上奋笔疾书,谁也不理我,我也只能看书学习。”所以说,很多时候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里浓厚的学习氛围,比任何一种说教都要管用。

二、我们如何激發自己的工作能量

我们常常会这样教育孩子:热爱工作和学习的人是美丽的,工作和学习给我们带来快乐。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反思,工作的乐趣究竟是什么?是完成某一项任务后的满足感,是终于又干完一件工作的成就感,或者是解决了困难的释然?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我们从自己的工作中得到了社会认可,实现了自我的价值,满足了经济和精神上的需求。从这一点出发,我们的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就应该重点反思:我们关注的是孩子学习的结果,还是过程?关注的是一次次考试的分数,还是孩子获得知识后的成就感、解出一道难题时的获得感、发现自己真正志趣后的满足感?我想,如果教师和家长能够真正关注孩子自我价值的实现,关注人性的独特和自由,孩子又怎么会自我迷失呢?我们又怎么会在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等时一味地批判外在的诱惑,而看不到孩子内在的需要与缺失呢?

当然,保持对工作和学习的热情除了价值感的获得外,学会劳逸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在刻苦求学之余,孩子需要合理的释放方式,有爱好与寄托。正如我们成年人在工作之余也需要放松休闲,孩子娱乐的权利同样不可被剥夺。所以,作为师长,我们不妨多反思,自己是否给孩子提供了放松和解压的时空。

三、我们孤独或焦虑时渴望什么样的陪伴

成年人如果工作不顺利,或者遭遇其他种种不快乐的事情,往往会找人倾诉,这时候选择的陪伴对象一定是互相信任、情感亲密的人。做一个好教师、好家长,一定要多反思自己是否还有跟孩子共情的能力,是否读懂了孩子言行背后内心的不适和需求,是否与孩子形成了情感上的联结。如果孩子始终觉得老师是值得信任的,这应该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开始;如果孩子始终觉得父母是可以亲切交流的,这也应该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开始。

初高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在这个阶段,他们渴望相对自我的空间,教师和家长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多给予情感的陪伴和方向性的建议。有些教师或是家长总是喜欢在孩子迷茫时这样激励他们:“你们现在拼命学习,长大才有好前程。”可是,“好前程”实在是太空泛了。其实教师和家长这时候最应该了解的是孩子迷茫背后的情感需求,研究孩子这个阶段的思维和心理特征,与他们形成真正的心智交流,从而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什么是心智交流?我认为,心智交流是师长能够认真观察和倾听,认识到孩子内心的不适或无助,帮助他(她)疏导,认识自己的需求,并合理追求。总之,教师和家长的陪伴,是为了孩子的独立自主和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明白,孩子生命的成长就是不依赖。

因此,家校共育当从教师和家长的自我反思开始。没有反思能力的成年人,往往是不可理喻的,孩子也会与这样的成年人渐渐疏远。我们的教师和家长要实现认知和行动上的一致,首先就要加强自我反思,科学认知孩子的成长需求,通情达理地期待孩子的未来,指导孩子的成长。

猜你喜欢
自我反思家校共育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
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中学生自我反思力的引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唤醒语文教师的“二次成长”
名师培养机制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