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分析

2021-05-31 09:26陈燕辉张浩曾文铤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感染性病因差异

陈燕辉,张浩,曾文铤*

(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内科,广东 广州 510120 2.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广东 广州 510120)

正常人的机体体温在36 ℃~37.3 ℃之间,一般情况下波动不超过1℃,多种因素下可导致体温上升,表现为发热,为机体免疫防御的主要表现。发热根据病理生理分类,分为生理性发热和病理性发热,在临床上以病理性发热最为多见。然而,日常诊疗过程中存在一部分患者,他们仅以发热为临床表现,缺乏其他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因此常无法快速地明确其病因,此类状况被称之为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FUO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通过常规的问诊、查体以及一般辅助检查仍难以确诊,是临床上的疑难杂症之一。据相关研究统计,目前超过200种疾病可导致FUO,除常见的病因外,还存在某些罕见病,由于FUO的病因复杂、诊断困难而且病程较长,对患者日常工作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1]。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FUO的确诊率越来越高,诊断速度也越来越快,相关指南也在不断更新,目前依据病因可将FUO分为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和未明确病因的疾病,其中以前两位疾病最为常见[2-3]。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地域差异以及诊断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下,FUO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可能有所变化,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FUO的病因构成及其临床特征,以协助临床医师更为深入认识FUO以及对其快速作出诊断,从而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本研究纳入91例FUO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FUO患者的病因分布以及临床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连续筛选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因FUO就诊的患者,共筛查出91例FUO患者。入选标准:符合FUO诊断[发热持续3周以上,口腔体温至少3次>38.3 ℃(或至少3次体温在1 d内波动>1.2 ℃),经过至少1周在门诊或住院的系统全面的检查仍不能确诊的一组疾病][4]。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2 研究方法

1.2.1分组方法 依据患者病因,将患者分为5组,分别为:感染性疾病组、结缔组织疾病组、恶性肿瘤组、其他类疾病组和未明确病因组。

1.2.2临床数据收集 记录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治疗措施和临床结局等数据。

1.2.3临床研究规范 本研究方案已获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由于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伦理委员会准予免除知情同意。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均由专人保管及按临床研究规范予以保存和保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FUO病因分布

研究时间段内共筛查出91例符合FUO诊断的患者,并依据病因分类统计得:感染性疾病组59例(64.8%)、结缔组织疾病组17例(18.7%)、恶性肿瘤组6例(6.6%)、其他类疾病组3例(3.3%)和未明确病因组6例(6.6%),其中患病率最高的疾病是社区获得性肺炎,共有19例。见表1。

表1 FUO病因分布

2.2 不同病因FUO患者的临床特征

91例研究对象的中位年龄为47.1岁,性别比例基本相等。基础疾病占比前三位的分别是高血压(19.8%)、糖尿病(9.9%)和冠心病(4.4%),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8.2℃。在临床表现方面,感染性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恶性肿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和腰腹部疼痛,结缔组织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或僵硬和皮疹,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临床表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实验室检测方面,感染性疾病组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其他组(均P<0.05),其余实验室检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临床结局方面,组间的住院时长以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因FUO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续表2

3 讨 论

FUO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由于在种族、地理环境和医疗水平上的差异,使FUO的病因分布不尽相同。近期发表的多项研究均提示感染性疾病仍然是FUO的首要原因,在FUO中占比均高达50%以上,其他FUO病因排名依次为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其他类疾病和未明确病因,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7]。

可见,感染性疾病在FUO病因中占比最高,而且本研究发现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种,而感染性疾病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感染,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有研究调查了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类型,根据所占比例发现大肠埃希菌是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8],因此这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仍需特别注意应依据当地菌谱特征给予针对性治疗。

然而,对于感染性疾病,有研究显示其占比稍有下降,结缔组织疾病占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约为30%,而肿瘤性疾病则逐年下降,约为15%[9]。此外,有研究进一步提示结缔组织疾病所占比例约为40%[10],其中成人still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等结缔组织疾病较为常见,并且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也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以成人still病最常见,而发达国家则以血管炎为最常见[11]。与本研究结果有一定差异,考虑与本研究样本容量、地域以及人群差异相关。此外,本研究与本中心前期(2008-2014年)的一项研究结果[9]对比,主要发现近年感染性疾病占比有所上升,而未明确病因占比有所下降,原因可能与抗菌药物滥用以及诊疗技术提高有关。

在FUO的临床特征方面,本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组主要表现为咳嗽且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其他组,结缔组织疾病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或僵硬和皮疹,与目前相关研究基本一致[12-14]。但是本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和腰腹部疼痛,与既往研究不一致。本研究恶性肿瘤组主要病因为肝癌,而非多见的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这可能是由于纳入研究对象数量较小所造成的选择偏移,因此该组的临床特征推广意义欠佳。当今FUO的病因更为复杂,但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仍然是基本特征,并且一直困扰着医师的临床判断。如何对FUO快速、准确地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

综上,本研究进一步评估了近年FUO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征,增加了对FUO的认识。然而,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样本量偏低,而且研究对象来源于感染内科,在病种上具有一定特性,容易造成选择偏移。此外,研究缺乏部分指标的动态监测,所得结果无法全面评估FUO的病因分布和临床特征,未来有待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动态检测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感染性疾病是FUO的首要病因,其次为结缔组织疾病和恶性肿瘤。就病种而言,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最常见的疾病。未来需纳入更多的病例进一步明确FUO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此外,临床医师深入认识FUO,以及研究其病因和诊疗策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感染性病因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儿童中心气道狭窄84例的病因及诊疗方法
《思考心电图之177》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