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竹
朗读,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声音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阅读行为的起点,也是理解文本的重要途径。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想表达的是当我们把书读了很多遍,书意就可以自然领会。在我们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朗读依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可能书读百遍,但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多读几遍。请相信,当学生多读后课堂上生成的光芒也会更加明亮。
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绿》一课中的“阅读链接”板块时,就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将《西湖漫笔》选段读了三遍,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们便展现出了三种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第一种效果:改正错误习惯
课堂中,我发现个别同学处于走神状态,便想通过朗读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回来。集体读完一遍,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但就在同时,又有新的发现与担忧:个别同学刚才朗读时的捧书姿势不对,坐姿不够端正。
于是,我接着布置第二遍朗读的要求:“当你用端正的坐姿、专注的眼神对待你读的这段美文,它就能感受到你对它的喜爱与尊重,试着再读一遍,传达你的爱与尊重。”学生听清楚要求再读,这时全班的姿态都大有改观。
在巡视过程中,我又发现新问题:有些学生朗读音量过低。我便再次引导:“读书就像是在跟这本书对话,你用自己的音量与音色传递着你的能量与魅力,书本也会回应给你它的能量和魅力,想想看,这一遍你打算怎么读。”第三次读,效果甚佳。
安徒生文学奖得主曹文轩曾无数次被人追问:“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曹文轩每次都会告诉他们:“朗读——通过朗读,将他们从声音世界渡到文字世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意识到需要有“读”的行为,但这仅仅是促進学生朗读能力发展的第一步,我们还需再往前迈步,充分地去关注、分析、评价、指导学生“读”的行为。
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是课堂中值得聚焦的关键点,是教与学的生长点。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珍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反思与校正中形成关于朗读的正确认知,在反复操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第二种效果:获取言语体验
在学生读完三遍之后,我请他们分享阅读的感受。有学生说:“我刚才读的时候,特别关注到‘石头缝里的‘缝这个字,让人感觉青苔的绿色一直从石头表面延伸到了石头缝里面,到处都是绿色。”另一个学生补充:“我也觉得‘缝这个字用得特别好。我还想补充一点,给我的感觉是绿色已经渗透到石头缝里面了,好像石头的内心也都是绿色的了。”又一位学生关注到了“扑眼而来”:“这个词好奇怪,我们以往常用的是‘扑面而来‘扑鼻而来,我第一次看到‘扑眼而来这种用法。”其他学生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因为绿色是颜色,要用眼睛看的,所以是‘扑眼,而‘扑鼻通常是形容气味,‘扑面一般是形容风,是用整张脸来感受的……”
这个片段,让我们看到了在朗读过程中进行“言语体验”之后的精彩,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学生逐步发现、品味、体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和奥妙,从而积淀成为言语表达的默会知识,生成自己的言语图式,转化为内在的言语能力。正如特级教师李海林所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学习活动不是反应,也不是理解,而应该是一个‘体验过程。”
在这次“三读文本”的体验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等思维能力得以快速生长。如杜威所强调的:“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真正的学习就是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我们期待在课堂上发生真学习,那就要从真思维的培养开始,从真朗读的实践开始。而真朗读快不得、急不得、虚不得,必须一遍又一遍慢慢地读、思考地读、实在地读。
第三种效果:生成个体发展
分享过程中,有一位学生的分享特别值得推荐:“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读了三遍的感受,我觉得每一次都对文章有了更准确的理解。第一次读到第二行和第三行(第二行结尾:飞来峰上层;第三行开头:层叠叠的树木)的时候,我以为是‘飞来了什么东西,第二次读的时候我就明白‘飞来峰是一处山峰,看到第二行最后我猜这里应该是在说‘飞来峰的上层怎么样。直到第三遍读完,我才明白原来这一行结尾要连着下一行的开头来读,应该在‘飞来峰上和‘层层叠叠之间有一个停顿。”
这位学生的发言给人印象深刻,且不说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等优点,最可喜的是她对于自我学习过程与体验的真实剖析。前面几位学生的发言对象是学科知识,而她的发言指向了学习者个体的认知过程,敢于将自己每一次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呈现给全班同学,并自我评价与修正,这体现出的是真实的学习、真正的成长、真切的发展。学习应当是像这样不断深化认识、及时反思、适度调整的过程。比起其他精彩的言语分析,个体学情的分析拥有着别样的价值。
三遍朗读带来三种效果,三种效果呈现三重境界。如果可以打个比方,我认为,改正错误习惯是学习的“起始站”,学习应当由此出发,如此向前;获取言语体验是学习的“沿途风光”,无限精彩,静候欣赏;生成个体发展则是学习的“终点站”,登上高峰,实现自我超越。但无论走到哪一种境界,第一步永远不会变——带着学生读起来。
(作者单位:南京市长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