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合,引领学生走进寓言

2021-05-30 20:58支冬芬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铁罐池子陶罐

支冬芬

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共安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三篇精读课文和《池子与河流》一篇略读课文。“快乐读书吧”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和其他国家的寓言。这个寓言单元,旨在通过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诙谐有趣的寓言故事的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故事中蕴含的生活道理,感受寓言的魅力。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应前后勾连,注重整合,落实要素,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引领学生走进寓言的世界。

一、前后勾连,学情分析明起点

(一)学习寓言的起点

在一、二年级学习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这个单元整体编排体现了统编教材循序渐进的编排特点。学生之前已学过一些寓言故事。一年级重在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二年级重在通过对故事内容的大致理解,初步领悟课文讲述的道理,谈谈简单的看法,明辨是非,加深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寓言故事,明白蕴含其中的道理;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学习文言文的起点

这一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守株待兔》不仅是寓言,还是小学阶段的第二篇文言文。因此对于此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回顧三上《司马光》的学习过程,复习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如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联系生活等了解寓言故事的大意。

二、单元整合,整体架构明要求

本单元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进行循序渐进的编排。教师要结合课后练习、阅读链接、交流平台、小贴士等对本单元各板块进行语文要素的分解,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中。例如《守株待兔》和《陶罐和铁罐》两篇精读课文可结合课后习题“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和“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着道理”,也可让学生说说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增强故事与生活的联系;《鹿角和鹿腿》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的阅读,联系生活、自身经验发表自己的意见,落实“明白其中的道理”;《池子与河流》这篇略读课文通过自读提示,让学生联系实际分析池子与河流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从而发展学生的申辩思维。还可结合“交流平台”让学生说说从“池子”和“河流”联想到了哪些人,从而让学生明白“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这一人文主题。“交流平台”可在推荐阅读寓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讨论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和寓意,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而“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中外寓言故事,则可选择其中的几篇进行课内拓展比较阅读。这样,在环环相扣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提升自主阅读寓言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不同课型,多种策略学寓言

不同的课型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教学内容宜选择不同的方法策略,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对于不同的寓言故事,教学策略也应因材而异。

(一)图文结合策略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可借助图片,将读懂故事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在读懂的基础上去探究寓言蕴含的道理。学习活动可设计如下。

1.看图猜故事,回顾寓言。出示之前所学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坐井观天》《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等的图片,简要说说故事内容,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借图猜汉字,学习生字。出示下图:

(1)看一看汉字的演变过程,猜一猜图片上的这个字最初是什么东西?再从插图中找一找这个农具,文中有一句话讲到了这种农具,是哪一句?(“因释其耒而守株”)

(2)出示“耕”字,认一认、读一读这个字,组词。(耕地、耕田、耕耘)耕右边的“井”是古时候官府分给农夫的方块田,一块一块连在一起,形状像“井”,所以拿着农具在田里劳作就叫“耕”,那么“耕者”是什么意思呢?拿着农具在地里种田的人就叫“耕者”。专门写文章的人叫——“作者”;研究学问的人叫——“学者”;教你们读书学习的老师还可叫——“师者”。

3.引图练想象,读懂故事。出示图一,思考:看到“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后,耕者在想什么?

出示图二,思考:“因释其耒而守株”时,想象结果会怎样,在此基础上讨论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4.给图配文字,练习复述。出示三幅图,让学生给图配上适当的文字,同桌练习复述故事。

5.听故事猜图,积累成语。出示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板块安排的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九个成语的图片。听教师读文言故事,猜猜是哪幅图,并说出故事题目。

以上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学习寓言的学情,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寓言及寓意,为本课学习做好铺垫。在识字环节中,教师把“耒”“耕”和“耕者”归在一起,借助汉字的演变过程,结合汉字的造字原理引导学生借助观察、想象来识记生字,理解字词,进而拓展积累同类型的词语。在学习文言文《司马光》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后,引入图片激发想象,借助人物行为读懂故事。还可以整合“日积月累”中的成语,通过听故事猜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再次感知文言文的魅力,图文结合,积累成语。

(二)表演阅读策略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形式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说明道理。文中有许多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展示了陶罐和铁罐两个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基于此篇课文的特点宜采用表演的阅读策略。学习活动设计如下。

1.根据课文内容,补充剧本。出示学习单。

《陶罐和铁罐》剧本台词片段

铁罐:(傲慢地)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谦虚地)不敢,铁罐兄弟。

铁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陶罐:(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铁罐:(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陶罐:(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铁罐:(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2.关注神态语气,熟记台词。

3.同桌相互练习,表演剧本。提示学生不仅注意说话的神态和语气,还可加入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

4.推荐全班表演,师生点评。

5.随机角色采访,引发思考。

铁罐,你这么傲慢,为什么瞧不起陶罐呢?

陶罐,你认为铁罐说得对吗?那你为什么不理会铁罐了?

这个教学设计中,教师把课文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改编,以剧本台词的形式让学生补充剧本。前三个括号课文中有描述,后两个括号需根据文本内容,再聯系上文来进行补充,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剧本的形式也更利于学生记台词,练习表演,在表演中学生能很直观地感受到铁罐的蛮横无理,陶罐的谦和友善。表演之后的采访环节指向学生能否全面客观地看待陶罐和铁罐自身的优缺点,为学生下一步正确看待事物的优缺点、理解寓意埋下伏笔。

(三)问题探究策略

问题探究策略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问题,引导学生从课题、插图、情节等方面进行质疑、预测,激发兴趣,以疑促读,以问促悟。三上已学习了“预测”的阅读策略,这一策略也是平常阅读中最基本的策略。尤其是情节曲折的故事,边读边预测会使阅读充满乐趣。

例如《鹿角和鹿腿》这则寓言可在学生初读时设计以下几个预测点:

1.“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预测哪些部位漂亮。

2.“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这脚步声是谁的?他来干什么?

3.“鹿不敢犹豫,撒开腿就跑。”狮子有没有追上鹿?

三个预测点将这个寓言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包含其中,让学生在边读边预测中展开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增加趣味性。

在感知寓言内容后,针对关键语句、主要观点进行提问并探究,可让学生思考得更全面、更深入。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针对课文内容、课后习题等进行提问,筛选出以下问题作为探究的目标。

1.“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让我送了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鹿明白了什么?

2.“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鹿角真的不重要,没用吗?

3.“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它们各有什么长处?

4.这则寓言和《陶罐和铁罐》有哪些异同?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学习,便会在阅读的同时思考、筛选、检索、提取信息。同时还能联系前文、联系生活来理解寓言,对课后习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任务导读策略

《池子与河流》是一篇略读课文,以诗歌的形式,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她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自读提示以“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和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引导学生根据文本提取相关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基于前几篇精读课文学生已初步掌握学习寓言的策略,因此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宜设置阅读任务,鼓励学生自学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即可。《池子与河流》学习任务单如下。

1.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池子与河流说的话,再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从文中选取关键词,完成表格。

3.根据表格,小组交流池子和河流的观点,说说你赞同哪一种。

4.池子若想不淤塞干枯,被人们遗忘,她该怎么做呢?如果一个人不想被人遗忘,她该怎么做呢?

以上任务单根据自读提示进行分层设置,先让学生自读、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找池子与河流的语言时,教师可提醒学生,联系三上《父亲、树林和鸟》,关注引号的用法。再通过表格帮助学生提取相关信息,梳理寓言内容。任务3承接任务2,对自读提示中的第二项要求进行分解,学生根据梳理的信息进行加工,概括池子与河流不同的观点,从而达成学习目标。任务4是对这则寓言的延伸,让学生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寓意,指导自己的行为,落实人文目标。

(五)比较阅读策略

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三上童话单元中提出让学生比较《那一定会很好》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本单元《陶罐和铁罐》一课的课后练习,也让学生将课文中的铁罐与阅读链接中《北风和太阳》的北风进行比较,体会故事寓意的相似性。教师也要善用比较阅读策略,除了寓意的比较,还可以进行寓言形象的比较、寓言故事结构的比较、寓言故事形式的比较、中外寓言特点的比较等。引导学生通过联结、比较发现异同,寻找规律,加深阅读理解,进而进行迁移学习。

阅读策略的运用是灵活多样的,教师要善于根据文体特点灵活选择,几种不同的策略在同一篇文本中也可以组合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四、链接课外,形式多样学迁移

教材提出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旨在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习”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用”方法。寓言故事仅凭一个单元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编者在这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中向学生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中外寓言故事。教师要课内外结合,在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寓言时,可以从推荐的寓言故事中选择相关的寓言进行比较阅读,教给方法与策略,让学生会阅读;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故事会、阅读小报、情景剧等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逐渐培养学生成为独立的阅读者。

(作者单位: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铁罐池子陶罐
铁罐去哪了?
陶罐会呀会跳舞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只要你踏上充满花香的路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关上灯,才看得见
故乡是你心中的那只陶罐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铁罐帆船
枫叶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