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旦
一、在课堂教学中提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结合日常教学进行有机渗透,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形成目录、图文结合、说明书、作家卡片等不同类别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1.目录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教材目录中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容量和教学价值,可以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的训练素材。以六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教学。一是明确目录框架。本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外加古诗词诵读,每个单元又细分为课文、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三个或四个板块。二是研究目录内容。紧扣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课文目录看内在联系:这个单元有几篇课文?为什么要把这几篇课文放在同一单元?它们都指向哪一个主题?三是建立目錄标识。在学完相应的课文后,可以引导学生在目录方面做文章,把课文的作者、主要人物等简要信息在目录上做好标识,既便于查找,又便于复习。在阅读目录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可以按照“明确目录框架—研究目录内容—建立目录标识”的策略进行教学。
2.图文结合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文字优美,画面感强,图文结合的方式十分常见。如《那个星期天》一课,通过观察课文中“我”在院子里等待母亲的插图,对应第4自然段中的文字,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我”无聊而又焦急的心情,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如《学弈》一文中,即使学生没有逐句翻译小古文,但借助课文中的插图,也能够读懂文中两位学生的表现。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明白了“读图”的重要性,能更好地关注图文结合这一类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图文结合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可以按照“观察插图,品读文字—图文对照—发现规律”的教学步骤进行。
3.说明书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如在五年级上册,教材编排了制作类说明书的非连续性文本——《风向袋的制作》。课文先以“风无影无形,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这个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开门见山,直指“风向袋”。接着,详细介绍了制作风向袋的步骤。这是一份风向袋制作的说明书,所以,在读懂要求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明书”的内容,根据所提的问题——“说说课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快速找到关键信息,有针对性地在文中寻找相应答案。以此为例,教师可相机渗透药品类、商品类等说明书的阅读。在阅读说明书类非连续性文本时,教师可以按照“知大意—明问题—找项目—巧整合”的教学步骤进行。
4.卡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这类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出现在写人一类文章的书后练习中,让学生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做一张人物卡片。如学完《詹天佑》一文后,可以仿照“作家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詹天佑不同时期的关键信息,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整合,做一张工程师卡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而且也实现了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融通。卡片类非连续文本阅读,可以按照“读信息—理顺序—找关键—记人物”的教学步骤进行。
二、在课外作业中补充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外作业中进行适当补充,让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1.结合文体特征,完成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教材中,除叙事性文学作品外,说明文、游记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课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是进行非连续性文本训练的好素材。在教学完《松鼠》之后,教师可在课外作业中进行补充,结合说明方法,根据课文内容,以图表的形式,让学生在提取关键信息中进一步明确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类游记类课文时,则可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绘制简单的游览示意图,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又能在寻找泉水来路的过程中捕捉到文章的另一条线索,从而体会作者“明线与暗线交错”的巧妙构思。
2.结合实际生活,完成路线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路线类非连续性文本大都与生活密切相关,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如《故宫博物院》一文,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本提供的相应材料(文字介绍、示意图),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这样的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在明确相关要求的基础上,要先画出示意图,然后再进行语言描述。画示意图时,要先确定方向,然后标注主要景点,找到相应的位置后,尝试画出路线图。在实践的过程中,阅读策略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以非连续性文本的方式补充到课外作业中:观察超市或商场的购物小票,引导学生发现里面蕴含的相关信息(商品名称、单价、数量、时间、结算方式等);以公交站牌为素材,设计目的地及乘坐的线路与方式,分享乘车经历;以医院或商场平面示意图为例,在情境化的设计中引导学生读懂楼层分布信息……
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除在课外作业中补充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还可以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进一步丰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策略。
1.在习作训练中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材中的习作也可以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训练素材。如六年级下册习作2,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本书之后,写一篇作品梗概。这样的习作,需要学生在熟读名著的基础上,对章节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并把故事情节有机串联起来,体现作品的完整性。通过阅读作品,提炼故事梗概,在文本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不断提高。
2.在综合性学习中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材先后安排了四次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创作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途径。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难忘小学生活”,在一系列的任务单中,有一项任务是开展“制作成长纪念册”的活动,在充分搜集资料后,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和归类。在汇总和汇报时,可以建议学生以“编年体”“栏目式”“树形分布”“鱼骨图”等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从图表中获得相应的信息。
3.在课外阅读中丰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还可以延伸到课外阅读。尤其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可引导学生尝试把自己的阅读记录以简单的文本的形式呈现,并进行分享与交流。如在阅读《西游记》这部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人物卡片,从姓名、称谓、本领等角度对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介绍。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实现了由连续性文本向非连续性文本的无痕转换,提高了阅读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联系语文和生活的一扇窗,打开这扇窗,学生就会望见课堂之外的无限风景。
(作者单位:常州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