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文所在,贵乎心得

2021-05-30 10:48:04顾云霞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芸娘浮生六记闲情

顾云霞

旅行登山,我往往在山脚时幻想山顶的风光,匆匆向上攀爬;及至登顶,虽美景在前,却早已气喘如牛,无心赏玩了。每逢此时,我都感慨沈三白“名胜所在,贵乎心得”的智慧与潇洒。想他文章之妙,也源于此。

三白其文之妙首先源于他在用心生活,因而能留心观察生活。《闲情记趣》一节,沈三白自叙幼年喜欢观察细小的事物,常常有“物外之趣”。而这“物外之趣”是儿童的视角才能“看见”的:唯有小孩子的身材,才能俯身台前,看见土石草丛之间的虫蚁;也唯有儿童奇妙的想象,才能将飞蚊视为白鹤,将虫蚁视为野兽。如此一来,那癞蛤蟆果然是“拔山举鼎”的“巨兽”了,所以“我”先“讶然惊恐”,然后才将蛤蟆鞭打数十下。小孩儿心性,一览无余。初中语文教材收录此篇时,删去了三白被虫咬而大哭的一节,可能是觉得不雅。然而,我却觉得原文极妙。否则,一个小孩子终日盯着虫蚁想象着仙境,太过乖巧,或者说太过文艺,反而失去了真实感。就好比爱丽丝在仙境中一番冒险后,终于还是要惊醒的。正是这一“咬”一“哭”,生动地展现了小孩子情绪变化的迅疾,塑造了一个既好奇心强,又时时惹祸的顽皮少年的形象。

沈三白的书写中,不仅有童真的想象,更有细腻的深情。芸娘初嫁入沈家,处处小心,每天天刚放亮,便急急地披衣而起,生怕被公婆嫌弃懒惰。新婚宴尔,沈三白自然是希望与芸娘耳鬓厮磨的,然而他亦能“随之早起”。虽说是“德其正”,但从后文看,沈家家教严格,父母又多疑、严厉,所以沈三白陪伴芸娘早起,其实也是担心芸娘因自己的私情所累而被公婆批评。寥寥几句,全是他对妻子的理解和默默支持,以及长相厮守的祈盼。后来家道中落,又逢芸娘大病,沈三白不远百里筹措诊金。每一步的脚印,每一分的忍耐,都诠释着他对妻子的爱。在“求亲不如求友”的窘境中,沈三白不惜放下读书人的颜面,以一种近乎无赖的方法,为妻子讨来了二十五金。两下对比,更显得沈三白夫妇两人的爱情弥足珍贵。然而,“恩爱夫妻不到头”,相濡以沫的爱情并未能挽救芸娘。回煞之日,沈三白虽被诸种异象惊吓而“心舂股栗”,却不忍叫生人入内,只恐惊散一缕香魂。看来似愚似痴,实不过希冀魂归一见。正似苏轼夜梦王弗,家中铺设依旧,给人一种斯人未远的错觉。只是,苏轼经历了十年的风雨,早知道这不过是幻象,所以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而对妻子新亡一时还难以接受的沈三白,还是轻信了幻觉,所以才悄悄地呼唤芸娘之名。终于 “满室寂然,一无所见”,连最后一丝侥幸也破灭了——这无异于又一次经历了妻子的死亡。于是,一种椎心泣血的绝望与痛苦便取代了之前的恐惧与期待,弥漫开来。非用情至深,不能如此。

细致的观察、本心的表达和细腻的深情,让《浮生六记》的抒写极富个性,可谓凄艳秀灵;然而,仅仅是只言片语的灵秀,是不足以成其美的,还离不开《浮生六记》独特的结构。

从整体上看,这六记间似乎无甚关联,只是分别记叙作者一生的各个方面:婚姻爱情、家庭变故、闲情雅趣等。然而,在第一记中,解释了将《闺房记趣》列于首卷的原因:“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这说明,作者这样排列章节必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自己的考量的。古人讲《关雎》为国风之始,因其叙说夫妇之道,有敦伦促教的功用。沈三白在叙说夫妻的故事时,也有意无意地讲些劝诫的警语,比如:“奉劝世间夫妇,故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至少是受到《诗经》思想的影响的。比如,为何在《闺房之乐》与《坎坷记愁》插入一篇写自己幼年趣事和生活闲情的《闲情记趣》呢?想来,应该是受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影响,在《闺房之乐》谈及芸娘之死时,急忙宕开一笔,不因为文末的哀伤破坏前一章整体的乐情,又在后一章的愁苦前铺垫一下情绪,让后文的痛苦来得和缓一些。《闲情记趣》开篇是以小孩子的视角来写趣事的,而写自己受伤时却悄然将视角回转到成年后对幼年自己的审视上来——是为年少的顽劣而羞赧,抑或是对童年岁月的无忧无虑的感慨?仔细品读,总能发现其中有一丝人生无常的叹息。后文提及芸娘雇来卖馄饨的,担锅提壶到郊外,用砂壶煎茶,用锅热酒,让众友人叹服,而此处读者已知芸娘之死,读来就难免感到惋惜;又加上芸娘巧以梅花盒盛装食物的俭省雅洁等琐事,已为后文家道中落给了读者一个暗示。所以,读到《坎坷记愁》一章并不觉得情感有巨大的波动,更兼有后文的《浪游记快》,又将前文郁结之气散逸而出。至于《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则承续前文,似乎有一种冲淡平和发展的趋势,惜其文已佚,不能查考。总体上说,《浮生六记》的篇章安排,调节了整本书的情绪变化,使其不至过于快乐,也不至于过于悲哀,这就使文章呈现了一种清新淡雅的风格。

再就篇章内部联系来看,情节设计上草蛇灰线,关联甚多。最引人注目的,莫若“吃粥”一节了。吃第一碗粥时,在沈三白和芸娘刚刚缔结婚约不久。卧室里的热粥小菜,是两人情窦初开的美好见证。吃第二碗粥时,则在一家四口将要分离之时,是一场家庭悲剧开始前的序章。芸娘那句“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勾连起沈三白半生的苦乐。除了这些埋伏较深的线索,书中带有预言性质的提示,也使得看起来松散的行文因为有一种解密式的内在逻辑而如一线贯珠,虽散不乱。如《坎坷记愁》开篇一节提及家中无论尊卑长幼都称呼芸娘为“三太太”,作者本人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此家庭之变机欤?”而全章的内容,实际上都可以视作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或者注释。沈三白父母多次误会芸娘,不问青红皂白就斥责、惩罚芸娘,这导致了夫妇二人婚后生活的不幸。而在父亲去世后,沈三白的亲弟弟为了独吞家产竟然丝毫不顾及兄弟情分,甚至找人大闹灵堂。这种糟糕的家庭关系,确是沈三白夫妇两人人生坎坷的根本原因。 而作者在开篇就以“变机”两字暗示读者,使得读者每每读到人物之间关系微妙的变化时,总对沈氏夫妇的不幸有一点心理上的预期,文章的叙说也因此得以贯连,成为一个相对严谨的整体。

《浮生六记》形成了一种别致的自传抒情体随笔,这种文体不属于我们所熟知的任意一种文体,相较散文而言,它更多了想象的手法和结构上的设计;相较小说而言,它更突出了真實的书写和真情的流露。它继承了宋明笔记的特点,却又是一本自传性质的书。可以说,沈三白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体。

归根结底,沈三白能够在《浮生六记》中创造出如此众多的独特性,源自他思想上的与众不同。首先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无论是《闲情记趣》中的小孩子视角的细腻观察,还是父亲亡故后,“一身归,一身去”的拳拳孝子之心,都十分真实,不染丝毫功利。正符合李贽讲的“童心”:“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沈三白的写作,往往是本心的真情流露,而非有意宣扬、褒贬什么理念。俞平伯就讲沈三白“是个习幕经商的人,不是什么斯文举子。偶然写几句诗文,也无所存心,上不为名山之业,下不为富贵的敲门砖,意兴所到,便濡毫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虽说前文讲本书的结构设计上,可能有学《诗经》的劝诫的用意,但那更像是小孩受伤后的大哭,中年人失意后给人善意的建议,全是真心真情,没有道德家的味道。甚至沈三白还有一些对道德家本能的反抗,比如带着妻子芸娘“男装”而行,让女子也能享受世界的繁华。这在封建时代,也是十分出格的了,所以也埋下了夫妻二人日后生活不幸的隐患。然而,就其人而言,却可以算得上是拥有“童心”的典范了。

其次,为人洒脱,不拘小节。沈三白在书中多次提及自己的为人耿直、爽利,如:“性爽直,落拓不羁”,又如“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不一而足。由于这个脾气,沈三白写作中总有新颖的见解,行文也如行云流水,读来没有丝毫的滞塞感。于是,文中不乏“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有名胜而不觉其佳者,有非名胜自以为妙者”这样的警句,也“无酸语,赘语,道学语”,读来清丽可人,口颊留香。

更进一步,用情极深。沈三白不是一个特别理性的人,从书中看,很多情况下,他都是在某种情感主导下做事的。于他个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他自己便说自己是“多情重诺,爽直不羁,转因之为累”。然而,对于《浮生六记》这部作品而言,却因此而情感充沛,感人至深。所以,书中写新婚后读书早归见到妻子之“喜”,见弟弟为夺家产而不择手段的“怒”,中年历经丧妻、亡子、失怙的“哀”和园中观察虫斗的“乐”,才能感人至深。在沈三白的笔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人与人之间似乎也本该如他们夫妻那般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三白也算是在实践着汤显祖的“至情”。

最后,沈三白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是本书令人动容之处。纵观沈三白一生,前半段是与芸娘琴瑟和谐地做“烟火神仙”的快乐日子,而后半段则是不断痛失亲人的坎坷、凄惨日子。这如果换在一般人身上,只怕是要怨天尤人的,然而,沈三白开篇就讲“天之厚我,可谓至矣”,甚至写作也是因为“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当我读完全书沈三白所经历的不幸、不公之后,重新回顾此语,简直是要肃然起敬了。同样是写世情,《浮生六记》没有《金瓶梅》那么淫乱、哀伤,也没有《红楼梦》那么虚无、悲痛,它或许没有那么博大、深邃,但是它却足够亲切和乐观。渡尽劫波,他想到的是《浪游记快》,继续前行。这不是薄情寡义,而是生人的“努力加餐饭”的勇气——沈三白将痛苦埋于心底,继续阔步余生的勇气。这才是《浮生六记》能在众多世情文学中耀眼的原因吧。

总之,沈三白以他的一颗“童心”观照自己的生活,用充满想象、随性的笔触,为我们勾勒了他一生的剪影。他以自己的赤诚、洒脱、深情和积极乐观,为我们呈现了一段异彩纷呈的美妙人生。最后,他用自己的作品和行为,为我们展示了他得之于心的人生,并勇敢地继续在生命的坎坷中不断开掘生活的美丽,而我也从中汲取了几分瀟洒与勇气。

(作者单位:南通市八一中学)

猜你喜欢
芸娘浮生六记闲情
《浮生六记夜读》
人文天下(2022年6期)2022-08-16 01:20:08
夕阳西沉
青春(2022年5期)2022-05-05 22:37:25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书虫来袭:《浮生六记》:浮生若梦,不妨踏歌而行
夏日闲情
金秋(2020年18期)2020-03-09 07:05:20
浮生六记
浮生若此
读者(2018年21期)2018-10-17 03:31:08
闲情
诗潮(2017年12期)2018-01-08 07:25:20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
浮生六记,一梦千秋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