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做一顶帽子》教学为例,论述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策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优化教学环节达成教学目标,关注语言活跃学生的思维,整合教学素材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关键词】儿童立场 科学课 《做一顶帽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133-02
小学低年级科学课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生活常见现象的观察能力,引起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探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为小学中、高年级科学课的学习奠定基础。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笔者以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做一顶帽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探讨低年级科学课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了解和读懂学生的心理是设计一堂课精彩导入的前提。小学低年级学生以无意识观察为主,对周围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具体形象思维比较活跃,但他们的专注力相对薄弱,容易出现以下三种状况:因被其他事物干扰而中断学习、因不会表达而害怕学习、因探究能力弱而跟不上学习。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教学《做一顶帽子》一课时,笔者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问题式导入,以课本呈现的四种经典的帽子(草帽、鸭舌帽、毛线帽、轮滑帽)为例,提出问题:“这些帽子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些帽子有什么功能?”提问之后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利用精心设计的提问一步步引导,不但使教学过程精简、清晰,而且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指导性;教学将色彩鲜明的帽子图片同步板书在自制的大表格上,图文并茂,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思维具有可视化特点。
二、优化环节,达成目标
2019年教科版的小学科学课教材,不论是课程框架和授课理念,还是内容编排和图片设计等方面,都是一个创新的起点,其中以技术与工程领域最为明显。在《做一顶帽子》一课教学中,低年级学生第一次完整地经历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的学习过程,第一次使用简单的工具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加工,第一次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尤为重要。在试教时,笔者发现学生制作帽子目的不明确,考虑的设计因素比较单一,大多以美观为主,选择的材料通常是彩色卡纸和贴纸,忽略材料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无法达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可以将问题具体化。以下是经过3轮试教之后修改得出的课程设计思路,其中“创设情景”和“分享设计方案”这两个环节是后续制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如图1)
三、灵活表达,活跃思维
科学课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更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重视知识的积累,更重视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倡导以探究式为主、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分享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因缺乏科学知识的连贯性,其表达往往不够规范和严谨。因此,在课堂上对低年级学生的表达思维进行反复练习和训练时,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口头、文字或者图画),然后学会模仿句式讲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尝试与他人讨论、分享和交流,逐步锻炼其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培养其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下是分享设计方案的教学环节。
(一)第一次师生互动
师:下面请第7组的组长给大家分享他们的设计方案。
生1:我们组设计的帽子是这样的。(投屏展示设计图,略)
师:你们的帽子选了什么材料?
生2:塑料盒、塑料膜。
师:为什么用这些材料?
生3:因为塑料盒和塑料袋都能防水。
师:所以,你们做的帽子有什么功能?
生4:防水功能。
(二)第二次师生互动
师:别的小组有没有做其他功能的帽子?
生1:我們小组还没画好设计图。
师:没关系,口头表达也可以。
生2:我们组打算选择报纸、塑料盒、卡纸来做一顶可以遮阳的帽子。
师:你们选择这些材料做帽子,是利用了它们的什么特性?
生3:报纸和卡纸可以折叠,有一点硬。
师: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用什么工具?
生4:剪刀、透明胶。
表达也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在两段追问式的师生互动问答中,学生开始对设计形成清晰的思路“材料→(具有)特性→(实现)功能”,明确设计帽子的意图,提示材料选择的大方向,也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并构建科学概念。在试教过程中,每班均有超过50%的小组提高了制作效率,每名学生都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也为最后的成果展示做好铺垫。如果有学生在回答时说出帽子既能实现防水又有遮阳的功能,教师应予以肯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式看问题的能力。(如图2)可见,面对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回答,授课教师应当做好预设和回应策略。
四、整合素材,增强趣味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每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不同,他们对事物和现象的理解程度、表达水平、动手能力和课堂评价都不一样。教师在课前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做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做一顶帽子》一课的教学为例,二年级学生对常见材料的特点、功能和应用有较为丰富的认知,而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使用过的、熟悉的材料,往往是科学课最佳的实验器材,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对材料的综合运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在第一次试教中,笔者只准备了5种材料,即报纸、塑料盒、卡纸、信封、塑料膜,还有6种工具:剪刀、透明胶、扭扭棒、软尺、双面胶、凤尾夹,并将以上物品分别装在11个大盒子里,供每个小组的材料员前来领取。但由于学生领取材料的效率比较低,笔者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管控班级和排队上,还有的小组出现重复领取或者漏领取的情况。随后,笔者对实验材料进行调整,删减部分重复的工具(软尺和双面胶),将所有的材料和工具有序地放入大信封,使其不易掉落,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注意力(如图3)。另外,笔者在课前提示每组学生从家里带一件常见的、易获取的废旧小物品参与课堂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设计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大大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结合帽子的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培养了设计思维和逻辑思维;学会使用简单工具,如扭扭棒等对头围进行测量,能制作出具有功能性的舒适、牢固的帽子。这样的教学,关联美术、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思想,有效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师利用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学习评价,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化,谭伟红.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小学低年级STEM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20(11).
[2]杨伟.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课堂有效追问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9).
[3]费培培.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科学课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9.
[4]盛佳颖.小学低年级科学教学中思维可视化的应用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9).
[5]焦晓云.对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9(7).
[6]曹雪.对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小学科学实验器材改进与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B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娜霞(1992— ),女,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