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优化信息化资源平台,紧抓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点;鼓励幼儿自主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149-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教学变得更加便捷、智能、科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学前教育信息化有其独特性,它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运用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旨在实现幼儿教育的便捷化、现代化、科学性、实用性和高效性。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整合利用信息技术,其本质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辅助工具,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并不单单是配置有机房、配备电脑,而是为幼儿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也不是以幼儿掌握信息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而是利用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发展幼儿的信息素养。对教师而言,不是考量其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而是侧重于正确和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为幼儿创设信息化学习的契机,使得每堂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新颖独特。以下是笔者在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探索。
一、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幼儿探究学习的兴趣
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是以直接感知为主获取经验,信息技术资源的直观性、美观性、生动性、趣味性等优势,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以及发展需求,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不足。为此,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提高其学习专注力。例如,教师在《春天来了》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丰富的图像PPT,加上生动的影音动画,为幼儿创设美好的春天情境,让幼儿观看春天里百花齐放、万物复苏的景象,聆听了各种虫鸣鸟叫,感受春天的美好以及季节变化的特征,激发幼儿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让幼儿了解其种类、外形特征、生长变化等,获得植物生长变化的基本知识,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充分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探究力以及创造力。
又如,在“夏天的雷雨”艺术活动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口头教学方式,那么教学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但通过信息技术视、听、说、做等教学手段,以“轰隆隆”的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可以引导幼儿认知雷电的特征,并演示安全故事《可怕的雷电》,从中学习避雷的安全知识。这样发挥多媒体优势进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幼儿通过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的方式直观地了解打雷闪电的自然现象,充分激发探究学习兴趣,同时避免了教师繁琐枯燥的口头讲解,减轻了准备大量实物的负担。
二、优化信息化资源平台,紧抓与教学活动的整合点
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首要条件是信息基础设施的配备和完善,只有确保硬件设施配套,才会实现教学信息化。受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信息技术资源的使用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更多的是按部就班地使用预设的课件展开教学,忽视了幼儿的反应,缺乏对幼儿主体精神的关照。如在大班活动“美丽的彩虹”中,有些幼儿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回答问题,而是天马行空地讨论着想象中彩虹的颜色:黑色、咖啡色、灰色等。对此,教师并未能及时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延伸和讨论交流,而是直接忽视了他们的答案,指着课件上的彩虹图片强调了彩虹的原色。至此,幼儿的疑惑没有得到正面回应,他们的想象也没有得到肯定和鼓励。
幼儿园教师应灵活整合信息化资源,制订明确的课程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生成合理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计划,由此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范围,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整合。还是以大班科学活动“美丽的彩虹”为例,为了激起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用PPT课件引导幼儿认知三原色,并结合混色实验视频了解新颜色的生成原理;还可以创设实地探究活动,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幼儿探究彩虹的生成,体验趣味发现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基础的活动形式,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游戏形式,如在开展音乐游戏“彩虹多美丽”时,先让幼儿欣赏歌曲视频MV,感受雨后彩虹的美好景象,再重复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配合轻快的节奏进行身体律动,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大自然,而且有效地引导幼儿感知音乐节奏的美妙。可见,教师切实找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合点,可以在班级管理中使用电子文档录入和保存幼儿与家长信息,将自己的教学状况和课后反思等运用照片、视频、在线交流讨论等形式记录下来,方便管理和查找,實现教学资源的在线化和便捷性,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幼儿自主动手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有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可以让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单维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多维的网状知识结构,更有效地推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教学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口耳相传和实物操作,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将内容的理解转变为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突出了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例如,在幼儿美术活动“高高的长颈鹿”主题绘画中,笔者立足教学实际以及幼儿发展的特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影音动感结合等方式,展现出身材高挑的长颈鹿在广阔的草原上走来走去,寻找茂密的高枝树叶,边玩耍边啃食的情景,让幼儿欣赏到了高矮不一的长颈鹿。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暂停视频画面,将长颈鹿的身体结构特征展开来写,对长颈鹿各个部位放大化和多图片对比,让幼儿临摹描绘,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自由绘画,画出各种优雅可爱的长颈鹿。在“高高的长颈鹿”的延伸课程中,教师设置了音乐游戏的表演环节,随着音乐的变化,幼儿情不自禁做出各种动作表现长颈鹿优雅的身姿和嬉戏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长颈鹿的喜爱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在此次活动中,美丽的色彩满足了幼儿视觉的需要,动听的音乐满足其听觉的需要,他们从中触景生情,不仅获得了知识技能、启发了创造力,而且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可见,信息技术可以将不易于被幼儿理解的难点部分做定格处理、分解演示或反复显示,化深奥为浅显,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乐学、爱学、学有成效,帮助幼儿开拓思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进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育效果。
四、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随着游戏化教学的推进,要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前提是教师能够运用好信息技术确保游戏化教学的顺利进行。但幼儿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对此,一方面要注重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宜性,切不可生搬硬套,另一方面应避免对信息技术形成过度依赖。由于信息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教学的枯燥以及准备教玩具的繁琐等问题,同时满足了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这导致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但往往华而不实。对此,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应取精去粕,把握其优势,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适宜性应立足于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特点,充分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在大班科学活动“溶解”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把生动有趣的图片、好听的故事录音等进行加工和整理,通过演示精彩生动的故事《小熊的棒棒糖》,将抽象的溶解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易于理解的知识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对溶解基础条件、溶解现象等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教师还应对教学内容与形式进行仔细讲解,充分考虑活动中传统教学材料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优势。如在父亲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父亲节礼物的多种样式,包括贺卡、领带的制作,后续可以投放多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实物操作材料,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愿望,启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在科学活动“交通标志我知道”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创设一个分类闯关游戏情境,三次闯关游戏均是幼儿自主操作电脑白板进行交通标志的分类,教师针对游戏中幼儿遇到的困惑适当给予指导,并将幼儿的分类结果进行集中展示,让全体幼儿分析交流,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运用信息技术主动进行学习,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经验,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在信息技术深入教育领域的趋势下,幼儿园应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活動的整合,加大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硬件双方面的支持力度,既为幼儿教育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又要加强幼儿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水平,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高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倢.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活动整合的调查研究[J].幼儿教育,2019(43).
[2]高宏钰,周游.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8(22).
[3]曲静敏.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践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4]王效英.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考试周刊,2017(82).
[5]王宣亓.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探究[J].教育教学,2015(8).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自筹经费一般课题(C类)“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深度融合研究”(立项编号:2021C688)、百色市电化教育与教学仪器站2020年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立项编号:JX202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艳丽(1989— ),女,壮族,广西靖西人,大学本科学历,二级教师,现就职于百色靖西市第三幼儿园,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