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实录

2021-05-30 10:48朱传弟任群
学语文 2021年1期
关键词:琵琶文字音乐

朱传弟 任群

一、情景导入

(播放林海音乐《琵琶语》,营造音乐氛围,讲课开始即暂停。)

师:同学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些诗句都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生前就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盛况,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琵琶行(并序)》感受白居易的诗歌美,品味古人音乐美。

二、整体把握,划分段落层次

师:今天我们将听几支曲?说出划分的理由。

生1:三支,第一支曲从开头“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琵琶声停欲语迟”,第二支曲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支曲是最后的“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师:这样的划分,三支曲确实很清楚了,那我们隐去的文字都是什么内容呢?

生2:隐去的文字有第一支曲停了以后邀请琵琶女的文字。

生3:还有第三段琵琶女对介绍自己生平的介绍。

生4:还有第四段作者听完了琵琶女的生平后内心的感概,琵琶女的人生跟作者人生的相似之处的共鸣。

师:联系资料了解作者,结合书下注释仔细阅读文本,疏通文意,看来大家对文章的内容认识很全面。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揣摩文章描写音乐的方法,掌握化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

三、环节一:赏析第一支曲

师:第一支曲是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一个同学说一种情况,并说明理由。

生1:是在夜晚出现的,因为“浔阳江头夜送客”。

生2:是在秋天的夜晚出现的,因为“枫叶荻花秋瑟瑟”。

生3: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出现的,因为“别时茫茫江浸月”。

生4:是在送别的时候,“浔阳江头夜送客”。

生5:是在悲凉、萧瑟的秋季出现的,因为“枫叶荻花秋瑟瑟”。

生6:是在悲伤、迷茫的送别心境下出现的,因为“别时茫茫”。

生7:是在主人准备回家,客人准备启程的时候出现的,因为“主人忘归客不发”。

师:在秋天的有月亮的夜晚,在萧瑟、凄凉的秋风中,在醉不成欢的送别宴会结束时,在浔阳江头,琵琶声出现了,从微波轻轻摇荡的江面上传了过来,主人忘记了回家,客人忘记了出发,他们询问:是谁?是谁在弹奏琵琶曲呢?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的文字内容上都在写什么呢?

生8:写景,写送别时候江边的夜晚的秋景。

生9:写人,写人的送别,写人听到音乐后的动作。

师:那这些都是在写第一支琵琶曲吗?

生10(齐声):是的,是琵琶曲出现、琵琶女出场的背景,营造了凄凉、悲伤的氛围,是铺垫,是衬托。

师:是的,是环境描写,是人物活动,都是为琵琶曲的出现,琵琶女的出场营造气氛,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已动真情。音乐是抽象的,可是音乐出场的环境是具体的,音乐是抽象的,可是听音乐的人是生动鲜活的,第一支曲描写音乐的方法我们可以归纳为“以景衬声”“以人写声”(板书)。

师:一起在凄凉哀伤的音乐氛围中齐读第一支曲。(播放林海音乐《琵琶语》,第一段诵读结束暂停)

四、环节二:赏析第二支曲

音乐继续,学生齐读结束的时候,教师顺读第二支曲,结束音乐播放。

师:对第二支曲的描写从哪一句话开始?

生11: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开始。

师:第一支曲停止到第二支曲开始发生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生12:在主客即将分别的时候,听到了第一支曲,大家都想知道演奏者是谁。终于找到了演奏者,诗人急切地请求演奏者出来见面,并安排人重新准备筵席,大家千遍万遍地请求,希望琵琶女能再演奏一曲,琵琶女才抱着琵琶遮掩面庞出来,开始演奏。

师:书本上用哪些文字衔接了两支曲。

生1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师:这一段文字和刚才同学们的描述相比较有什么区别?

生14:诗人写的很简略,重点突出自己的欣喜和急切,也是以人写声,用自己心情和动作来突出琵琶曲的美妙,让人难耐,一定要去邀请再弹一曲。

师:这样写重点突出,能让我们将注意力都放在音乐的欣赏上,这种欣赏古乐的体验也是奇特的,音乐是一种声音,而我们却是通过文字保存了这些声音,我们只有通过文字去还原这些声音,尝试欣赏一段音乐。那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看看这些文字描写了作者依次听到了哪些声音?怎样描写的?这声音引起了你的什么生活经历的联想?并尝试归纳一下这种描写音乐的方法。按照文字的顺序来找,分小组研讨,每组由一个人展示一种声音。

生14:“大弦嘈嘈如急雨”,作者听到了沉重舒长如一阵急雨般的声音。有一个暑假的中午,爸爸开车带我们去给奶奶过生日。突然下起雨来,我看到雨滴密密麻麻快速地落在车窗上,听到噼噼啪啪的声音,我觉得那就是急雨了,那声音听起来很快很猛。我想作者听到的音乐声给他的感觉像一场急雨,虽然“嘈嘈”声沉重舒长,但是演奏者的琴艺展现出了很快很猛的席卷之感。这是用比喻、通感在写音乐。

师:这个研讨很细致察觉了作者的感觉,这个开头很不错,大家参考他的回答方式,听到了什么声音,下一组同学。

生16:“小弦切切如私语”,作者听到了轻细急促的声音,就像有一个人在自己的耳边说悄悄话。我的同桌经常跟我说悄悄话,她的聲音又轻又细,只有我一个人能听到。这也是在用比喻、通感描写声音,而且是作者听到的一种悄悄话,很独特。

生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听到重浊和清脆交替的声音,就像大小不一的珍珠一起掉落在玉盘上一样,噼啪叮咚噼啪叮咚。奶奶收豆子的时候,我抓起一把豆子掉落在篮子里,声音就是这样的。我想一把大小不一的珍珠声音会更好听更特别。作者用声音的相似类比声音,很形象,很有画面感。

生18:“间关莺语花底滑”,作者听到了像黄莺在花下啼叫一样婉转流利的声音。我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很安静,我听到了林间的鸟儿清脆婉转的鸣叫,但是我不知道是不是黄莺,也没有听过黄莺在花底下鸣叫的声音。如果鸟儿不受人打扰自在的歌唱,我觉得声音会持续得长一些。作者用画面描写声音,突出的是花下啼的画面,这里有以声拟声,更多是以形绘声。

师:说的真好,很有自己的体会。

生19:“幽咽泉流冰下难”,作者听到的音乐滞涩难通,就像幽咽的泉水在冰下艰难的流过。这种声音我没有听到过。我只能想到有一次洗手池的管道堵塞了,疏通的时候刺啦一声,会是这样的声音吗?很特别的声音。这也是以形绘声。

生20:“冰泉冷涩闲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作者听到的弦声愈来愈低沉,以至停顿,就像冰下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似乎凝结不动了,我想作者听到了越来越低的声音,低到像冰下的水流,看见水在流动声音已经很低沉了,以至于听不到只能自己想象。这种感觉就像有一次妈妈送我,我回头看见妈妈在远处喊我,我看见她向我招手,嘴型是我的名字,脸上有期盼的表情,可是因为太远了,我听不到她的声音了。这也是以声拟声、以形绘声。

生2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作者此时听到的声音像装满水的银瓶突然破裂,水浆奔迸,像军队战斗,杀出铁骑,刀枪齐鸣,这是激越雄壮的声音,让人觉得内心震颤。我也有水杯掉落的经历,也在电视上看见过两军对阵,激烈厮杀的场面,这样的画面让人惊心动魄,这是以声拟声、以形绘声。

生22:“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在一曲终了,作者眼前看见的演奏者用力一划的演奏动作,听到了如同撕裂锦帛一般的清脆尖利的声音。我感觉自己撕纸很相似,虽然感情上不贴切。这也是以声拟声、以形绘聲。

师:大家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还有一些遗漏的句子,他们写声音了吗?怎么写的?

生23:遗漏的句子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以及“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些也写了音乐,“转轴拨弦““低眉信手”写了音乐的演奏方式,应该是用表演者的动作来写声音,“声声思“”似诉“”说尽“以及”别有幽愁“句是写作者听音乐后的体会,是以评议声。

生24:音乐结束在“东船西方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宁静、冷清的氛围之中,周围都是安安静静的,只有秋月在冷清的江水中发出白亮的光,更显得震撼又孤寂。这是以景衬声,将美妙乐曲给人的感觉填充在了天地之间。

师: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以景衬声,以人(演奏者的动作)写声,大家研读了用文字写作的声音,眼前也有了光影声色俱全的场面,“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幽咽泉流”“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刀枪鸣”都带上了自己的体验,这都是个人经验的汇集,给我们写作的重要启示:在方法的指导下要调动感官去体会生活,获得自己的独特体验。

五、环节三:赏析第三支曲

齐读最后一段,勾画第三支曲。

师:第三支曲是在什么情况下演奏的。

生25:琵琶女介绍了自己的生平,使作者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作者也异常动情地介绍了自己在被贬此地的生活境况,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琵琶女高超技艺的夸赞,并为她创作一曲《琵琶行》,请她再弹一曲。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琵琶女演奏了第三支曲。

师:第三支曲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生26:第三支曲与前两支不一样,它让感同身受者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泪湿衣衫。

师:吸引人的是第一支曲,着墨最多的是第二支曲,动人心的是第三支曲。以人写声,以议评声,这乐曲中包含了琵琶女艺冠京城、倾国倾城、人捧人妒、春花秋月的过去,包含了琵琶女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孤守空船的现在,包含了诗人名动京师、位至谏官、谪居卧病、有酒无乐、朋友分别、前路迷茫的落差和挣扎,此曲描写虽然简略,但最关情、最动心。

六、总结

师:同学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音乐的保存是困难的,今天我们是何其幸运!通过白居易的《琵琶行》亲近历史长河里隐约的音乐,我想问大家,作者白居易为什么能将抽象的音乐形象地保存了下来。

生27:诗人写了三支曲,有详有略、有明有暗。综合运用了“以景衬声”“以人写声”“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等多种方法,让我们见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留下了传唱千古的美妙的音乐,有方法所以能保存。

生2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觉得要有充沛的情感,要动心要动情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唤起共情。

师:年少成名,广受赞誉,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16岁的白居易已是星光熠熠,“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他在政治的中心感受人生的繁华;元和十年,“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在政治的边缘深谙人生的落寞。宏大的社会理想、政治抱负化为泡影,“别时茫茫江浸月”这份情感本是无人能够领会的沦落,痛在心,说不出,为何“冰泉冷涩弦凝绝”,为何“银瓶乍破水浆迸”,又为何“四弦一声如裂帛”,那些我们听不见的心声在作者的心底久久地回响,在“东船西方悄无言”之时,在作者心底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火山喷发,未有一刻的止息。然而他被点燃得真实而又激烈,只需要江边上隐隐约约的一支曲子,就在这一刻我们听到了作者的心声,那是对琵琶女悲惨境遇的共情,那是对自我悲惨处境的沉痛,那是对人类美好事物被生生撕碎的心碎。

音乐终究没有被保存下来,保存下来的是作者的诗歌,是作者表达的人生情感,这是情感美的根源,这也将唤起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综合运用“以景衬声”“以人写声”“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等方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曲音乐。

(作者:朱传弟,安徽省芜湖市第七中学教师;任群,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副教授)

[责编:芮瑞]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藏民族的特色〈语文基础写作〉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编号:FHB180655)的课例成果。

猜你喜欢
琵琶文字音乐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音乐
窈窕淑女琵琶妹
我的“反弹琵琶”
琵琶绝
音乐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