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中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之探析

2021-05-30 10:48王泽宾丁宏杰
学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觉醒孔雀东南飞女性

王泽宾 丁宏杰

摘要:《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千古名篇,字里行间隐匿着较强的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如果泛泛而读,草草以教,则极易错过汉末及魏晋时期很多女性(如刘兰芝、花木兰、貂蝉、谢道韫、绿珠等)追求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旦旦宣言和铮铮人格。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女性;独立意识;觉醒

汉末建安(课下注释为: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细节一,这四个字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更暗含了决定人物命运的时代背景——战乱纷呈,女性往往是战争的牺牲品,男性的战利品,是命运的被裹挟者,也是向男性主宰的世界的宣战者)中,庐江(课下注释为:汉代郡名,在今安徽潜山一带。细节二,这两个字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用一个不太出名的地点暗含着焦仲卿的无能,与其“小吏”职位、懦弱性格相合,更为后文焦刘二人聚少离多,感情疏远伏笔,最重要的是刘兰芝并未随夫赴任,一是说明焦仲卿人微职轻,无权无势;二是说明汉制苛刻,不近人情;三是说明距离可以产生美,更可以产生不爱)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细节三,注意此处没有称“焦仲卿妻刘兰芝”,而泛称之为“刘氏”,笔者大胆揣测,《孔雀东南飞》的作者一定是男性,且有大男子主义倾向,故不呼其名,而略称其为“刘氏”),为仲卿母所遣,(细节四,注意是为焦母所遣,而非为焦;诗中却是刘兰芝主动提出“离婚”,“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刘兰芝到底是被休,还是主动离婚,这两处好像略有矛盾。因是小序,言须简约,所以不如正文所叙详实,据此,则刘兰芝主动提出离婚的可能性较大,这恰恰说明刘兰芝既不满于丈夫的无能薄情,也不堪于婆婆的霸权刁蛮,故起而反抗。若以小序所说“为焦母所遣”,则又可看出焦母的女性地位及意识之强,也可做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明证),自誓不嫁(细节五,是刘兰芝自己发誓不再嫁,或是对焦仲卿的专情,或是对爱情婚姻的死心,或是对父兄公姥的表态,或是对外向世俗的宣言)。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细节六,一个“乃”字,值得品味,一作“于是”讲,一作“才”讲。表“于是”,则先“逼”,后“投”,再“死”,事情行动前后相承,自然而然;若表“才”,则感情就有责其死迟之意;笔者宁愿“于是”,不愿其“才”)。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细节七,一个“亦”字,也可一敲。兰芝是“举身赴清池”,溺死;仲卿是“自挂东南枝”,缢死,二人死法不同,为何要用“亦”字?一是前后句若有对应之意,“其家逼之”与“仲卿闻之”对,“乃投水而死”与“亦自缢于庭树”对;一是可做“才,就”之意,以彰显兰芝之果敢)。时人伤之(细节八,连当时的人即作诗悼之伤之,可见焦刘之哀事悲情传播之广,影响之大;與后文“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遥遥呼应),为诗云尔。

本文要探究的主要的问题是刘兰芝首先提及心中“苦悲”、对丈夫焦仲卿的不满和主动提出离开焦家的,而非焦母或焦仲卿主动先提出的,而这正是本诗隐藏于爱情婚姻这一表面主题之中的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最主要的体现。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我们先来探究刘兰芝独立意识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一是“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焦仲卿太敬业且呆板了);二是“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焦仲卿太无趣且冷淡了);三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我起早贪黑,勤做不息,太辛苦了);四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我勤快能干,婆婆却没事找事,太挑剔了)。

总之,“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不是我的差错,是在你们家,我太难了)。于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不堪”一词值得玩味,意为“综上所述,我实在不能再忍受”;“徒留无所施”值得推敲,如译为“我白白地为你留下来没什么用(你对我无情,我愿意留下来也改变不了你焦仲卿和焦母)”;如译为“你白白留下我也没什么用”(你焦仲卿改变不了你刁钻专制的母亲);而“徒留”“便可”“及时”三词连用,可见兰芝去意之绝决,之主动,之急切。若非经历常年的、非人的待遇,刘兰芝绝不会如此笃定!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外在原因,必非因一天一事一人形成的,必是由焦仲卿母子起主要作用的,而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应该是自小多才多能、内心渴望独立与爱的刘兰芝经历长期的痛苦挣扎,因不堪驱使而勇敢反抗的。

仲卿求母无果,只能退求其次,先遣兰芝,且懦弱成“哽咽不能语”,许诺说“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且看兰芝所言:“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添麻烦了,再提接我回来的话了——你说的话又算不了数,而且——)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我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照应前文焦仲卿所说的“女行无偏斜”,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兰芝孝亲敬老,品行第一,无原则问题)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照应“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兰芝勤快辛苦,实干不懒,日常表现,优)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我自认为没什么过错,也代你履行了赡养父母,报答大恩的义务;却仍然被如此虐待,还说什么让我再回来的话!——我有功见责,无咎被遣,去意已决)妾有绣腰襦……种种在其中。(我勤劳能干,自力更生,所得颇丰。——你和焦母却都不知爱惜)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我不被重视,当然我的东西也就变得不值钱了,不值得用来迎接你再娶的新人——此语名为谦逊,实则绵里藏针——我一针一线,每天每夜,辛劳而作所得东西,怎能轻易予人?不是我“不足”(不值得),是后人不值得将我的东西据为己有。不过,你我恩情尚存,我愿将这些东西赠送施与于你,到现在为止恐怕没有见面的机会了。——由此,可以看出兰芝还是盼与仲卿相见一会的)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夫妻话别,兰芝对丈夫仍有留恋,心有不舍,但又熟知仲卿的孱弱无能,所以她基本上不对仲卿抱有幻想,而且也知道焦母一定会为仲卿另觅新欢,她的离开是心有不甘的,而又果决的——她绝不做攀附橡树的凌霄花,也不做畏惧风雨雷电的胆小鬼,她是独立的,是坚韧的,是有情有义的。

在一番用心着意地打扮之后,兰芝严妆拜婆婆。“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与前文“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自述形成鲜明对比,多能擅女红,多才乐书通,何来“野里”之说,怎言“无训”之话,恐无“贵子”之事,你儿子生得“薄禄相”,何福之有?身为“府小吏”,何贵之有?你当妈的没点真数吗?)“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要以为你有几个臭钱就能收买我,我不能再忍受被人非礼相待了。)“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我走后,恐怕您要亲自操持家务了,——千万不要后悔哟!)”至此,与焦母的告别戛然而止,不容焦母辩驳与训斥,可见兰芝对婆婆早就死了心了。

而面对朝夕相处、日渐其长的小姑,坚强如兰芝却“泪落连珠子”,追述往事旧情,令人莫不动容。尤其是“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既有自述孝亲,又有别时嘱咐,可见其心地善良。“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足见其不忍离开而又不得不离开的矛盾心情和对知心小姑的不舍与牵挂。

按情理说,年长的婆婆应该比年幼的小姑更能理解和接受内外兼修、勤劳善良的兰芝才对,然而正好相反。兰芝对婆婆的话别里,有违心的自谦,有隐晦的针砭,有直接的倾诉,有多情的挂念;而与小姑的话别里,有无尽的辛酸,善良的嘱托,空虚的寄寓。所有的这一切,说明兰芝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爱有恋,同时也有原则有底线的独立女性。

再看夫妻诀别时,兰芝的誓言:“感君区区怀!(我感动于您的深挚情意!——焦刘之间,还是相敬如宾的。)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您如果还记得我,希望不久后来见我。——殷殷祝语,区区情怀,痴痴想念。)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此四句乃焦刘爱情铮铮誓言,借兰芝口出。一个“韧如丝”,极言兰芝意志之坚韧;一个“磐石无转移”,写出兰芝对焦仲卿之期盼祝愿,愿其坚定不移。这无疑是汉末魏晋时期女性对爱情的真挚誓言。)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兰芝对自己家人的脾性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最好的期待,最坏的打算。)”

这两段是焦刘对彼此相别的不舍,对离人不离心的爱情的憧憬,是对焦母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们无言的抗争——虽然这抗争如此无力,但二人殉情的心估计在分离盟誓的那刻起,就已深深埋于彼此意念之中;在行文上,也为下文的悲剧张目伏笔。

母女对答时,兰芝的言行,简约不凡:“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回到自己娘家门,居然进退狼狈,觉失脸面。——这是怎样的内心不堪和自尊受辱啊?!)”当刘母责问时,“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好一个“惭”,更好一个“实”:“惭”是于自尊颜面上有愧刘母;“实”乃无比肯定与自信,确实无罪过,仍要含冤被休,多少心酸,一言难尽;多少倔强,一字含之!)”

兰芝含泪谢亲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好一个“含泪答”,对母亲催婚的理解,对府吏誓言的坚守,对昔日情义的珍视,对县令权势的无视,对俊男美色的不惑,这都源于對爱情的忠贞,对婚姻的不移。)

以上情节,都是兰芝对爱情婚姻的明确态度和坚定立场,宁嫁有情郎,不作宦官妇。对夫婿坚守誓言,对母亲理解尊重,对外媒坚决果断,对情感如丝似磐。

兄妹交锋,颇见人性。“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为阿兄,闻妹却媒,怅然而烦,人之常情;但为何阿妹被休他不心烦,阿妹坚持己见,不想再婚,他却怅然心中烦。这是对阿妹的真关心呢,还是对阿妹因有好的新对象却不同意才开始关心呢?应该是后者,阿兄后面说的话非常露骨地证明了这一点。)”“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此处的“仰头”值得玩味:是对阿兄的尊敬,伏地仰头;还是对阿兄的倔强,心中不甘;还是心中难受,以仰头来掩泪讳深?)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您说的在理,一切听您的;我与府吏缘尽,马上答应这次的求婚吧!我们可以感觉到刘兰芝的言行矛盾,神态动作是“仰头”的,倔强的,不屈的;言辞上却是首肯的,顺从的,催促的。而从后文的“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和“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来看,兰芝应该是心伤难禁,不堪逼迫,更不愿类物应人,已做好最坏的打算了——“举身赴清池”)

焦刘再次诀别,更见兰芝精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一系列的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将兰芝的复杂矛盾心情表现无遗:阔别数日,依旧能辨识仲卿马叫之声,可见兰芝对焦家之用心,其人之聪慧;“蹑履”二字,足见兰芝之矛盾心绪,既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更顾虑重重;“怅然”二字,直抒其情,明明知道是老友爱人来了,却只能“遥相望”,只能长叹息,慨叹人事多变,前缘难遂,其中冷暖,一言难尽。一边是兄命难违,一边是破镜难圆;于是慢慢靠近,举着无力的手,轻拍府吏的马鞍,又发一声嗟叹,一吐块垒)。

这是多么细腻真实的人物内心、肢体和言语的全面描写啊!这是多么复杂真切的女性情感心灵的焦灼煎熬啊!这是多么无奈残酷的现实对一名忠贞于爱情、坚守于内心的独立意识觉醒的女性的摧残折磨啊!

府吏仍要在敏感脆弱受伤的心灵上插上一刀,撒上把盐:“贺卿得高迁!(祝贺您,攀附上了高枝儿!)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我像那既方正且厚实的磐石一样,可以保存千年不变);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你像那坚韧一会儿的蒲苇草,只保持片刻的时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且听兰芝的漂亮应答:“何意出此言!(怎能料到你竟说出如此羞辱我的言语)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你我同是被迫人,何必骨肉残?!)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闲话少说,咱们黄泉下见,谁也不要违背)”

看这言语,何其简约有力;看这态度,何其坚决不疑。一诘,反问心上人不知我!一述,你我同被迫,你未变,我也是。一誓,以死明志,莫欺莫负!问得有力,述得真实,誓得果决。足见兰芝为人心念坚定,誓死为爱殉情。

殉情明志。“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其日”是兰芝与太守家举行婚礼的日子,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刘兰芝非要选择以这种方式和这个日子来死?很显然,这是她故意的,她想引起社会轰动,她想以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不为权势、名利所诱,只为独立、真情、名节而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绝不向专制蛮横的婆婆和阿兄妥协,屈服;绝不负自己真誓所言,真心所爱。

《孔雀东南飞》,是传统女性向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发出的战斗号角,是汉末魏晋时期女性独立意识觉醒的最好明证,是汉乐府中最经典的传奇悲情故事,是汉文化中最富人性光辉的拱璧明星。

(作者:王泽宾,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丁宏杰,山东省聊城市高中语文教研员。)

[责编尹达]

猜你喜欢
觉醒孔雀东南飞女性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沈阳求职竞争指数高 东北继续孔雀东南飞
猪八戒与《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