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

2021-05-30 23:55沈玉保
学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碳中和碳达峰词义

摘要: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我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关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重视环保及民众关心时事政策的时代背景下,新词“碳达峰”与“碳中和”迅速流行。这两个新词在结构上有其特点,受类推构词作用而衍生,类推也促进了“碳”族词语的量产化。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词义;构词特点;类推;“碳”族词语

一、“碳达峰”与“碳中和”“3060”两步目标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关系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了我们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大国担当。

“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事关重大,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搞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中国梦,因此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这“俩伙伴”在重视环境保护的语境下携手而出。

1.争做国有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者。(《人民日报》2021年4月2日)

2.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进而保障新征程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中国财经报》2021年4月13日)

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被概括为“3060”目标,表义简洁精准,时间节点明确。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两步目标,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能做一点贡献,如少用一次性餐具、购物袋,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关电脑,义务植树,实行绿色生活方式,都能够减排。

二、“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词义

碳达峰,如果顾名思义,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而实际的含义则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要由增量转向减量。碳中和,从字面上看是指将排放的二氧化碳中和掉;具体的意思是,既要通过节能减排,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少产生二氧化碳,又要通过植树造林等形式,尽量多吸收二氧化碳,排放与吸收相互抵消,以实现二氧化碳归零;简而言之,碳中和就是碳排放与碳吸收二者相等。

碳达峰、碳中和从字面上看,表义简单明确,就是规定峰值,限制碳的排放,最终实现排放和吸收的平衡。恰当的名词术语既需要经济简约,又需要内涵丰富。这两个珠联璧合的新词,实质是要在追求发展的同时,实现生产和生活各方面向绿色低碳转型,主要是发展低碳技术、提升碳汇水平、完善碳交易市场等。

三、“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构词特点

1.缩略构词

“碳达峰”是由“二氧化碳达到峰值”缩略而成的,“碳中和”是由“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互相中和”缩略而成的。“二氧化碳”这个词是环保领域的常用词,使用频率高,人们熟知,因此,简称为“碳”经济简约而又不会有理解障碍。缩略是常用语固化成词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如“绿碳”“环保”分别是由“绿色低碳”“环境保护”缩略而成的。

2.构词方式

从构词方式上看,如“碳足迹”“碳积分”“碳生产率”等是定中结构,而“碳达峰”“碳中和”和“碳排放”等是主谓结构。“碳达峰”中的“达峰”、“碳中和”中的“中和”、“碳排放”中的“排放”分别都陈述“碳”,“达峰”“中和”“排放”与“碳”分别都构成陈述与被陈述关系。这说明“碳”语素构词方式多元化,构词能力增强,是使用频率增加和参与构词增多的表现。

这两个新词结构凝练,节奏明快,概括力强,易于理解易于记忆。它们都是用隐喻方式表达语义,以较为形象具体的事物或现象,喻指具有相似性的较为抽象的概念,便于感官直观地认知。“碳达峰”中的陈述部分“达峰”用“达到顶峰”隐喻“碳排放量达到最高值”,“碳中和”中的陈述部分“中和”用“互相抵消”隐喻“碳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

3.韵律结构

从韵律结构上看,“碳足迹”“碳积分”“碳达峰”“碳中和”等都是“1+2”模式;而“碳生产率”则是“1+(2+1)”模式,两个层次的结构都是偏正式的。从比较常见的“碳”族词来看,以三音节两节拍韵律结构居多,这种韵律结构形式朗朗上口,和谐自然,有抑扬顿挫感,这种韵律词在汉语中比较丰富。

四、类推构词作用下衍生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类对生态问题日益重视,在当代社会关注地球环境的语境下,汉语中产生了一系列“碳”族词,如“碳排放”“碳足迹”“碳积分”“碳生产率”等。因此,“碳”语素具备了一定的类推能力,它的构词作用和能产性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类推是创造新词新语的常用手段,经济高效,“碳达峰”“碳中和”就是在类推作用下衍生出来的。

由于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碳”为前置语素的构词模式正在继续强化,从而形成了“碳XX”和“碳X”的词语模,已经构成了较多的“碳”族词,如碳减排、碳市场、碳贸易、碳交易、碳配额、碳汇等新词;同时以“碳”为后置语素的构词模式也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如低碳、绿碳、蓝碳等。

五、“碳”族词语的量产化

进入本世纪以来,已出現了一系列以“碳”语素构成的新词语,如:

1.碳配额

碳配额是指给碳排放规定上限,把自由排放改造成约束排放,配给一定的额度。

2.碳交易

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运用市场机制,把温室气体排放权作为商品来交易,简称碳交易。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所以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就被称为碳交易。

由于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限额,所以排放权就成了一种资源,因而具有了商品属性。

3.碳强度

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减排的量化指标。

随着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碳强度应该下降。

4.碳汇

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能力。

需要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实现碳排放与吸收的平衡。

5.绿碳

是“绿色低碳”的缩略语,指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能量消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与生态平衡。“绿碳”也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

6.蓝碳

“蓝碳”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其他如碳市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简称)、碳金融、碳资产、碳融资、碳物质、碳循环等新词语迅速生成。

概念形成后需要由名词来指称,社会的发展进步,思想观念的更新,必然会不断产生新概念新术语。用来指称新概念的名词术语往往求新求简,语言的发展趋势就是由繁到简的,经济原则是恒定不变的语言原则。“碳达峰”和“碳中和”概括性强,这样的新词语有利于媒介传播、受众接受和记忆。

参考文献:

[1]曹向华:《隐喻视角下的时政新词语》,《语文建设》2020第10期,78-80页。

[2]李忠亮,谢飘飘:《“打工人”背后的“那些人”》,《语文建设》2020年第12期,72-73转75页。

(作者:沈玉保,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责编崔达送]

猜你喜欢
碳中和碳达峰词义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设计思考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旅游风景区碳估算与碳中和实证研究
字意与词义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