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活动能让家长在主动参与中完成觉知—反思—调整—自我完善。本文分析了当前家园合作中常见的问题,继而以“约会”项目活动为例,解析以项目活动促进家园合作的优势,并对家长在该活动中的收获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合作;“约会”项目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1-0054-03
【作者简介】陈熹(1980- ),女,杭州人,杭州市西湖区政苑幼儿园副园长,一级教师。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影响儿童发展的同时,还要主动地影响家庭,让家园形成合力,从而让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在幼儿园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家园合作现状和效果并不理想。寻找一种能激发家长主动参与,与幼儿园和幼儿产生深度联结的活动方式便成为我们的目标。
(一)家长被动参与活动
很多情况下,家长参与家园合作主要是完成教师和幼儿园的任务,如手工制作、废旧用品收集等,很少有能体现家长主动性的活动。家长在参与幼儿园的各类家园共育活动时认为,“只要参与了就可以”“我只是配合者”。然而,家园合作需要双向互动,家长不仅仅要作为支持者配合幼儿园,更应该在合作过程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但现实中,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入幼儿园,教育幼儿主要就是幼儿园与教师的责任;在幼儿园与家庭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幼儿园占绝对主导地位,家园工作只是幼儿園的“独角戏”,不是双向的平等互动。真正有效的家园合作中,家长与幼儿园应该有互动、有联系、有合作,而不是一方主动,一方消极。
(二)家园合作重过程轻反思
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很多家园合作只重过程,结束后缺少反思。例如,端午节时幼儿园让家长来园,亲子一起包粽子,体验亲子陪伴、亲子合作。但是粽子包完了、活动结束了,家长也就退出了。活动结束后,我们反思:这样的活动对家庭教育有多少影响?活动是幼儿园发起的,过程是家长参与的,那么结果呢?教育工作者要明白,在影响幼儿发展的同时,如果不能主动地影响家庭,就无法帮助幼儿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
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合作活动多是一些表演、观摩展示性活动,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且活动之间没有延续性,活动结束后不能引发家长的深度思考和感悟。这样的家园合作活动缺乏实效性,不能达到与幼儿园真正合作的目标。
项目活动是一种课程组织形式,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感兴趣的生活“课题”,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建构知识。项目活动多源自幼儿的兴趣,活动的开展和发展追随幼儿的步伐。从以下项目活动实施结构图中可看出,家园合作贯穿活动的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家长、幼儿、教师三方对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反馈、解决、实施、再讨论、再反馈……家长和幼儿一起发现、学习和思考,这是项目活动的独特优势。以下以“约会”项目活动为例进行解析。
(一)家园合作内容自然而长线
和观摩展示活动、表演活动、教学活动不同,项目活动是一个充满探究,不断出现问题,并需要解决问题的长线过程。活动中,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的支持者。家园在同一个问题上给予幼儿支持和帮助,从而帮助幼儿建构知识,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约会”项目活动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一段时间以来,部分中班孩子一放学就喜欢去小伙伴家玩耍,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讨论设置了主题网络,产生了“约会”项目活动。一次有意义的“约会”需要幼儿和同伴、教师、家长讨论做客计划;制订做客计划,包括知道约会对象的家庭住址、做客礼仪等;制订招待计划;做客之后进行评价和分享。教师需要通过家园互动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同时,讨论中、调查中和实施中均需要家园合作,家园合作贯穿整个项目活动。
孩子的交往活动会持续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有了第一次的“约会”活动,孩子们对于做客的兴趣持续升温,家长面对活动中频繁出现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于是,问题从家里带到幼儿园,经过集体讨论探究,又从幼儿园带到家里实践。随着孩子们交往活动的深入,“约会”项目活动也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升交往能力—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收获了交往的快乐,家长在亲子交流、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了沟通交流的适宜方式——伙伴式的沟通能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二)家园合作形式多种多样
在“约会”项目活动中,家长参与的形式随着项目活动的行进而不断变换,不再局限于家长来园参与开放日活动,还体现在每天的课程内容中,包括亲子讨论、亲子调查、亲子辩论、亲子角色扮演等。例如,老师和小朋友们在讨论做客的事情,根据活动需要,幼儿和家长要一起完成“做客大调查”。龙龙在妈妈的解说下,认真思考了起来。他觉得首先要准备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东西,这样小朋友肯定就愿意来了,妈妈表示赞同。在和妈妈的讨论中,龙龙画下了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别人能读懂自己画的意思,龙龙特意让妈妈用文字作了解释说明。又如,在“做客大调查”中,幼儿和家长针对做客的问题进行了辩论。幼儿和家长围绕“做客时,哪些行为是允许的”持有各自的看法,并且充分说明理由,最终一起梳理出一份关于客人和主人应有行为的调查表。
(三)家园教育观念得以统一
幼儿经历了“做客大调查”,了解了做客的礼仪和步骤等之后,准备策划一次正式的“约会”活动。但他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何告诉朋友到自己家该怎么走?由此引发了绘制地图的想法。在活动之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们未必分得清方向,绘制地图这样高难度的任务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的,用一张图来清楚地表述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程就更不可能了。
为了方便幼儿学习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师请幼儿以自己家到幼儿园为例进行尝试。幼儿在上下学途中仔细观察,了解哪些图标适合出现在路线图上,许多家长还主动当起了向导员。在教师的建议下,家长们耐心等待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果。在活动中,家长们惊喜地发现,离开了家长的帮助,孩子们依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从家到幼儿园的路径:虽然不能用文字表示东南西北,卻可以看到不同的箭头符号和标志符号,如箭头往左代表左转,一个脚印加上一串数字表示要走几步,甚至会标注出经过几条小路,要过几座小桥,路过的草地、滑梯、大树……活动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原来孩子们的思维可以这么发散,他们的思考方式是多么独特。家长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孩子不应一味地要求、包办,而要相信、鼓励和支持,这样的教育观念正是幼儿园倡导的。
(四)家长参与由被动变主动
家长开放日是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一项重要形式。以往的家长开放日中,如果是妈妈或者祖辈来参加活动,他们通常会对着孩子不停地拍照;若是爸爸来参加,他们通常会拿着手机一直低头看。这样的家长开放日,家长完全是被动参与,“因为要来所以才来”。作为“约会”项目活动中的一项内容,家长和幼儿需要共同制订一份家长开放日活动计划。让教师们惊讶的是,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比孩子还高,主动帮助幼儿出谋划策,有的为了准备礼物而产生分歧,有的为了该不该看电视而试图说服对方……这样的开放日里没有幼儿与家长,只有幼儿与大伙伴,这正体现了适宜的幼儿教育家庭观——做幼儿的支持者和接纳者。
(一)让家长主动成为支持者
通过“约会”项目活动,家长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对孩子支持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自己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例如,路线图策划中,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向家长寻求帮助,当家长给予全力支持后,有孩子发自内心地称赞:“我的爸爸真能干!”被孩子表扬让家长获得了成就感,更激发了家长们的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也提醒家长,支持并不意味着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幼儿的行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适度地给予帮助,目的还是让孩子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
(二)让家长主动成为学习者
活动过程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家长们带着知识、社会经验、技能技巧来参与活动,他们也从孩子身上发现了自己教育中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家长们会主动找教师沟通,主动学习了解幼儿的心理,随着活动的进展参与其中……现在,孩子们去朋友家做客,知道先提醒妈妈打电话问问对方什么时候在家;原本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总要“先下手为强”,现在会提出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换着玩。这些在之前需要家长扯着嗓子吼、举起手来威胁,幼儿才肯妥协的局面,为什么现在会改变?这是因为家长在和幼儿一起活动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正是在这样的学习、觉悟中,家长明白了幼儿是需要引导、鼓励和肯定的,是需要获得成就感的。
(三)让家长主动成为合作者
当家长们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和幼儿一起做计划,讨论约会地点,分辨方向,帮助孩子做翻译和记录时,他们是活动的合作者。这样的教育方式是融洽、和谐、进步、发展的,这是家长发自内心的自我调整。一种教育行为的改变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态度、方式和观念。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合作者,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命令者,是这个活动带给家长的改变之一。
(四)让家长成为孩子的朋友
当家长不是大人,当父母回归童年,他们就是孩子天然的朋友。朋友之间可以无话不谈,朋友之间地位平等。让家长有意识地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朋友,是这个活动的一大特点。家长在“约会”项目活动中跟随孩子的步伐,完善自我,用积极的态度影响着家庭、影响着孩子,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讯作者:陈熹,27576999@qq.com
(责任编辑 张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