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2021-05-29 05:32范从月陶金玲
早期教育·教研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范从月 陶金玲

【摘要】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是保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培育幼儿民族认同感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需要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观照传统文化,尤其是身心浸润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目前幼儿园教育尚未充分关注传统文化,更没有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建设;文化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1)01-0045-05

【作者简介】范从月(1991-),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二系助教,硕士;陶金玲(1968-),女,山东潍坊人,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中国梦,梦有根,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梦的魂与根。”[1]在启蒙教育阶段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2]。可见,幼儿园应利用当地丰富的传统文化,探索和挖掘课程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传统文化只有得到重视并加以开发利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目前,幼儿园传统文化利用程度十分有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语文和历史的课程中,真正将传统文化运用于幼儿园教育领域的研究不多,模式也不够完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现存问题

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传统文化教育尚未在幼儿园里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大部分幼儿教师肯定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平时的教学活动对传统文化也有所涉及,但是只侧重于单个活动的开展,且单个活动的开展缺乏系统全面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此外,有关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难以与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联系起来,也没能体现家园合作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可见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仍然需要教师的关注及重视。

(一)教师传统文化认同感缺失

现代社会,“政治权利通过历史的文本化,排除了民间的、边缘的历史和声音,使得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经典”[3]。以传统文化的节庆民俗为例,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3.7%的教师认为节庆民俗对幼儿发展非常有价值,40.2%的教师认为比较有价值,6.1%的教师认为价值一般。除了节庆民俗之外,在传统文化其他分类结果中,“比较有价值”占比最高,其次是“非常有价值”和“一般”。通过访谈和观察也发现,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就是教导幼儿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等,缺乏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入和内涵教育,忽视传统文化对幼儿个人修养及人格魅力的提升作用。

(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匮乏

经调查发现,除了节庆民俗、敬老民俗的经常引用率高于偶尔引用之外,民间剪纸、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等常见的传统文化都是偶尔引用,其次是基本不用,很多传统文化甚至完全不被引用(如表1所示)。此外,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文化已经濒临失传,这加剧了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窘境。如访谈中T老师提到“我组织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但缺乏传统手工艺人的指导,有些活动难以组织,我也就慢慢放弃了”。又如S老师指出“我们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现学现卖的效果也不好,所以就算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也不理想”。传统工艺大师的减少及现代文化的冲击等客观因素,导致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较为狭窄,即使教师开展相关活动,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挖掘适合幼儿发展的传统文化资源。

(三)传统文化教育途径单一

部分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全方位的教育目标,忽略了传统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过于随意和零散。例如,在某幼儿园大班开展的“我爱打花鼓”民间舞蹈活动中,教师播放了当地花鼓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让幼儿重点观察了打花鼓的基本动作;接着,教师开始示范表演,边示范边讲解,带领幼儿学习打花鼓的所有动作;当幼儿基本掌握了动作后,重复观看视频,不断地反复练习。刚开始,幼儿还有一定的兴致,可到最后可以登台表演时,幼儿几乎完全丧失了兴趣。可见,这种追求立竿见影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毫无趣味性,难以让幼儿的情操得到陶冶,只会造成幼儿心灵上的傷痕,甚至让幼儿越来越远离传统文化。

(四)家园合作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落脚点是幼儿知、情、意、行的全面和谐发展。有些家长对传统文化存在偏见,往往只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忽视了幼儿兴趣、意志、动机、情绪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访谈结果显示,家长认为幼儿园应多教一些读、写、算的知识,为孩子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园过多开展传统文化课程会耽误孩子学习实用知识。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普遍认为传统文化是老土的、过时的、迷信的东西,没有必要花费时间来专门学习。家长的低支持率,也增加了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难度。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幼儿园课程资源是保障幼儿园教育由构想转为现实的条件,蕴含了各种教育目标的有形和无形的内外因素[4]。因此,学校的文化环境、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制约着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就问卷和访谈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一)传统文化教育环境缺失

年轻一代是以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是在中国教育缺失了传统文化的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远远不够[5]。现代人们习惯于从正史典籍和文字经典中了解传统文化,却不善于从民间知识体系中把握传统文化,更不会从民众的审美立场去认识和欣赏传统文化。城市化和机械时钟取代了晨鸡报晓的农家小院;现代化的机械生产代替了农耕技艺和手工艺;电影、电视的发展严重冲击着民间游艺活动及其场所。在这样高节奏、低营养的快餐文化里,传统文化也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

(二)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薄弱

虽然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传统文化的活跃程度,使得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增多,但毕竟亲自参与的机会还较少,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缺少系统全面的了解。即使一部分教师熟悉,了解的程度也比较宽泛,只是单纯了解常见的传统文化類型,并不知道如何针对性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甚至一些教师将元旦归入传统节日中。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薄弱的现状,直接导致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困难。

(三)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幼儿园应在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中起着主导作用。经调查发现,部分幼儿园未形成积极的人文环境,如园所走廊、墙面、宣传栏等环境布置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张关于传统工艺和节日的照片,或是一些陈旧的手工制品,或是照搬网络资源购买成品等,过分注重视觉效果。可见,幼儿园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只停留在表面,教师没有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亲自参与材料的挖掘和制作。

(四)家庭传统文化氛围不浓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特殊地位,家长传统文化素养的高低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影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传统文化在悄无声息中让位于所谓的流行文化,特别是现在年轻父母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更不可能在家庭生活中涉及传统文化,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难度。

三、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生态是有机体或个体正在经历并变化着的环境,生态学以研究生命与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为主要任务[6]。文化生态学主要以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保护文化资源,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7]。将文化生态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一)文化生态的发展路径——整合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1. 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幼儿园是传统文化资源挖掘的主力军,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充分挖掘可利用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园本文化资源等。本研究尝试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归纳出可供幼儿园利用和开展的传统文化资源,分为传统习俗、传统文学、传统艺术三大类[8](如表2所示),为下一步筛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打下基础。

2. 筛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在关注本园现实条件和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应做到“学习—领悟—收集—整理—审议—筛选”[9]。幼儿园应选择安全性高,操作性强,能引发幼儿兴趣,为幼儿提供直接参与机会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在园所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具有当地特色且便于资源寻找和收集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当地某幼儿园传统文化选择为例(如表3所示),在传统文化子类型中筛选可利用的资源,并在幼儿园中选择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文化资源和形式。

(二)文化生态的优化路径——生成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传统文化是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礼仪形式、生活习惯、语言、艺术等的集合,包括有形的物质遗产和无形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体系复杂[10],其教育价值在于能够在传统文化的承继和跨文化的创生中促进幼儿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传统文化要想真正符合幼儿发展,必须结合本区域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在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消化”,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所能理解和接受的生活经验,使其进一步“经验化”,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幼儿园可以依据不同的主题组织活动,制定适宜的活动实施进度表和支持策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感受与体验,进而建构经验,获得发展。例如,在大班 “过新年”主题活动中,教师组织包饺子、制作花灯等亲子主题活动,开展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对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如表4所示)。

(三)文化生态的运行路径——拓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途径

1. 一日活动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日活动包含生活、学习、游戏等环节,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入园、餐前、离园前的零散过渡时间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利用户外游戏时间,组织“堆雪人”“踩影子”等能够发展幼儿大肌肉运动能力的游戏;还可以利用室内零散的活动,组织“翻线线”“拾豆豆”等锻炼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游戏。教师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让幼儿一日生活充满传统文化的韵味。

2. 集体教育活动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集体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支持、引导、激发和促进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到有效学习效果的过程。教师在组织集体教育活动时,应紧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具体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以元宵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红红火火闹元宵”集体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获取经验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深刻内涵,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如表5所示)。

3. 区域活动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区域活动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路径之一,阅读区、美工区、表演区等专题活动区不仅可以让幼儿在传统文化领域进行持续系统的探索、游戏和学习等活动,还可以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11]。以“过新年”为例,教师可以组织 “热热闹闹过新年”区域活动:班级阅读区开展“年的由来”,美工区开展“美丽的年画”“贴春联”,表演区开展“大红灯笼高高挂”,益智区开展“认识日历”,角色区开展“拜年啦”等活动。教师将来源于生活的传统文化还原为生活,使传统文化更加具体化,帮助幼儿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更加深刻的心理品质。

(四)文化生态开放路径——提供传统文化课程的环境支持

文化生态学理论从更为整体的、联系的视角来深入剖析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教师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文化是否适宜幼兒的发展,为营造更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幼儿园文化环境提供指导。教师要以环境为媒介,充分利用幼儿园整体环境、班级的主题墙、文化角等,营造轻松愉悦的传统文化环境。环境装饰要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方便幼儿与环境进行对话,便于幼儿直观、自然地观察和欣赏,力求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利用乡土材料制作传统玩教具,开放区域、自由拿取、自由制作,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使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五)文化生态的继承路径——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水平

首先,幼儿园可以依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定期邀请专家来园,就实际问题进行专业的指导,让教师与专家在面对面的氛围中探讨课程实施中陷入的困境与问题,从而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其次,可以邀请传统文化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走进幼儿园,为教师和幼儿创造更多与优秀传统文化接触的机会,或者创造条件让教师和幼儿走出课堂,走出园所,走进传统艺术博物馆,走进艺术大师工作坊,亲自体验并参与传统工艺制作,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氛围。最后,幼儿园还需要多开展园与园之间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高频率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师自身搜集传统文化素材、开发课程资源以及组织实施课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武华.中国梦·赤子心:根·魂·梦[R].人民日报,2013(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刘晓春.当下民谣的意识形态[J].新东方,2002(03):62-67.

[4] 虞永平,原晋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 邓昭华.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

[6] 薛烨,朱家雄等.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黄正泉.文化生态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8] 秦红.幼儿园民间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幼儿教育,2012(01):36-37.

[9] 钱玉林,黄丽丽.中国传统文化辞典[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10] 田广林.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11] 葛晓英.中国娃——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通讯作者:陶金玲,Tjling2000@yeah.net

(助理编辑 姬小园)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