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 探寻信息技术教学新思路

2021-05-28 11:55瞿小军
教育界·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瞿小军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创新和改革。本文通过多元互动、主题探究、开放时空等方式,以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方式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探求信息技术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高中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再局限于由教师向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的形式,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训练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自身兴趣的推动下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的高效学习。

一、多元互动,发展思维能力

(一)生机互动,拓展学科素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是计算机,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计算机进行有效互动,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拓展学科素材,以助力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节时,学生要了解计算机是如何组成并发挥其功能的,这是学生与计算机进行“生机互动”的良好时机。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与计算机基本组成有关的素材;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计算机并回答问题:“你看到的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观察回答:“显示器、主机、鼠标、键盘、音响等。”此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主机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所有指令的处理和程序的运行都在其中,显示器和音响等设备可以让我们看到、听到信息,属于计算机的输出设备,鼠标、键盘等属于将信息输入计算机的设备,因此被称作输入设备。”最后,教师让学生打开计算机,查找处理器、显卡、硬盘、内存等设置,这样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能够查找到系统设置,观察到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信息、显卡信息、硬盘大小、内存大小等计算机基本元器件,也就完成了与计算机的有效互动。

(二)生生互动,打开多维视角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共同进步。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储备得以交流。这能够打开学生的多维度视角,使学生在交流中发散思维[1]。

例如,学习“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一节时,学生需要将现有的数据信息输入信息系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打开学生的多维视角。首先,教师准备一套纸质数据,将全班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读数据,另一人负责录数据。其次,两名学生开展合作,将数据输入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负责读数据的学生会读出数据,负责录数据的学生根据听到的数据类别找到在计算机中建立的表格的相应位置,进行数据输入。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分工合作的效率之高,还能够在互动过程中发表自己对输入信息的方法、内容、类别的看法,形成意见交流,从而找到最合适、最高效的信息输入方式。同时,两人在交流中也能够通过对方的阐述,打破自己的固有思维,形成多种数据输入思路,丰富自己的数据处理经验,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在一整套数据输入完成后,两名学生不仅交流了思想,还形成了合作的默契,有利于下次合作的展开。

二、主题探究,开展深度学习

(一)链接时事,了解前沿技术

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不再是线性过程,而是以主题探究为基本活动的模块化学习方式,主题探究的基本内容是与课本教学相关的前沿技术讲解。教师可通过链接时事,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2]。

例如,学习“信息系统安全技术”一节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采用安全技术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教师可以结合时事,讲解维护信息安全的前沿技术,深化学生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理解,实现其深度学习。当今社会,以微信、支付宝为主的线上支付系统是最易遭受网络攻击的软件,而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并未出现过重大安全漏洞事故,这足以说明其信息安全技术的高超。因此,教师可以在链接时事时,从网络获取相关资料,讲解支付宝、微信维护信息安全的技术。此外,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因为学生只是初步了解了信息安全技术,并没有深入理解具体技术如何实现,所以,要将较为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信息安全技术的印象。

(二)尝试编程,解决具体问题

尝试编程是进行主题探究、实现深度学习的另一种方式,通过尝试编程,学生能够针对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自己的思考与推理,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互联网环境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节时,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编程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给出具体问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解题操作。首先,教师让学生先阅读课本,了解如何用编程解题。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其他学科中的题目资源,如让学生用编程将物理中的速度公式v=表示出来,学生会用编程设定三个项的表达意义,其中一项以m/s为单位,表示速度,其数值取决于另外两项的值,另外两项以s、m为单位,表示时间和距离,而用距离比时间就可以得到速度。最后,教师提出具体问题:“一位学生用15s的时间跑完了100m,请用编程计算这位学生的速度。”学生就会将100m与15s带入刚刚编辑好的计算程序,但两个数据无法整除,因此,这个问题还考验了学生对编程问题的细节把握。若学生不设置结果的化简,就无法解出答案,待学生考虑周全后便会得到答案6.67m/s,这样就实现了利用编程解决实際问题的训练。

三、开放时空,启迪创新意识

(一)参加课外活动,开阔视野

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与实践中形成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开阔视野,对信息技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例如,通过学习“信息社会的伦理与道德”一节,学生会学习到互联网中的伦理与道德。对于这类知识,只凭借课本上的内容与教师讲授,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讲述信息社会伦理与道德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首先,教师将近期制造网络谣言传播被处罚的案例发在学生或家长的网络群组中,要求学生阅读案例,知晓传播网络谣言的后果,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做到遵纪守法。其次,教师可以找出近期发生的隐私泄露案件,让学生回忆是否在某些网站输入过自己的个人信息,然后统计自己曾经填过个人信息的网站、软件,并告知学生以后若接到推销电话等,就可以从之前的列表中找到可能的信息来源。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尽量不要填写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致使自身财产受到损失。

这样的课外活动能够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话语转变为鲜活的案例,引起学生深度思考,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与吸收,而且这些案例也以教训或经验的形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能够在了解真实互联网世界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二)改进生活不足,实践应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主要看学生自身的实践应用成果,而进行实践应用最好的活动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总结自身生活中的难点与问题,并运用信息技术加以解决[3]。

例如,学习“小型信息系统的组建”一节时,学生要掌握如何组建小型信息系统,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完成。对于学生和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由于信息技术作业基本依托计算机完成,较为麻烦的是学生作业的提交。以往信息技术课程作业都是由学生提交给教师,这样导致作业的收集较为分散,不利于教师批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属于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的单独的小型信息系统,让学生可以自由上传作业,教师可以直接登录信息系统进行作业批改。在实际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己编程、寻找网络应用等方式,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系统,由理论学习迈向了实践。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给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应当随之改变,以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希望有更多学者针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让学生更有效率、更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徐钰烊.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试论[J].名师在线,2017(19):79-80.

杨文波.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考,2020,366(11):33.

魏晓军.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与网络,2018 (24):53-55.

猜你喜欢
高中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