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山
【摘要】著名美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让学生善于发现美。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这需要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应用生活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后,其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将会随之提升。本文分析了通过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审美能力;教学策略
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通常情况下,美术学科教学要求将设计与美感相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但在当前阶段,美术学科在课程的设计综合性与多样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关注度不够,过于强调专业性知识与技能却忽略了生活元素的融入,导致学生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学科教学中,利用合理的生活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有效解决美术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
一、培养初中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相对单调,提及美术学科,人们脑海中的普遍印象是绘画、雕塑等艺术类作品。同时,在美术教学中,一些教师也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味讲解美术知识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绘画,难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美术一直以来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且美术中的很多灵感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绘画、雕塑及建筑等都与美术学科联系紧密。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美术课堂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很多教师习惯直接向学生灌输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直接观察教材上枯燥单调的艺术品,这不利于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在美术生活化教育中培養学生审美能力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感知美
美术课程作为一类视觉艺术,可以有效地表现生活、传递相关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时刻感受身边的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无处不在,但由于当前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们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美[2]。针对这一情况,美术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生活中的每件物品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有其特定之美。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美、感知美。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地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在生活中获取美,然后用画笔将美描绘出来。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环境中感受自然物种的多样性,如观察从石缝中努力生长的小草、大片的薰衣草及随风摇曳的树枝,让学生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由衷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欣赏美
初中阶段的美术欣赏课程不但能够向学生传递美术知识技能,还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
1.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摒弃只注重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传统教学思想,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美术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观念,在引导学生欣赏美的过程中培养其审美能力。一些学生对美术学科存在一定片面认知,认为中考不考美术学科,所以学习美术只是浪费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学科,使学生明确具备良好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知识。
2.掌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初中美术教师应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要求教师积极地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特征,总结班内学生的共同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因此,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抓住其审美特征。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其审美对象不仅是自然和社会,还包括艺术等各领域[4]。学生对较抽象的概念与事物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可以从不同层次感知身边事物的内在美。在学习美术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来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应了解班内的每位学生,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3.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师需要将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5]。在选择美术作品时,教师需要选择绘画内容积极上进、具有教育意义、极具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学生细致地观察这幅世界名作,引导学生发现蒙娜丽莎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微笑着的。教师需要结合画作的创作背景,对画作进行细致的讲解,让学生形成更深的感悟[6]。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让学生阐述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再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点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创造美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还应与美术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7]。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美、创造美,从而不断提升其审美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与创作力,这要求美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8]。例如,在教学“陶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陶瓷厂,让学生近距离参观,亲身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还可以创设制作陶艺的情境,让学生感受陶艺制作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对陶瓷艺术品的绘画,进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组织户外写生活动
美术是一门艺术,生活更是一门艺术,在教授学生美术技巧时,教师应适时融入生活化元素,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全面发展[9]。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如家居、建筑及大自然中的风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不断思考生活中的物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教师将美术与生活有机结合,能够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0]。例如,在讲解鉴赏建筑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当地标志性的建筑,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一些古代建筑、西方建筑的图片,使学生形成对建筑美的理解,进而提升其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写生,让学生贴近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使学生创作出独具风格的美术作品,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1]。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實际出发,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有效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郭维霞.美术教育生活化,艺术美学进万家: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7):220.
嵇翔宇.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128.
邓凌.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启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26-127.
韩建禄.试析走向生活化的初中美术教育[J].学周刊,2019(03):150-151.
虞小新.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初中美术生活化教育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60.
黄为.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J].基础教育参考,2017(06):69-70.
伏芳荣.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9(67):170.
郭敏.新时代·新青年·新评价:初中美术课堂效率提升的创新评价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19(15):38-39.
安青山.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中学美术生活化教学实践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29-230.
梁雪莹.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初中美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邓凌.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教育理论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启发[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