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理剑
(福建省霞浦县第十七中学,福建霞浦 355108)
在素质教育高标准要求下,初中数学教学应寻求创新,以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其中,小班化教学模式符合当代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能够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但小班化教学模式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处理不好势必影响小班教学的效果,这是本文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人数较少,并且面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它对原本教学活动的时间、空间进行重组,教学的内容、方式及评价都发生了变化,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面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个体;第二,学生数量一般控制在30人以下;第三,教学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灵活的变化,具有比较强的教学灵活性。
首先,与传统的大班应试教学不同,小班化教学模式是从传统教学模式改革而来,经过不断的验证、修改和补充才形成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所以,小班化教学效率更具生命力,其教学的效率也比以往传统课程教学效率要高。其次,小班化教学十分注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再次,小班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它是基于原有教学基础,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变革的产物。所以,小班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其实践性和有效性更强,更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最后,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小班化教学的班级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但是可以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培养,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化的发展[2]。
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教师如果一味地灌输数学理论知识,而无法从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原理,则很难让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应基于小班化教学模式,利用小班特有的时空特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生活化元素融入小班教学中。首先,教师应依据数学教学计划、学生所处实际环境确定生活情境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择具体的生活场景,并安排学生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中观察和思考数学现象,进而促使学生真正融入数学生活情境中。
以初中数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各种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空间思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确定一个关于“立体图形”的生活观察主题。在正式探索主题内容前,教师应做好小班化教学的工作安排,如确定好小班化教学的人数,且尽可能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使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划分好小组之后,教师可以选取具体的生活场景来让学生进行立体图形的观察。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设备引入以下内容。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观察图片(见图1、图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实物图形,从而实现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各抒己见,而在发言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此外,对于立体图形的学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实地探索、寻找立体图形素材,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图形做对比,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和思维探索能力。
图1
图2
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有效的问题引导可以促使学生有目的地探究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大胆去寻找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其中,教师应基于小班化教学思维,针对班级中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能力,进行问题的设计与布置,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质疑、探索,进而锻炼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以初中数学“一次函数”知识为例,在讲解完有关函数知识后,教师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自行选择可以探究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小班中的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研究。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一次函数概念出发,再到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问题的探究,一步步深化一次函数课程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下列哪些不是一次函数:y=-8;y=-6/x;y=x2+x-2.
(2)已知函数y=3x的图象过第一、第三象限,那么y随x怎样变化?
(3)函数y=(a+3)x,当a=?时,y随x增大而增大?
(4)函数y=(k-1)x,y随x增大而减小,则k的范围是多少?
在小班化学习中,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一、第二题,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做第三或者第四题。同时,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流问题的解答思路。例如,在上述第三题一次函数问题分析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如基础好的学生可以与基础弱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听取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建议,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在学生以组的形式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自主讨论,让学生自主完成问题的解答,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创新的精神。此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而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参考、互相分享建议,以取长补短,进而不断完善和创新自身的数学学习思维。
综上所述,良好的数学思维对学生理解和探究数学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教师应结合有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真正能够融入课程知识的探究中。其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应试教学思维,学会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如小班化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内容、方式进行优化,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与探究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