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亮,陈启渊
(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文件指出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共享共建,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广泛引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自主、广泛、个性化学习,使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而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教育必须符合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符合个体发展需求及信息资源多样化需求。所以,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途径,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立体的信息环境,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搭建多层次及全方位的公共教育平台。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高等职业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电工、电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实际工作准备一定的基础,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电子技术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初步达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求。
建设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可以聚拢和整合全国优秀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可以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促进教学改革、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与保障;可以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持续、丰富的学习与培训资源,使他们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程。
以提高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依据课程资源库功能定位要求,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组织建构逻辑,创新资源库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与质量监控有机结合,突出过程控制,构建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目标一致。建设思路见图1。
图1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建设思路
一是对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与龙头企业充分调研,分析高职院校师生对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单元素材等资源的需求;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与性质的生产、应用、服务类型企业的员工培训对资源的需求,为资源库体系设计提供了企业需求和丰富的原始调查资料。根据专业调研资料,明确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群),确定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就业面向。同时明确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在机电类专业课程框架中的定位、课程建设目标与课程建设内容。
二是通过对机电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岗位的调研,分析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职业标准、安全法规,与企业专家共同论证,进行课程定位、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理归纳和序化,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基础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能力目标,根据任务和目标选择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推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确定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及资源建设方案。
三是建立资源库推广应用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相关院校和社会机构推广资源库应用。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库运营更新机制,激发资源建设者的积极性,及时吸纳行业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确保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内容动态更新、资源平台技术更新、资源库平稳长效运行,完成课程与资源的汇集。
四是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通过会议探讨、网络交流、电话交流、专家点评等形式实时进行过程控制,确保资源库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公共平台。
以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整合相关合作院校和行业企业资源,构建一个职教理念先进、设计技术一流、教学资源丰富、使用简捷高效的集“能学”、“辅教”、“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共享性、开放性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库,为《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实施提供范例和优质资源,为提升行业整体人才质量和技术发展水平作出贡献。建设目标见图2。
图2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
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发技术先进、高效实用的“互联网+资源课”学习管理中心,搭建职教立交桥资源,开发一套贯通中、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的《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多套应用于中、高职、应用技术本科等多专业的教学计划;建设在线课程,制作颗粒化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课件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微课资源和图片资源等。
通过《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库,将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从事本专业岗位提供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从事电子电路产品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及技术管理等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资源共建共享,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培训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以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框架改革为前提,以颗粒化的资源建设为基础,以结构化的课程建设为骨架,以先进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开发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的专业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体现职业化和实践化的特点。
在充分调研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机电类的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明晰《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职业共性能力与方向能力。在分析职业的岗位技术领域和工作任务基础上,明晰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系统化设计,序化课程内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规划教学内容,以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思路设计学习情境,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教学主线、以与技能相对应的理论知识讲授为教学辅线参照国家、行业相关从业资格标准,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构造从职业岗位→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的课程框架,覆盖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部知识点,其教学资源素材均按照典型工作任务框架来建设。
通过岗位调研与分析,共享联合院校与企业的课程资源,以满足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共性和个性要求来建设《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素材。素材形式分为媒体资源素材和知识单元资源素材。其中,媒体资源包括文本、动画、图片、实验实训教学视频、知识点讲解和典型例题与习题等。具体素材设计如下:
4.2.1 文本素材
文本素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材、课程教案等。
4.2.2 动画素材
动画格式主要有GIF 格式、Flash 格式、AVI 动画和Quick Time 动画等。采用多种表现手法的动画,针对电工电子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知识点。
4.2.3 图片素材
图片的通用格式为GIF 和JPG。将学习内容与图片配合,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将学生带入知识情境中。
4.2.4 实验实训教学视频素材
将实验实训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实训设备装置、元器件、实训原理及操作步骤等制作成相关视频教学资源。
4.2.5 知识点讲解素材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框架,设计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手段讲解,以适应不同的用户。可以采用文本文件、演示文稿、在线精品课程等形式。
4.2.6 典型例题与习题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提供典型例题的详解过程。并根据知识点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教师根据需要选取作为每一个子任务下的作业或者测验。
以典型任务为模式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分为七大任务,分别为:电路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荧光灯电路的接线与测量、三相交流电路的连接与调试、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收音机电路的组装与调试、数码显示器的制作与调试、智力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再将每一大任务分解为若干项子任务,明确各子任务下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等。
《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内容以任务一:电路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为例,参照表1。
表1 电路常用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教学资源建设内容
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建设内容,建立“行政主导、教师参与、学校支撑、机制激活”的模式,以及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和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学资源的统筹规划、组织开发、课题立项、成果验收等工作。通过建立有效的行政保障机制,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开发任务,有力调动区域资源优势,确保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参与资源建设的教师长期保持着活力。
教师既是学科资源的主要建设者,又是学科资源的受益者,因此必须建立一支“教学理念新、教学功底扎实、信息功底掌握熟练、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和开发能力强、技术精”的队伍,为确保教学资源建设规范和高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聘请学院的信息技术教师和社会技术工程师组成技术保障团队,通过QQ 群、微信群或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服务,为资源建设教师及时解答技术问题,确保资源库建设。
在院校内加强教学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宣传,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知识产权保障制度,保障知识产权管理。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的知识产权教育与管理。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成后,其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服务全国同类专业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同时借助网络开发和数据库技术,支持在线学习和远程学习,把学习者从固化的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特别是手机模式的使用,使随时随地学习和终身学习得以实现,引领《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提高专业办学综合实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