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知识传授与知识创造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质体现,其理念和方法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公共关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要求,它有助于高校公共关系学教育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与接受模式,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大学不单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现在的00后大学生都很聪明,他们只要专心学习,我们随便点拨一下,他们就会融会贯通。老师自己有很多资源,我们有时不经意地给学生一个机会,对学生在学业上的鼓励可能是无形的。新生刘莉的事例就是最好的诠释。
关键词:知识结构,知识创造,“双主体”教学模式,双向互动
引 言
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職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
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既有精深的专门知识,又有广博的知识面,具有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的最合理、最优化的知识体系。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社会上从事职业岗位的要求。那么,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培养与创造知识能力研究就是本文的切入点。
一、目前在校00后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的个性特色
00后作为一个群体步入大学后,以其个性化的价值追求、自主化的学习方式、网络化的娱乐生活、理性化的处世哲学、务实化的人生理想等群体特点给高校公共关系学教育发展以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关系学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把握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及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科学理论引领、主体能力激发、网络技术运用和教育资源整合等途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升00后大学生公共关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1.00后是最好管理、最不容欺骗的人
相对于90后,处在梦想张扬时刻的00后更好管理,现实还没有击垮他们,青春刚刚扬帆起航,只需要给00后一个梦想,能让他们看到有希望的未来,他们没有理由pk掉你。但是,哪怕现实真的很残酷,也不要现在就对他们讲,就像那句诗,“世界,告诉你吧,我不相信!”
虽然00后还比较稚嫩,但这批人,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幼稚。因为,这是个信息暴风时代,以后的新人类思想会越来越早熟,知道的懂得的会越来越多,哪怕是填鸭式的接受这些信息。所以,不要在00后面前唠叨你认为他们不知道的,恰恰是他们早就知道的大道理。说话的口气,不要像个家长,不要像位老师,因为,这是00后最讨厌最不愿意看到,却又压迫了他们十几年的人,他们想在社会中呼吸到他们认为信息的空气。
2.00后不相信人性,相信感情
在小事上对他们大方一点,00后不相信人性,但他们相信感情。要经常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让他们吸收不同的新知识,力争备课时充分,上课时多传授一些“人人心中有,个个口中无的东西”,不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走神,为什么?因为,不适合。
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讲诚信,说话要算数,00后喜欢或者不讨厌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因为他们习惯了。但是,我们要做一个有诚信的管理者,要求他们遵守制度的时候,我们更要以身作则。 但是要记住:00后不想被强迫加重学习负担,但如果发现我们传授的知识真的对他们自己有用,他们愿意跟你一起奋斗,一起经历苦难。
3.00后学生比我们老师更了解网络
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不时刻学习充电的人要被淘汰,也许00后现在还不能创造网络技术。但是,有哪一代比00后更了解网络吗?所以,如果想让00后对你信服,请在学识修养哪怕是品德上胜过他们,没有人认为不如自己的人是值得信服的。面子是自己给自己的!
4.阐明教学管理制度,让他们理解和支持
关于00后不守时。他们真的不守时吗?不是的,只是,他们想或者他们不想,他们不认为什么事情什么人可以强迫他们做什么。所以,一定要与他们沟通,达到双向交流,阐明教学管理制度的要求,他们会理解和支持的。
5.00后学生是一批很重自我感受的人
00后活在色彩的世界中,灰色的生活,他们也许不反感,但是时间长了,他们会厌倦。00后的人,不喜欢集体聚会。请记住这一点,如果你想跟00后的人加深感情,很简单,三两个人去喝杯饮料、吃碗面,他们就会觉着,咱们关系很好比较近。
哪怕第二天你去跟别人吃海鲜。00后是很重自我感受的一批人,是介于马斯洛五大需求中[1] ,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中间的一批人。世界上没有不可驯服的马,只有蠢才一样的驯马人,世界上没有真正不可用的木材,哪怕边角料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做成艺术品。00后应该说是最好管理的一批人,但也是最不容欺骗的一批人。
二、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知识传授与知识创造的切入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知识,而要创造知识就要有从事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因此,我们每个老师既要完成好传授知识的基本责任,更要学会用新理念创造新知识,只有创造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作为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师我们在学术科研中要把最新的方法和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组织学生参加紧贴时代的校内外学术活动
1.积极提供与介绍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大赛活动
(1)学院举行的公共关系策划大赛。我学院意见举行了八届,以及四届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省内外的广告策划大赛、挑战杯竞赛、“攀登计划”大赛等活动。
(2)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我们已经组织学生连续参加过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届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等活动。特别是我们师生对研究畲族文化“情有独钟”,已经三进三出调研了畲族文化:2018年7月我们师生到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调研畲族文化。2019年7月我们师生到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凤坪畲族村调研畲族文化。2020年10月25日我们师生一行5人,到广州市增城市正果镇畲族村调研畲族文化。三次在不同地区调研畲族文化,使我们既看到共性,又发现了个性,受益匪浅。
2.积极提供学生参加校外学会举行的学术论文征文活动
2020年10月份,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与精神文明学会12月26日星期六要举行在广州医学院(钟南山工作的单位)学术报告厅举行“弘扬钟南山精神研讨会”,我由于与18人资与20公关上学期开设了《公共关系学原理》课程,在课堂上转发了“弘扬钟南山精神研讨会”征文,许多同学积极撰写论文,我发现18人资罗曼和20公关刘莉两位同学的论文撰写得特别好,就指导他们将论文整理了一遍,然后发到了研讨会组委会。想不到的是这两篇论文被组委会评审组评为优秀论文(罗曼《论抗疫精神与钟南山精神》、刘莉《论钟南山精神的价值特征》)。两位学生荣幸地被组委会邀请出席“弘扬钟南山精神研讨会”。
更使人想不到的是:省社会学学会组委会娄秘书长给20公关刘莉发了微信,说她提交的论文《钟南山精神的价值特征》获评优秀论文,并荣获二等奖(及稿酬),请她以此为基础,在12月26日下午在学术研讨会上作大会专题发言,时间5分钟。有专家评价刘莉同学的发言是:台风、口才与内容一级棒!
刘莉同学是20公关刚进校的新学生,第一次撰写学术论文就被评为优秀论文,并荣获二等奖,这种激励应该是无形的。她给我发了信息:谭老师您好,我今天下午收到稿费了,很意外的收获!谢谢您提供的这个机会和这段时间耐心的指导,我会继续加油的!
(二)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知识传授与知识创造的感悟
大学不单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创造知识。现在的00后都很聪明,他们如果专心学习,我们只要随便点拨一下,他们就会融会贯通。我总在想,我们老师自己有很多资源,我们有时不经意地给学生一个机会,对学生在学业上的鼓励可能是无形的。
1. 学会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
参加校内外大赛与学术交流会,能够让学生将平时在课堂学习到的零散、无用、分散的,甚至自己认为是无聊的知识,通过大赛活动、学术活动重新整理,让知识系统化,学会用自己的话,说自己的事,这就是一个飞跃。
2. 在知行合一中改革学生的“学”
高阶性、探索性、研讨式的教学是改革“学”当中非常重要的导向。“要将知行合一、增强实践内容和方法创新作为学习成效方面的重要评价手段。
3. “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和谐互动
“双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放在平等位置,并通过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与平等沟通,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主观能动性的教学行为范式。
从理论上讲,“双主体”教学模式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体间性”理论,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主体性理论的主客二分思想,在教学中不仅强调单一个体的主体性,同时也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与交互发展。深入研究并推广“双主体”教学模式对于推进新时代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建设意义重大。
面向新时代,更要主动识别,积极应变,创新求变,探索21世纪大学如何引领社会的问题,主动对接社会和企业,在思想上、理念上让大学的办学主动融入社会。今天的大学已不再停留在人才培养层面,而是通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把人才培养的内涵做得更加扎实,这是办学理念的提升。
结 论
总之,改革创新是时代主題,新时代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建设也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知识结构、知识创造与融合是“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实质体现。“双主体”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公共关系学教育改革创新的目标要求,它有助于高校公共关系学教育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单向灌输与接受模式,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通过师生之间自由、平等的交流与互动,不仅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公共关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谭昆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社会学学会潜能开发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1]马斯洛(1968)认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是关于需要结构的理论,传播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