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琴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双减政策下做好对学生的习作教学,既可帮助学生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合理地运用语文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减轻以往的作业压力,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写作,而不再视作是一种负担,对于学生的语文发展和素质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研究有效的习作教学策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发展提供有力的教学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优化要点;优化策略
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这就需要小学生得到更为科学、高效的写作指导。在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思路和策略,导致习作课堂呈现出比较严重的机械化、公式化的现象,不但不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优化,也会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大打折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务必要在习作课堂上树立“革旧立新”的思想,切实从学生出发,进行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改革。
1.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优化要点
1.1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育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悄然发生改变,传统教学思维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爱好和思考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写作的乐趣,丧失主动去思考、去写作的动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趣味课堂的创设进行深入思考,找到合适的思路,可以在授课过程中给予学生新颖的学习情境,以及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写作中积极思考,加强对写作题目的想象,并发现写作中蕴含的乐趣,并合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这种趣味化的学习体验,是对学生最好的驱动力。学生在对文化的热情引导下才能热爱作文,愿意要去写一点东西,围绕着作文题目想一想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在双减政策号召下,教师应让孩子们在写作中感受到的不是负担,而是快乐。语文教师一定重视对学生积极的写作情绪的培养,用兴趣去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的效果是远远超过用教学语言去督促的。
1.2拓展学生的写作宽度
目前学生很多时候写作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写作经验也比较欠缺,造成学生没有写作思路的情况,存在下意识的模仿行为。教师在教学创新中需要对当下学生的心理成长情况与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模仿空间,使得学生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下意识的模仿习惯,掌握一定的语言结构,推动学生的语言体系的完善,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文字描述自己的想法,为学生的写作学习提供促进力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同时培养作文的想象力需要引导学生增加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尤其是开阔文学素材的选择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和深度。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作文空间,拓展学生的作文思路,帮助孩子用阅读寻找作文的灵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写出色彩缤纷的文章,并融入更多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写出更加精彩和完整的作文。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2.1构建读写结合课堂
为有效地解决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积累的引导,以及过分强调写作的形式,所产生的影响对学生写作教学效果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推荐符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和展现形式,帮助学生拓展语文学识和视野,使学生能够从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更多的语文写作知识,为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高效提升。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效地发挥出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和推动的教学价值,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加强对写作技巧的掌握,使学生能够从写作中加深对文章知识的阅读理解,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科素养的成长,加快学生写作学习发展的步伐,使学生能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写作人才。举例来说,在学习《父亲、树林和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看哪位同学能最先与准确地说出本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阅读学习中,深度的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父亲的语言,学生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经历,领悟一些人生道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指导,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使学生通过有效的语文阅读过程,注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有效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而且教师还需注意不要过度强调写作的写作方式,而是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写作的空间。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习作完成情况,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并为学生推荐适合其阅读的课外书籍,并加强对学生的阅读积累指导,使学生能够加强对写作技巧的积累和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学习效果。
2.2创设作文交流活动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虽然明白交流活动和写作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有效地运用教学创设去促使学生展开写作练习,忽略了交流互动活动的作用,造成很多孩子写作的时候没有思路。为了避免这一教学现状的产生,也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交流互动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能,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接受能力,选取适合小学生讨论的主题内容,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可以拓展写作宽度,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小学语文教师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并保持动态的教学素材搜集,从而使学生得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写作风格的运用上“渐入佳境”。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举例来说,在习作题目《春游到哪里去》,教师就可以结合该主题,让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去过的地方,有什么特点,有哪些难忘的经历,为学生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每个学生去过的地方都是不同的,所以通过互动,学生们轮流说出自己想去的地方,或者去过的地方。这对其他学生就是一种启发,也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对互动过程的教学观察可以得知,学生在春游到哪里去的题目思考中,还是把侧重点放在趣味的目的地上。所以在完成基本互动过程后。教师可以结合习作主题内容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比如春游可以去一些有历史意义的纪念馆、也可以去有德育价值的敬老院、烈士陵园等,从而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解析写作主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这样学生的写作深度也会得到强化。
2.3引导学生每天练习写作
双减政策下,课后学习任务的布置也是重点。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布置不同的作文题目,以此引导学生围绕题目创作,在教师耐心引导下,学生能够写出紧扣题目的作文,以及写出蕴含情感的作文,使学生能够写出真情流露的作文和逻辑清楚的作文,进而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布置课后习作任务,让学生每天练习写作,在练习写作时,教师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景物,写出一篇描写风景的作文,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写短文,在严格要求下,学生积极动笔描写身边的景色和看到的事物,学生在描写过程中运用简练的语句写出内心感受和对不同事物的理解,逐渐学生能够详细写出精炼的作文,以及写出对事物的认知,这不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的文笔飞扬,如此一来,学生在平时写作中能够将自己的体会、感悟写出来,教师对于积极写作的学生予以鼓励,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更加主动投入到创作中练习文笔,在长期练习中学生写出的作文非常生动、真实、感人,这表明学生将情感和感悟融入到创作当中,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非常有利,因此,教师应在平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动笔写作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写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结束语: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案,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梳理好写作的学习模式,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这样学生能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绪,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写作能力的锻炼。同时注重课后习作任务的布置,帮助学生获得写作水平的快速提升,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苍黎黎.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课外语文(上),2022(1):134-136.
扶新民.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J]. 读与写,2022(15):37-38,44.
解会清. 回归生活,灵动习作 ——探析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J]. 课外语文(下),2022(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