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平
【摘 要】在追求核心素养的教育新形势下,教师必然要对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做出改变,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一目标来开展授课工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这几方面,为达成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目标,笔者就此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学科素养 初中地理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92
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某一个学科的学习中能够满足自身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人地协调观、地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这几方面构成,初中地理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指示,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有确切的把握,做到立足教学实际,优化和创新自身教学工作,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本位,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一、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看图是关键
地理综合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形成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地理现象或者是地理事物进行客观分析,对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有所把握,能够对这些要素之间产生关系、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当学生具备地理综合思维后,就可以对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形成系统认识,对现实中的各种地理问题也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
地理学科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日渐受到广泛关注。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地理这门课程除了基本的语言文字以外,还涉及较多的图示,比如景观图、数据表、结构图、统计图等等。地理学科是一个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教师就必须要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切入,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特征形成准确的认识,并以此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善于解读地理语言、观察和分析图表,当学生逐渐把握看图、识图的顺序,就可以利用整体思维分析所学到的内容,从对地理知识的表象理解过渡到抽象思考。学生掌握了学习地理的诀窍,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加。
二、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分析图文是重点
鉴于地理学科多图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加大对地理图例的使用,积极引导学生多看图、多识图,加强对学生正确读图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让学生将教材内容和地理图册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地理挂图等教具,或者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地理图表,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从对图表的观察和分析中归纳地理知识的一般规律。在完成这两项工作之后,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绘图能力的培养。
当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教师指导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些绘图的印象之后,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尝试动手绘图。教师做示范,学生完成后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这样学生对各种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加稳固。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绘制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河流水系图,省区轮廓图等等。很多地理学科考题都习惯将知识点和图形结合起来考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依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而是要学会图像与文字之间的转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当多对地理图表进行细致讲解,并且多使用专业的地理术语,逐步培养学生图文转化的能力以及图与图之间的转化能力。学生学习地理还应当具备的能力包括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比如对重要经纬线的定位,特殊地理事物的定位等。学生要能够在脑海中想象有关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内容,在分析和解决地理题目时难度就会降低,答题效率也会提高。
三、培养人地协调观,创设情境教学
地理人地协调观指的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能够对地理环境有正确的认识,对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客观的理解。把握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的不同方式、程度以及后果,把握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不同表现和原因,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地矛盾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提出科学的改进建议。
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联系生活、精心设问来实现。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还是以形象、直观为主,因此情境创设十分必要,这也是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的重要条件。对此,地理教师可以依托信息工具的帮助来完成。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于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利用起来,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地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对生活现象的探究迁移到对系统知识的学习上。比如,在讲“居民与聚落”时,教师就可以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如“农村留守儿童有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多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沿海地区的人口多于内地,形成聚落,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从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探析中逐步掌握系统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想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高,对社会问题和地理环境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四、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开展多元实践
不管学生学习哪一门学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地理学科也不例外。所谓地理实践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将自己学到的地理内容用于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呢?对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理论讲解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给学生创设或提供亲手操作的机会。比如在讲到交通对区域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观察一下过往的车辆,感受一下实时交通情况;讲到河流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一下家乡当地河流的水量和流速。
另外,地理这门学科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地理事物的范围和内容极为广泛,为了让学生真正零距离地接触地理,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支持开展各种有关地理的主题讲座、社会调研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初中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著深远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长久的事业,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与探索,总结有用的方法和经验,为实现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恩福.初中地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230.
[2]夏云鸽.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改革[J].作家天地,2019(17):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