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

2021-05-24 13:47方丽
南北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初中历史

方丽

【摘    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教师应该承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过去,只有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1.145

历史课作为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承文明、提高人们精神素质的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驿站。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笔者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与尝试。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前提条件,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那么应该转变哪些教学观念呢?1.教师角色观。教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2.学生观。传统教学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新课程倡导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完整的、独立意义的人,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3.教材观。传统教学视教材为“圣经”,唯教材是从,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教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学观。传统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新教学观倡导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二、转变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先进的教学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行为来体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本身也要在行为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构建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宽容的“心理安全”氛围,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提供积极和谐的情感保障。“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构建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以一种民主、宽容的心态善待学生。其次,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宽松”环境,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合作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快,有“安全感”,形成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从而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活动提供积极、和谐的情感保障。

2.重视过程教学,才能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如果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可能得到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需要重视以下三点。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历史教学有其特殊性,内容庞杂,历史久远,而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要想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更需要注意其情境性,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形式各异、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其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给予他们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核心所在。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种求知状态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有利契机。如果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就不可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设疑提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根据提出的问题不同,可分为教师设疑提问和学生设疑提问这两种。作为教师而言,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师提问时一方面需要讲究提问的艺术,这种提问艺术能激发学生积极创新与实践的强烈欲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归结本课内容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另二方面是把握提问的时机,在学生的思维陷入片面迷茫或空白的时候及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敢于突破常规,标新立异,遇事多问为什么,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不迷信书本知识。

提出问题固然重要,而问题的解决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具有现实的意义。师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主要采用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再分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或者让学生亲自去操作实践。总之,问题提出后,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支配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最后,改单向信息交流为综合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了课堂,信息交流单一化、机械化。这种单一、机械的信息交流方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思维,更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代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交往、互动、信息交流多渠道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讨论、合作、角色互换等多种信息交流方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创办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课内外活动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创办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才能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笔者主要创办了以下几种课内外活动。

1.撰写历史小作文。如在讲解“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这一课时,本人让学生写了题为《抗美援朝之我见》的作文,学“古埃及文明”时,布置学生写《我眼中的金字塔》等作文。

2.举行历史故事会。在向学生讲述某些历史事迹、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启迪学生从纷杂的历史史实中跳出来,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习优秀历史人物并超越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观历史名胜、历史遗迹、调查历史史实、采集民间历史故事等,以增强他们的具体历史感受,从而在实践中有所顿悟、有所创新。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既能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在课内外教学活动中努力创造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与实践,让每个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初中历史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