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药学学科大型仪器实验平台精准化管理探索

2021-05-21 06:21:10魏晓鹏
天津药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密仪器药学院医学教育

王 雪,魏晓鹏,乔 鑫

(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天津 300070)

高等学校精密仪器实验平台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孕育的摇篮,高水平科学研究及成果产出的主阵地[1],提升精密仪器实验平台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平台人才培育、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的主体功能至关重要。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药学学科列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为培养“懂医精药,善研善成”的高端药学人才指明了方向。因此,结合药学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建立精密仪器实验平台,更加体现了学科优势、科研水平、管理能力。但是,在实验平台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各类问题接踵而至[2]。因此,对精密仪器实验平台的精准管理势在必行。

1 实验室管理出现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建设不足 本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学校教学辅助人员,学历普遍提升,本科以上学历占比100%,40 岁以下中青年占比58.82%,学历层次提高显著。职称分布也较为合理,不足之处是41~50 岁的中坚力量缺乏,见表1。

表1 药学院实验教学辅助人员基本情况

然而50 岁以下教辅人员的职称分布中级占比60%以上,高级占比不足30%,本院实验中心高级职称的比例远远低于专职教师中高级职撑的比例,见表2。从个人发展来看,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内容,除常规实验准备以外,其他工作例如研究生实验指导、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操作规范化培训等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工作较难被考核和量化[3]。有统计显示,高校药学类教辅人员在绩效考核方面的满意度亦不尽如人意,其中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比低于30%。此外,学校对实验室缺乏资金投入以及不重视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与职业提升,都严重影响实验室和学科的发展。

表2 药学院实验教学辅助人员50 岁以下职称分布

1.2 资源分配分散 精密仪器实验平台按照规模不同多数可以归为校、院两级管理。其中各院系实验室分属不同院系,各自独立管理[4]。虽然各院系科研人员之间合作广泛,但是由于缺乏行政沟通,对设备损耗和仪器消耗品流转困难等问题,实验室的合作共享存在较大困难[5],因此导致各院系之间重复采购,学校总体投入资金分散,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进而导致同类型仪器售后维护成本增加,甚至存在买得起用不起的情况,在行政区划范围内的学校之间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1.3 仪器共享与开放不足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受到广泛关注[6-7],并逐步建立成熟的网络体系,扩大了实验仪器共享,提高了仪器使用效率[8]。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实验中心目前全部仪器实现网络化管理,但是由于网络故障引起的维修往往需要专业网络人才的指导,同时由于各学校之间信息化水平不同,财务制度繁琐等,使得校际之间的应用不流畅。院系之间的运行,由于课程体系和学科单一,而使得精密仪器开放缺乏多学科交叉,缺少自主创新。

1.4 社会服务缺少 高校科研以原创自主创新为特点,高校的实验室主要服务于其自身教学和科研任务,与社会的关联很少[9],创新成果转化也较少,这与高校实验室场地不足、闭门造车不无关系。

2 相应问题的精准化探索

2.1 管理人员的提升 引进教授等对口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参与实验室建设,鼓励专业水平较高的老师,例如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教辅人员,积极参与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基于所在学科的相关实验开发、相关仪器操作技能培训,在教学与实践中真正地增强高水平教师的参与,丰富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梯队。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设立专人专岗,解决实验技能培训、仪器功能开发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规范实验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合理地提高其身份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2.2 管理体系优化 首先从各院系出发,以全局观统一规划调配,以各院系特色统筹布局,以发展的眼光对实验室不同功能和类型的仪器进行整合,避免各院系实验室重复建设,仪器重复购置,一方面可以为学校节约仪器购置经费和维修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更精细更深入。

2.3 信息化建设 加大精密仪器实验室数字化建设经费,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现代化发展。引入专职计算机人才,对实验室统一监控调配,既可以提高场地和仪器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实现实验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及时维护和故障排查,还可以有助于学生与老师之间更顺畅的网络信息交流。

2.4 产学研结合 在国家提倡产学研结合的大背景下,高校精密仪器实验室一方面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还要加强与社会的关联。在整合学校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与社会产业沟通,方便提升社会创新,又可以实现创新成果转化。在实现科研工作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对高校实验室的反哺。

精密仪器实验室是高校创新成果推出的主战场,是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药学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10]。学校、院系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均需要紧密围绕“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大局,转变观念,细化职能,充分发挥精密仪器实验平台在高水平人才培养、科研服务及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管理机制改革,资源整合及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精密仪器实验室的培育功能及科研、社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及成果转化,实现“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药学学科的高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精密仪器药学院医学教育
电子精密仪器接地系统研究
兰州大学药学院简介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数控机床机械故障的诊断方法研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浅谈城市暗挖隧道下穿精密仪器厂房爆破振速控制技术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4
深入基层开展继续医学教育
HSCCC-ELSD法分离纯化青葙子中的皂苷
湖北旋覆花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