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锋 逯宇铎
(1.大连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03)
知识基础观指出知识共享能够有效弥补工作团队成员的知识短板,促进团队的创新[1]。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愿意知识共享,组织内的个体可能会做出故意试图隐瞒或隐藏他人寻求共享知识的行为,即知识隐藏行为[2]。目前,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是当前知识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对其展开探索可以从另一个视角丰富对知识共享的理解[3]。现有研究显示知识隐藏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如会阻碍同事产生创造性想法,同时也可能对知识隐藏者的创造力产生负面影响[4]。因此,应采取适当的管理干预措施,以尽量减少或合理的利用知识隐藏行为,并在员工之间建立信任及提高组织效能[5]。综观现有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可以发现,与对知识共享的关注相比,知识隐藏行为才刚刚开始得到重视,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知识隐藏行为进行系统回顾,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更全面地了解知识隐藏研究进展,为各类组织进行科学的管理决策提供借鉴。
以“Topic= Knowledge hid*”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时间跨度选择“All years=(1945-2020)”,选择的文献类型包括Review、Article、Book Review,共检索到156篇英文文献。对这些文献进行人工阅读筛选,剔除了107篇不符合本文所研究的知识隐藏的领域和内涵的文献,共获得有效文献49篇。从数据检索结果看,国外最早关于知识隐藏的文献是Connelly[6]等在2012年发表的《Knowledge hiding in organizations》,该文首创了知识隐藏行为概念,并且运用定量回归模型检验了不信任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该文建立了知识隐藏行为的基本概念和测量结构,是后续相关研究的基础。
利用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对49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其可视化结果如图1所示。结合表1所列的知识隐藏关键词表,可以发现国外知识隐藏行为相关研究文献中的关键词主要有知识隐藏(Knowledge Hiding)、工作(Work)、绩效(Performance)、前置因素(Antecedent)、管理(Management)、行为(Behavior)、知识心理所有权(Psychological ownership)等。进一步对国外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有以下主题聚类:工作压力(Job Tension)、黑暗三人格(Dark Triad)、工作场所排斥(Workplace Ostracism)、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伦理领导(Ethical Leadership)、调节-中介模型(Moderated-mediation Model)等。
通过图1、表1可以看出,国外知识隐藏行为研究刚刚兴起,其内涵、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知识隐藏行为所导致的相关组织结果和后果等存在进一步的讨论空间[7-8]。在国外的研究中,工作压力是国外知识隐藏行为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学者探讨了竞争工作环境下,员工工作压力、不安全感等与知识隐藏行为的关系。此外,工作场所排斥也是该研究主题下的另一个重要议题,相关研究表明由于知识隐藏行为普遍存在于工作场所中,而工作场所排斥因其广泛性也成为了知识隐藏行为的重要前因因素,其中工作场所的排斥与装傻型知识隐藏之间的关系最强。
表1 国外知识隐藏行为研究高频共现关键词
图1 国外知识隐藏行为研究知识图谱
黑暗三人格主要从心理学角度讨论个人的人格特点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现实中由于个体的黑暗三人格常常会导致个体对周围环境和人际关系的不信任感、消极感、不安全感,并进而影响其行为,而知识隐藏行为则是黑暗三人格个体常常出现的行为之一。
道德推脱和伦理领导是国外知识隐藏行为的另两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国外知识隐藏行为研究发现道德疏离或道德推脱是消极情感中影响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重要变量,道德推脱可以解释组织内的员工在产生知识隐藏行为后,不会因为该行为而有心里内疚的反应。也即道德推脱作为一种特定的认知倾向,该认知倾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体在知识隐藏行为中的责任感与愧疚感。与道德推脱不同,伦理领导是在企业道德危机研究中而衍生出的一种领导理论。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指出伦理领导者可以通过提高自我修养使组织成员达到自我道德直觉,而非道德推脱,在一个企业中能够形成知识共享氛围,并进而抑制团队内的知识隐藏行为。
调节-中介模型(moderated-mediation model)是国外知识隐藏行为另一个重要的议题,该议题主要是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探讨知识隐藏行为发生的调节因素和中介因素,如Millar, CCJM; Lockett, M和Mahon, JF[9]、Huo, WW等[10]、Rhee, YW; Choi, JN[11]和erne, M等[12]都对相关概念的调节或中介作用进行了不同层级和方面的探讨,并验证了其在知识隐藏中的作用[13-15]。此外针对知识隐藏的特定的调节-中介模型也是该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
由于翻译偏差问题,国内学者对于知识隐藏行为一词的实际应用较为多元化,基于此,本文对相关关键词进行了细致梳理,并选定“知识隐藏(行为)”“知识贮藏”或“知识囤积”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献,共得到142篇中文文献。进一步对得到的文献进行人工阅读筛选出不符合本文所讨论的知识隐藏研究内容,发现共有63篇文献的研究主题虽然聚焦于知识隐藏或者贮藏,但是研究内容多从计算机与信息通讯、食品学科、法学、控制工程与临床医学等学科角度出发,与本文基于组织行为视角的研究有较大的出入,因此对不符合本文研究主题的文献进行删除,最终得到79篇知识隐藏行为相关研究文献。在79篇样本数据中,关于知识隐藏最早的文献出现在2013年。从文献发表的时间来看,2013-2016年是研究知识隐藏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其中2016年作为第一个小高峰时期,发表文献有14篇。第二个高峰时期出现在2017-2020年,其中2019年为整个时间段的最高峰,共有23篇文献。可见在Connelly(2012年)等学者提出该概念后,国内学者迅速进行了跟踪研究,知识隐藏这一议题也逐渐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进一步利用CiteSpace软件对79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聚类分析如图2所示,共形成22个相关聚类(图2中“#”),可以看出主要的聚类主题涉及知识隐藏行为、知识共享、人际信任、知识管理、组织支持感、社会交换、消极情绪等不同的方面。
图2 国内知识隐藏行为研究知识图谱
此外,以“知识隐藏”为主题,在CSSCI数据库进行搜索,发现相关文献33篇,该数据库中较早的一篇文章是探索知识心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姜荣萍、何亦名[16])。之后,学者们对知识隐藏相关主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的视角越来越丰富。王帅[17]分析教师个体间知识隐藏发生的动因并提出了解决思路。郭海燕等[18]研究知识领导力对知识隐藏意愿的影响,探讨了知识导向亲社会化影响力的中介效应以及团队目标承诺的中介和调节效应。杜恒波和朱千林[19]研究职场负面八卦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探讨了情绪耗竭和消极互惠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王志成等[20]从地位视角出发, 探究多层次知识隐藏的形成机制,试图探索团队地位冲突等多种因素对团队和个体知识隐藏的影响。吴士健等[21]研究中庸思维对知识隐藏的影响以及知识隐藏在中庸思维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付晔等[22]探讨工作自主性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发现组织阻碍感知在工作自主性与员工知识隐藏间发挥完全负向中介作用。姜荣萍和何亦名[23]研究组织心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探索了组织公民行为和公民疲劳的中介作用及变革型领导的调节效应。高天茹和贺爱忠[24]探究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理,探讨了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中介作用以及宽恕氛围的调节作用。李浩和吕鸾鸾[25]研究防御定向对企业中知识隐藏的影响,探讨了动机氛围的调节作用。赵红丹和夏青[26]研究消极情感在人际不信任与员工知识隐藏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知识心理所有权对消极情感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李浩和黄剑[27]探讨团队知识隐藏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影响。杨陈和唐明凤[28]探讨竞争氛围感知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制,员工消极情绪的中介作用和员工的公众自我觉知的调节作用。张敏等[29]对高校科研团队个体成员隐性知识隐藏意愿进行了分析,认为感知情感收益抑制隐性知识隐藏意愿,感知知识权力成本和感知地位权力成本促进隐性知识隐藏意愿。潘伟和张庆普[30]基于知识权力视角研究了感知的知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机理,探索了知识权力损失的中介作用与绩效氛围、控制氛围的调节作用张笑峰和席酉民[31]研究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影响机制。
梳理国内知识隐藏行为可以发现,围绕知识隐藏行为的知识隐藏行为“元”研究是知识隐藏行为研究的首要议题,该议题围绕该行为的一般概念、内涵等展开具体探索。而知识共享是知识隐藏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知识隐藏研究领域中,部分学者尝试将知识隐藏看成是知识共享的反面,并探讨知识隐藏对团队或是组织知识共享等的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知识隐藏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绝不能将其简单看成是知识共享行为的反面,而是要将其作为独立概念,展开深入细致的探索。
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交往对象的口头或者书面承诺的可靠程度的广义期望。国内学者针对人际信任与知识隐藏行为关系的研究显示,人际信任关系可以抑制知识隐藏行为,也就是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会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但是人际信任具有不稳定性,其建立的过程比较漫长,因此想要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但毫无疑问人际信任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决策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织支持感也是国内知识隐藏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现有结果显示组织支持感具有调节激励氛围和知识隐藏行为关系的作用,而提高企业员工的组织支持感有助于降低员工之间的知识隐藏行为,因此国内学者认为组织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个重视知识合作、知识共享的激励气氛,并提供足够的组织支持,从而减少员工之间的知识隐藏行为。国内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显示,社会交换理论可以为知识隐藏行为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社会交互理论视角来探讨不同情境下的知识隐藏行为是当前知识隐藏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交互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可以很好地适用于知识隐藏行为。此外,从知识管理角度和消极情绪等视角展开的知识隐藏研究,也是当前知识隐藏行为研究领域的重点。
通过知识隐藏行为国内外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对知识隐藏行为的关注正在快速上升,相关研究成果正在逐渐丰富。但是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知识隐藏行为研究的时间仍然较短,其研究对象目前仍较为单一,多集中在盈利性组织内,因此急需扩展知识隐藏行为的研究对象,并借此深化对不同对象之间的对比研究,从而加深对知识隐藏行为的理解;其次,其前因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但对其后果的关注仍然不够,因此未来不仅需要继续拓展其前因变量的探索,明确行为的发生机制,还应该加深其结果变量的探索,衡量知识隐藏行为的效能。此外,已有学者开始从互动视角关注组织内的知识隐藏互动,并指出了其重要性,但从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关注知识隐藏行为互动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从互动视角继续深化知识隐藏行为研究。
总之,整合国内外知识隐藏的研究现状本研究认为由于知识隐藏行为研究的起始时间较近,国内外学者都需要加深对知识隐藏行为的系统探索。而知识隐藏行为作为知识共享的一种可能的阻碍因素与行为,将为拓展知识共享和知识管理的研究视角和维度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知识隐藏研究的空间必将非常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