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认知及心理行为与焦虑水平的调查

2021-05-19 09:43刘沛君王帅丁一秦倪李润泽徐晓妍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医学生肺炎

刘沛君,王帅,丁一,秦倪,李润泽,徐晓妍

(青岛大学医学部,山东 青岛 266071 1 公共卫生学院; 2 医学检验学系; 3 学生工作办公室; 4 基础医学院; 5 临床医学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新型传染病,其传染性强,影响人群广,流行病学特点难以掌握,且其鉴别、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困难,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案[1-2]。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于2020年2月11日将该疾病命名为COVID-19[3]。这次疫情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引发较为严重的公众恐慌及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4]。医学生是一类相对特殊的公众群体,作为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后备人才军,他们为未来临床医疗及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肩负着伟大而光荣的重任。了解医学生对疫情的认知及其在疫情下的心理状况,以便针对性地对医学生进行防控宣教和心理干预不容忽视。本文对我校医学生进行了新冠肺炎疫情认知自评、心理行为调查及焦虑水平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20年3月8—14日,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部本科及研究生同学739名,按照医学生学习及实习生活的特点,将此次调查中的医学生分为3组: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为在校生组(A组),大四、大五学生为医院见习实习组(B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临床工作实验组(C组)。

1.2 调查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问卷,通过网络平台展开调查,不记名施测,由调查对象自行独立填写。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及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度等基本情况问题,6个对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和熟悉度的问题,15个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行为反应状况问题以及一份SAS[5]。本次调查中有关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认知和熟悉度的内容共6个问题,按1、2、3、4、5计分(1=很陌生,2=陌生,3=一般,4=熟悉,5=很熟悉);SAS评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5]。

1.3 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研究自编问卷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所有题目全部回答完成后才能提交;同一IP只能提交一次,信息不全或错误的问卷不纳入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21份,有效率为97.56%。提交有效问卷的721名医学生中,男生238名(33.01%),女生483名(66.99%);大一学生367名(50.90%),大二学生87名(12.07%),大三学生46名(6.38%),大四及大五学生85名(11.79%),研究生(硕士、博士)136名(18.86%);年龄18~28岁,平均(20.27±2.87)岁。

2.2 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态度

在被调查学生中97.23%(701/721)表示每天都关注新冠肺炎疫情进展,其中77.39%(558/721)的医学生表示非常关注,只有2.08%(15/721)的医学生表示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关注。关于医学生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途径,网络新闻的选择率为97.36%(702/721),电视新闻的选择率为86.27%(622/721),社区板报宣传的选择率为58.81%(424/721),广播及报纸的选择率分别为30.37%(219/721)、16.92%(122/721)(多选)。

2.3 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与熟悉度

对于“新冠肺炎病因”,医院见习实习组医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于在校生组(t=2.869,P<0.05);对“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及致病性”,临床工作实验组医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于在校生组(t=2.773,P<0.05);对“新冠肺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与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工作实验组及医院见习实习组医学生的熟悉程度均高于在校生组(t=2.085、3.946,P<0.05);对“新冠肺炎的防护措施以及治疗原则”,临床工作实验组医学生的熟悉程度高于在校生组医学生(t=2.051,P<0.05)。见表1。

表1 不同分组医学生对新冠肺炎认知和熟悉度的调查结果(分,

2.4 医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心理行为反应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学生既有积极的应对行为:99.17%(715/721)的学生表示必要的外出时会戴口罩和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95.28%(687/721)的学生表示积极地做一些事情,减轻疫情期间的心理压力;91.12%(657/721)的学生表示如果所学的专业或技能有资格去支援疫区,会愿意前往等。也存在消极的应对行为:57.28%(413/721)的学生表示当身体出现发热时,无论是否是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都会选择尽快去医院就诊;25.52%(184/721)的学生表示此次疫情使得中国人受到了歧视;17.61%(127/721)的学生表示会怀疑所在社区周围有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对于部分问题,男女医学生间的选择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1~14.954,P<0.05)。见表2。

表2 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行为反应状况(χ/%)

2.5 医学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焦虑水平

本文721名医学生SAS评分的总体平均数为(41.57±6.66)分,评分>50分共68人(9.43%),50~59分61人(8.46%),60~69分7人(0.97%)。男性医学生SAS评分为(41.27±7.52)分,女性为(41.72±6.19)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组医学生男女学生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工作实验组医学生SAS评分高于在校生组(t=2.970,P<0.05)。见表3。

表3 医学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SAS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了解公众对其风险的认知程度及心理反应状况,同时运用个人心理调节和社会外界的干预支持,能有效地引导公众正确应对此类事件,有效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带来的心理冲击或创伤[1,4,6-8]。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做好特殊时期医学生的心理工作十分重要。

3.1 医学生应加强学习公共卫生知识,传承医学人文精神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扩大化与爆发初期的处置方式有着直接的联系。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公共卫生知识,面对疫情能以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对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感知、理解及评价等,并有效地识别网络媒体上关于疫情的谣言和伪科学的言论,同时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本文结果显示,医学生对于涉及专业知识的问题,其熟悉程度随着年级的增长及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增长,但对于疫情相关公共卫生知识的了解及掌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医学生可自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相关公共卫生知识,了解诸如此类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掌握其疾病流行特点,结合自身所学总结防控要点,为周边群体科普实时有效的防控知识,在今后面对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做到可防可控可治。并且,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的医学生表示愿意前往疫区投身志愿服务工作,这反映了医学生不忘初心、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在今后的学习中,医学生应学习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忠贞不渝的救国情怀与“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9-10]。疫情期间除自身做好安全防护与心理疏导外,还可积极投身参与社会各界对疫情的防控工作。在此期间,不仅仅能丰富其自身的公共卫生知识,同时也能锻炼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3.2 社会各界共同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心理应急辅导网络

本文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都表现为积极的应对行为,但也存在消极的应对方式。当个体生命面临危险时会产生紧张或恐慌等情绪,此类情绪会使机体全力应对危机[11]。然而,过度的情绪反应会妨碍机体对危机的判断与应对,长久如此甚至会影响医学生对于学业以及生活的信心[7]。本文SAS评分结果显示,大部分医学生的焦虑情绪在可控的水平,但也有部分医学生的焦虑情绪为轻度焦虑水平,甚至还存在少数中度焦虑的情况;并且临床工作实验阶段医学生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在校生阶段医学生,其可能的原因是: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医学生有自己的科研任务和临床工作计划,且因为实验周期长、科研瓶颈多、实验数据不理想等原因,具有较高的科研及毕业压力[12]。突发的疫情使得他们不能如期返校,科研进度的延误及临床工作将要面临的挑战,提高了这个阶段医学生发生焦虑的可能性。

对于存在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的医学生,除自身应及时做好心理调控外,必要时也可寻求学校辅导员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学校各部门可与学生家庭实现家校联动,共同合作,针对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心理应急辅导网络。面对延期开学的安排,学校在完成线上教学任务的同时,可通过班级网络会议的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座谈会,并根据学生个人情况给予一定的关怀,帮助其消除忧虑和恐慌情绪,增强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心及抵御不良环境的决心。同时,学校还要将其责任细化,多部门密切积极配合,辅导员群体及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明确细致地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辅导教育方式,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社会各界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细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工作。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高校及人才培养机构加大对心理卫生人才培养的力度,不断完善心理教育建设。另外,社会服务行业及相关部门应注重心理热线、网络问诊等在线咨询服务,同时还应注重科普宣传、公众干预以及心理需要评估等工作[13]。

总而言之,医学生在未来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及此期间的心理行为状况,也关系到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与幸福。尤其是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医学生的成长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重视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及此期间的心理行为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目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在今后的工作中,建议学校及社会各界应继续加强对新冠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医学生的认知水平,督促医学生防控措施的实施,重视医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帮助其消除恐慌焦虑心理,谨防新冠肺炎卷土重来。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医学生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犊牛肺炎巧防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