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强化程度对经皮单椎体骨水泥注入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2021-05-18 07:05崔永胜周劲松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郑 坤,崔永胜,周劲松

(1.安康市中心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2.西安市红会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

现阶段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使得骨折疏松发生概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它是常见的全身代谢性病变的一种,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骨组织结构退变和低骨量,同时存在不同程度骨骼脆弱性增加等异常情况,可导致骨折风险提高[1]。通常情况下,脊柱、髋部、腕部均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其中脊柱椎体是最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部位。患者骨折后,腰部可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感,进而影响正常活动,合并脊柱性神经损伤者,可有双下肢感觉异常、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全身瘫痪[2]。经皮椎体成形术是当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主要术式之一,可使患者骨折椎体强度和刚度得到明显改善,也可对骨折区域微动起到明显的阻止作用,进而降低再次骨折发生的风险[3]。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4],骨水泥弥散程度良好是生物力学平衡维持和骨折椎体刚度重建得分关键,如此看来,经皮椎体形成术后椎体内骨水泥弥散程度理想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为此,本文对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以探讨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强化程度对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骨质疏松性单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男33例,女27例,年龄45~85岁,平均(67.32±4.54)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椎体形成术。根据患者术后C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4岁,平均(67.18±4.42)岁,骨折至手术间隔时间2~15 h,平均(7.32±1.45)h,骨质疏松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7例,椎体压缩程度:0<压缩程度≤15%为7例,15%<压缩程度≤30%为10例,30%<压缩程度≤45%为8例,压缩程度>45%为5例;单纯型骨折12例,复合型骨折18例;10例合并高血压,8例合并糖尿病。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7~85岁,平均(67.24±4.58)岁,骨折至手术间隔时间3~12 h,平均(7.12±1.56)h,骨质疏松分级:Ⅰ级7例,Ⅱ级15例,Ⅲ级8例,椎体压缩程度:0<压缩程度≤15%为8例,15%<压缩程度≤30%为11例,30%<压缩程度≤45%为7例,压缩程度>45%为4例;14例单纯型骨折,16例为复合型骨折;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7例。病例纳入标准:①经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5];②满足经皮椎体成形术适应证;③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行单侧手术治疗者;④入组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实质性脏器功能受损严重者;②合并其他类型的骨折病变者;③现阶段行其他治疗者;④陈旧性骨折或手术不耐受者。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进行,具体操作为:患者仰卧或侧卧于手术床,垫空腹部,避免眼部、会阴等重要部位受压,经C臂机X线机确定椎弓根所在处,对穿刺点予以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后,用5~15 ml浓度为2%的复方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33542)进行麻醉,经正侧位透视,经标记处将穿刺针刺进椎体前1/3处。使用椎体成形器械经穿刺针斜口将针尖斜面方向调整至椎体中线,去除针芯,进行工作通道的搭建。术中将留取的椎体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对骨水泥进行调制,用骨水泥注射器抽取调制好的骨水泥,缓慢将拉丝期骨水泥输注至椎体;期间经C臂机透视,对骨水泥充盈情况进行观察,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患者术中血压未出现明显波动,未产生下肢麻木等不适感,经C臂机透视可见骨水泥充盈无异常,渗漏不明显;将工作通道去除后,消毒,对手术切口进行包扎处理;患者术中未输血,待双下肢自主活动后,将患者送回病房。两组术后均用抗骨质疏松药治疗3个月,摄取足够钙元素。骨水泥椎体内弥散强度判定:根据术前CT、磁共振和DR平片对患者压缩类型进行分类,以椎体中心为中点,经冠状面和矢状面做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术中和术后予以影像学检查,判定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强度:骨水泥在强化椎体终板间充分弥散,且超出椎体中线为弥散良好;骨水泥只在单侧终板弥散,超过椎体中线或仅于单侧弥散,未及椎体中线为弥散欠佳。

1.3 观察指标

1.3.1 不同阶段疼痛程度和Cobb角: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6个月的疼痛程度。得分取值范围在0~10分之间,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烈[6]。Cobb角为X线片测量脊柱侧弯状态下两个最大椎体之间的夹角,可用来对脊柱侧弯程度进行衡量。

1.3.2 不同阶段功能障碍:参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患者术前、术后次日和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程度的判定[7]。问卷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和旅行共计10项内容,各项内容均采用0~5分6级评分法,满分为50分,最终得分越高,患者功能障碍越严重。

1.3.3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穿刺损伤、骨水泥渗漏、肺栓塞、感染和再骨折发生率。

1.3.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患者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为判定依据,问卷分为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四项,患者生活质量随最终得分增加而上升[8]。

2 结 果

2.1 两组不同阶段疼痛程度和Cobb角对比 两组术前和术后次日疼痛程度和Cobb角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Cobb角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阶段疼痛程度和Cobb角对比

2.2 两组不同阶段功能障碍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次日功能障碍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阶段功能障碍情况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67%,与对照组的36.67%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355,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单项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前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3 讨 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指的是经皮通过椎弓根外或椎弓根将调制好的骨水泥送至椎体,目的在于促进椎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增加,降低二次骨折发生风险,对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所致不适与疼痛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9]。不仅如此,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使用,可对患者椎体高度起到部分恢复作用。有学者在研究[10]中发现,将经皮椎体成形术运用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中,可使患者疼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也可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因其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较好安全性为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所接受。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表明[11],向椎体内注入2~3 ml骨水泥或注入椎体体积16.2%的骨水泥时,即可对椎体强度起到理想的恢复作用;骨水泥注入量达到椎体体积的29.8%或注入量为1~6 ml时,可促进患者椎体刚度的恢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既受主治医师医疗水平和患者自身情况的影响,也与骨水泥填充效果及其椎体内弥散强度有关。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的弥散强度可能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骨水泥弥散充分时,可维持重建组织生物力学平衡度,提高骨折椎体强度[12-15]。

经皮椎体成形术以小腔隙填充方式进行骨水泥的填充,多为均匀弥散,穿刺位置、骨质疏松程度、骨折线情况、椎体压缩与塌陷程度、骨折至手术间隔时间、骨水泥形状、穿刺方向和深度以及手术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影响骨水泥弥散程度。如此一来,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前,应确定椎体骨折线位置和走向,在此基础上刺入穿刺针,术中使用骨水泥注射器往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使骨折椎体内的骨水泥均匀弥散并充分填充[16-17]。因此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旦确诊,需尽早予以手术治疗,以免椎体压缩和塌陷程度加重,增加再骨折发生风险。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提示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充分可充分发挥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着理想的防范作用,保障手术安全。

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分析其原因是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充分时,可产生充足的热量,使得疼痛神经组织和疼痛感受器坏死,加上骨水泥产生的毒性,可导致患者骨神经末梢坏死。手术过程中骨水泥的使用,可固定骨折椎体断裂的骨小梁,可对椎体稳定程度起到理想的维持作用,进而对骨折端微动及其对神经末梢产生的刺激进行防范[18-20]。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和术后次日Cobb角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表明骨水泥吸收不佳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对疾病近期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观察组术后6个月Cobb角高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骨水泥弥散不佳可对骨质疏松性压缩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产生影响。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强度对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功能障碍程度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从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强度不佳,可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疗效的发挥,对患者椎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作用,预后不佳。

综上所述,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强度是影响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弥散欠佳时,对患者疼痛感无明显缓解作用,改善椎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作用不明显,也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