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宜稳健,学须律动

2021-05-17 12:57王琳琳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虞美人诗歌教学鉴赏能力

王琳琳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审美的鉴赏和创造”备受中学语文教师的关注,古诗词鉴赏教学就是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诗词审美鉴赏能力。教师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诗词鉴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诗歌教学;鉴赏能力;《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与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两者能否有机律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高低。近来,笔者观摩了由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对教与学的处理有了全新感悟。

一、稳健:教师行动的准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助学,还是主导,教师的功能从来都没有被否定。但教不能被过分“拔高”,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的效益。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行动必须依循一个基本准则:稳健。

首先,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必须进行理性的控制。控制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减少教的戏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家做主”。以执教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例,虽然词作内容并不复杂,但是关联的知识很多,这就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了。聪慧的教师会依据诗词鉴赏的特性,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形成对文本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的认知。不聪慧的教师则会过于冲动,尽可能多的将词作关涉的特定社会文化信息推送给学生,大有带领学生“一网打尽”的态势。就笔者观摩的这节课来看,执教者在词作赏鉴前向学生介绍了与李煜关联的大量信息,之后再让学生带着这些信息去赏析诗词内容。实际上这种“全知视角”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自赏鉴诗词的能力。真正注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则不会进行这种“越位”式的介绍,其往往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再适时补充一些背景知识,继而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控制住揭示“谜底”的冲动。学生一遇到疑难,教师就公布答案,这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事实证明,这种教学行为无异于“填鸭”“灌输”,极为低效。其实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正是有效教学的契机。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上阙第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理解,有学生质疑:“‘春花怎么与‘秋月一起出现了?”教师毫不迟疑的回答這两者共同构成了自然的永恒。是的,作者这样写就是以设问的方式将自然之永恒与人生之无常多变进行对比。教师揭示答案与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明显是两种效果。前者最多使学生掌握一个知识,而后者则有利于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律动:学生学习的规范

如果说教师的教是一种号召,那么学生的学就是一种回应,而且这种回应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学习效率的高低。为此,教师应追求让学生在自己的教学“呼唤”下进行学习的律动。

这个“律动”很有讲究,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教师在此过程中应扮演好导师的角色,因此需要教师掌握学习方法,精通学习的有效途径,进而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在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观摩的情况重点探讨一下讨论的“律动”。对《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最后一个设问的鉴赏,教师直接提出一个问题:“最后两句有什么妙处?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学生确实去讨论了,但热闹大于效果,学生并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对诗句的理解,此处的学习活动并没有做到“律动”。当然,讨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便于学生提升合作意识和能力。但是,缺少先行理解的讨论只能是一种虚空的行动。如果学生对李煜词作最后的设问有了自己的理解,再把这种理解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学习的效果就会凸显:主讲的学生会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认知,会强化学习的兴趣;听讲的学生会将主讲学生的认知融入自己的观点,继而弥补学习缺陷。这种效果的达成基于两个先决条件:学生已有自己的努力和探索,同学之间的知能差异不大。诚然,就学习的律动而言,远远不止于讨论。不过只要依照学习规律、了解学习材料的特性等,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有效的。

三、相宜:教学双方的图腾

教学是一项以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参与者和活动者的智力活动,只有教师的教,或者只有学生的学,都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教学。最为理想的教学应当是教与学双主体的两相适宜。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有这样的感慨:我认真备课、上课,可是学生不领情,总是游离于课堂之外。实际上,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教师与学生处在不相宜的状态中。怎样才能使二者相宜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领者。还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学习为例,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现了对比和反衬手法的运用,对二者的区别产生了疑问。教师需要抓住时机列举一些包含对比、反衬手法的诗句,让学生揣摩这两种表达方法的区别,体会其在诗词中的作用,进而在教师的点评和总结后,学生形成对这两者异同的完整认知。其次,教师要转变为助学者。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学习过程中,随着作者思绪的变化,时空也随之切换,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诗词中找到根据。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在文中找到“应犹在”“回首”等词汇,了解掌握这里融进了想象,是虚写,而“小楼昨夜又东风”等描写是实写。这首词借助虚实结合手法,将现在与过去、眼前的与想象中的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诗歌意境组合。再次,教师要成为共学者。学无止境,在学习中教师既是先行者,又是同行人。笔者执教《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时,有学生认为李煜巧妙的借助三个问答谋篇布局。细加分析笔者发现作者在问天(自然界)、问他人和问自己中连缀全词,行文结构极为精妙。很明显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笔者所得,笔者也学到了如何从行文结构方面鉴赏诗词。当教能够触发学、持续学的时候,当学能带动教深入开展之时,教与学自然就相宜了。

教学是一门大学问,值得所有教师一辈子去探究。为了提升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管控自己直接、简单讲授的冲动,要帮助学生善于借助一切学习契机,积极、高效回应教的感召。当教与学出现良性律动时,教学就会呈现出两相宜的态势。

参考文献:

[1]吴丹.浅谈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四美”——《虞美人》教学设想[J].中学语文,2020(15).

[2]张洪英.词的本来面目——李煜《虞美人》吟诵教学实践[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18).

[3]曾国志.放手,给诗歌教学放飞[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36).

作者简介:王琳琳(1983— ),女,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虞美人诗歌教学鉴赏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虞美人花开(环球360)
被误会的“虞美人”的一生
虞美人
何其三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喜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