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角下的专题阅读

2021-05-17 12:11汪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5期

摘要:专题阅读聚焦中学教材中相关联的作品,可以改变传统的单篇阅读的模式,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帮助学生开展系统性学习,建构立体的知识框架,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以任务群为引导,确定主题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学习。

关键词:任务群;东坡词;专题阅读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置了18个任务群,提倡运用专题研习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而凸显出专题学习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专题研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设置学习任务,进行专题性学习,可以全面地探究作品的独特精神世界,思考其文学内蕴和现实意义。拟从主题确定和情境设置两个方面谈一谈任务群视角下的专题阅读策略。

一、确定主题主线,让专题阅读更务实

专题阅读是教师以一定的主题为教学的中心,通过多个相关文本的碰撞和交融,或者多个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组合,确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对文本的主题进行探讨。从定义上来看,专题阅读的重要支点是主题,它是阅读的关键点。教师在进行专题阅读之前需要确定主题主线,谨防专题虚化。

首先,确定主题,提供自主性学习任务。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苏轼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特殊的文化符号,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高中生需要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和阅读经验对苏轼作品所具有的典型性及苏轼的人生百态有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依据苏轼词作的特点、背景、情感、风格等对其进行归类,从而确定主题。比如,在执教“耳目一新的东坡词”这一单元时,教师可选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三首词,聚焦黄州,确定“苏轼词之‘新”为主题,从而体悟苏轼由积极进取转而压抑苦闷又力求超脱自适的心路历程。具体学习任务如下:(1)查阅相关资料,绘制关于苏轼生平的年譜。(2)查阅相关资料,聚焦黄州,自选这一时期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进行分析,并用一个词概括对苏轼的印象。(3)从题材、语言、手法、情感等角度评述苏轼词“新”在何处。从以上三个学习任务可以看出,教师紧扣本单元的“耳目一新的东坡词”中的“新”字,要求学生感知苏轼被贬黄州的四年,从自视甚高转变为“自喜不为人知”,并且四年创作的词作可谓“日近新阕甚多,篇篇皆奇”。学生在绘制苏轼生平年谱中可以感知到苏轼人生的起伏。学生紧扣三篇文本的“新”字得出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写生活小景,借题发挥;《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咏物拟人,物我合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非鸿非人,语语双关。由此,学生体悟出苏轼性情的转变。

其次,选择恰当的角度,确定主问题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在一定的主问题引领下进行专题阅读才能更有方向性。教师需要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让专题阅读更有效。比如,以“耳目一新的东坡词”这一单元为例,教师以“东坡归向哪里”为主问题,引导学生对三首词传达的诗人的情感和心理状态进行比较辨析。学生对“东坡归向何处”的解答意见不一,有的学生认为苏轼最终归于田园,有的学生认为苏轼回到官场,还有的学生认为苏轼浪迹天涯,寻求自由。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对三篇文本进行分析,学生会发现《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表现作者的心境是凄冷、悲凉的,追溯创作时间是苏轼初到黄州所作;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表现更多的是作者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这是苏轼到黄州第三年作的,苏轼在精神上实现了突围。三首诗词虽然都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但是学生围绕“苏轼归向何处”这一主问题进行情感的辨析,得出新的见解。具体如下:

苏轼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只是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隐喻而已。其“归去”是归于心,是一种人生的空漠与心灵的超脱,而在黄州的四年其完成了人生的自我救赎。

二、设置学习情境,让专题阅读更高效

专题阅读与单篇阅读相比,篇目数量更多,阅读的范围更广。学生需要更加持久的阅读兴趣才能读出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

首先,依据文体特点,寻找关联性,设置言语表达的情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就需要还原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以执教统编版必修下册“戏剧”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我就是演员”的言语情境,让学生逐一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围绕《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三篇戏剧,以手抄报的形式建立“我”的履历表。(2)选择三篇戏剧中的一个人物,以图画的形式显示“我”在剧本规定情境中的主要人物关系。(3)根据文本写出相应的潜台词和演出提示。在三个学习任务中,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剧作规定的情境,促使学生对剧本进行深度阅读,感受剧作的魅力。学习任务一让学生建立角色的履历表,使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感知剧本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体会其悲欢忧愁。学习任务二通过图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明晓戏剧最大的特点是“人物的冲突中突显人物的性格”。学习任务三主要是抓住戏剧的潜语,挖掘剧中人物隐藏在动作和台词背后的真意,从而体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写出演出提示”可以让学生对三篇戏剧进行二度开发创作,形成个性化阅读体验。由此可见,在专题阅读中,教师需要紧紧扣住文本的文体特点设置一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语言表达,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其次,设置读写结合的情境,让专题阅读更有效。专题阅读以一定的主题为核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阅读体验和感知。教师需要利用好专题阅读的这一优势特点,巧妙设置读写结合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升阅读的有效性。比如,教师选取《雷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辛德勒名单》三篇文本,在进行“人性的善恶美丑”专题阅读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读写任务:(1)查阅相关资料,为三本书设计“腰封推荐语”,注意切合三本书的要旨。(2)联系三部作品,选择三个词阐述“人性的复杂”,并写成一篇小论文。(3)查阅网上相关评论,针对作品中的“周朴园”“克洛德”“高斯”写一篇劝说文。三个读写任务将阅读、理解、整合、评价综合地运用到一起,让学生多角度地把自己的阅读体验转化为文字。在文字的表达中,学生对三篇文本的文体特征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同时也对“人性的善恶美丑”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其精神成长。

总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由原来的引导学生读懂一篇文章转变为读懂一类文章。教师巧妙地设置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效率、阅读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汪伟(1984—  ),男,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歌风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