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高考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读与写

2021-05-17 12:57王书海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原则中学语文

摘要:新高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读与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中学语文教师只有牢牢地抓住教学的主阵地,认清语文学科的教学边界,科学诊断学情,遵循阅读与写作的基本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应力戒浮躁,摆脱短视和功利,扎扎实实地做好读与写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中学语文;读与写;教学原则

对于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新高考给人们带来的共识是一致的:高考具有选拔性,同时它又具有教学导向性;未来更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立德树人等将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要素。对于新高考下的中学语文读与写笔者想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以就教于方家。

一、新高考之下,语文教师的角色

以往的传统教学,可以说教与学是“不平等”的,有的教师常常越俎代庖。而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去。学生应该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也完全可以占有以往教师所占有的全部“教学资料”。新时代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是教学的引领者和参与者,而且后者尤其重要。在读与写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应该共同参与。传统课堂教学按部就班的常规模式应该被打破,一堂课未必要循规蹈矩、环环相扣、追求面面俱到,教师除了提前预设精讲课程外,也应该有随机性的师生限时同场竞技的读写交流课。这样基于“师生真实”背景下的交流更积极、更有效。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许会暴露教者的不足,甚至会有伤教师的“威信”,但唯有这样的课才是活生生的、教学相长的课,也是意义深远的好课。

二、新高考之下,学习的主阵地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分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课下的“习”。学习、学习,应该既要有“学”,又要有“习”。从理论上讲,传统课堂学习无非是教师传授和学生获得“一个个例子”,解剖了“一个个麻雀”而已。而一个人想要真正提升自我能力还要靠课堂外的大量实践。语文的读与写有很强的实践性,也可以说作为“习”的这个实践才是第一位的。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重视课下的读与写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努力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读写习惯,这才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三、新高考之下,语文教学的边界

中学语文教师以往过分强调了学科的“语文”性。一方面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很少有交集,甚至彼此推诿与掣肘。新高考下,为了应对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科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语文学科的“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过多局限于“院墙之内”,其与课外生活很少衔接,这使得语文“教”与“学”孤零零存在着。脱离了“联系”的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势必会难于应对新的高考以及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新高考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新的视野、新的气象。打通学科的界限,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语文学习具有“生活化”“开放性”。教师应下大气力给“语文学习”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新高考之下,语文教学的诊断

在把握学情的前提下,做到因材施教,这应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但现实是部分教师对于学情的把握是笼统而模糊的。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读写水平教师往往缺少一个科学的、动态的评价,因而也就难于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的学习方案”。新高考背景之下,教师对于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动态诊断与把握相当重要。只有给“材”定准了位,才能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才能公平、客观,更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读”与“写”存在真与假的问题。不读原著,只读“导读”是假阅读;只为了分数,把阅读等同于“试题训练”的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是假阅读;读而不思的阅读是假阅读;思而不写(用)的阅读也是假阅读。没有真情实感,脱离了现实的写作是假写作;只为了应付作业或获取分数的写作是假写作;人云亦云、模式化的套作是假写作;一味地去迎合讨好阅读者的写作也是假写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可以说,新高考之下,如果教师不扭转“功利性”的读写风气,不打假,不倡真,语文教学很难有长足的发展。

五、新高考之下,语文教师的禁忌

时代的发展需要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在时代的洪流中去搏击、去探索。但是实践也好,探索也罢,其首要目的是为了“服务教学”“服务学生”。那些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变革”,为了“掌声”而做课的行为都应该摒弃。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但其中华而不实的举动也不在少数。凡事均有规、有度,过则错。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从长远角度来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良好习惯和能力,为了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那种功利性的、把语文读与写等同于“高考”的预演训练的观念是要不得的。那种为了高考而“猜题押宝”式的读与写尤其有害。中学语文教师既要有勤奋的读写品质、积极的探索精神,又要有可贵的理性和定力,不能盲目跟风。一个好的中学语文老师,可以写出具有自己个性和视野的下水作文,但如果非要假想以“学生的腔调”去写作,而且还冠以“满分高考作文”去博人眼球那就令人不齿了。

在现实作文教学中,还有三种情况应该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注意:一是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教师鼓励或限制学生长期只写一种文体。从近年高考阅卷反馈的情况看,选择写诗歌(抒情性文字)和记叙文的考生大大少于选择写议论文的考生。考场作文是现实作文教学的一种折射,这表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偏颇,而且是有背学科素养要求的。二是作文存在严重的模式化、套路化。虽然当前高考作文在严惩这种不良风气,但很多考生仍然乐此不疲,其根源和责任还在中学语文教师身上。三是“一招鲜吃遍天”的作文意识仍然存在。“宿构”一篇“万能做文”,不分试题的具体情境和要求,反反复复地变通、套用。若干年前某著名语文教师曾经到处宣讲其本来写作水平很一般的学生凭借“宿构万能作文”而高考一举获取作文满分的例子,这对广大考生及青年教师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示范效应,以至于当今高考作文阅卷中严厉打擊这种“宿构”和“套作”。虽然如此,但在考场上“宿构”作文这一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方向”把握得不好。综合以上诸多因素,面对新高考下语文教学的读与写问题,中学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专业品质与定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所读才能有所悟,有所写才能有所获。针对新高考形势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读与写笔者谈了自己的看法,难免挂一漏万,有不妥之处还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王书海(1968— ),男,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高级教师,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读与写。

猜你喜欢
教学原则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刍议语境理论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所遵循原则
浅谈现代中职英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小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的应用
人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写作·勤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