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波,陈基武,廖雄文
(东莞市光华医院内一科,广东 东莞 523416)
高血压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由血压长期增高,导致血小板过度激活造成粥样病变,使得心肌缺血所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绞痛等,若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硝苯地平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其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但单一用药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缬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其还可改善心房重构,降低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2]。本研究重点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压与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东莞市光华医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A组(25例)与B组(25例)。A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3例、12例;病程3~11年,平均(7.65±1.54)年;年龄50~72岁,平均(60.39±4.22)岁。B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5例、10例;病程3~10年,平均(7.60±1.51)年;年龄50~71岁,平均(60.35±4.19)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指导临床实践的新指南 - 2007年冠心病诊治指南》[3]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经心电图、血常规及尿常规等检查确诊者;患者入院前未使用过本研究中的相关药物等。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者;合并糖尿病者;患者对本研究中的相关药物过敏等。
1.2 方法 A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5,规格:30 mg/片),10 mg/次,后根据实际病情改为10~15 mg/次,3次/d。在A组的基础上予以B组患者口服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规格:80 mg/粒),8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显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 2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绞痛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10~19 mm Hg,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 50%;无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明显变化,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 < 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②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进行对比,采用血压测量仪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③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进行对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IVPWT)、左房前后径(LVD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④将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咳嗽)发生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相较于A组,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压水平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 mm Hg)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 , mm Hg)
注:与治疗前比,*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25 144.37±5.33 127.69±5.14*96.19±4.85 85.79±4.53*B 组 25 145.02±5.35 115.33±5.02*96.08±4.81 76.99±4.38*t值 0.430 8.602 0.081 6.983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2.3 心功能 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IVPWT、LVDd、LVMI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
注:与治疗前比,*P<0.05。IVST: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PWT:左室后壁厚度;LVDd :左房前后径;LVMI:左心室重量指数。
组别 例数 I V S T(m m) I V P W T(m 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2 5 1 4.9 2±1.7 6 1 2.5 8±1.0 3*1 2.5 3±1.4 8 1 1.1 9±1.0 0*B 组 2 5 1 4.9 6±1.7 8 1 0.1 1±0.8 9*1 2.5 0±1.4 7 1 0.1 5±0.9 0*t值 0.0 8 0 9.0 7 3 0.0 7 2 3.8 6 5 P值 > 0.0 5 < 0.0 5 > 0.0 5 < 0.0 5组别 例数 L V D d(m m) L V M I(g/m 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2 5 5 1.3 2±5.6 9 4 7.2 9±4.2 5*1 6 0.3 4±2 0.1 8 1 5 0.0 9±1 4.8 5*B 组 2 5 5 1.3 5±5.7 2 4 1.8 5±3.8 5*1 6 1.1 2±2 0.2 2 1 4 0.2 5±1 1.3 9*t值 0.0 1 9 4.7 4 3 0.1 3 7 2.6 2 9 P值 > 0.0 5 < 0.0 5 > 0.0 5 < 0.0 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由于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患者需长期服药,以控制血压、减少心绞痛发作,但两种疾病都会增加血压的控制难度,若血压难以维持稳定,则易加重病情[5]。硝苯地平可有效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利于舒缓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可缓解动脉痉挛,稳定血压,但单独使用该药物的治疗时间较长,且远期疗效有限。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之一,其具有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1型受体结合的作用,抑制外周血管收缩和醛固酮释放,使患者血压下降[6]。本研究中,与A组比,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表明缬沙坦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因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影响,患者心脏负荷较大,左心室出现重构,表现为左心室肥厚,影响心肌收缩功能。缬沙坦可减少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的不良效应和醛固酮分泌,逆转肥大心肌细胞,改善心肌功能;其通过扩张血管还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局部微循环,进而减少左心室肥厚的发生,预防心肌组织重构[7]。本研究中,B组患者治疗后IVST、IVPWT、LVDd、LVMI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表明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心功能。此外,缬沙坦易被吸收,且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无抑制作用,可避免缓激肽或P物质潴留,防止咳嗽出现[8]。据上述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缬沙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安全性。
综上,缬沙坦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并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