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而课堂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平台。很多初中物理课堂是以“无聊、乏味、枯燥”著称的,加之难度较大,致使很多同学“谈物色变”。如何切实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动力。特别是如何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实验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有效性是初中物理教师长期研究的课题。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既能让学生回归课堂,也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小组学习;质疑;评价
一、从学情发出、挖掘学生的前概念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我们始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中心。基于这样的教学认知,我想先说清楚两个问题:学生在哪儿,我要引导着学生去哪儿。在,是学生的学情和知识起点;去,是要达成的学习目标。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设计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孩子们有哪些已知的知识和经验,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掌握了虚像、光的折射、平面镜成像和透镜对光的作用等相关知识。他们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有了利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经验。八年级的孩子极具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渴望挑战未知的事物,这些是教师首先要了然于胸的学情。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很多老师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也会限定在这里。但是我想既然是一堂规律的探究课,我认为教师不仅要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会质疑、会思考、会操作、会论证、会归纳,而且还要会分工合作、会共享数据、会碰撞思维的火花。
当然,在学习中他们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学习障碍,比如学生进行探究时缺乏猜想的基础,比如难点比较集中。设计区分实像和虚像、如何得到清晰的实像,学生对“分析和论证”的科学探究任务有一定难度等。
二、有的放矢、找准科学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学习、参与课堂、理解重难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先后用了对比法、实验探究法和归纳整理法。首先,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远近不同的物理,比对所成像的特点,为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建立科学的基础;其次,让学生通过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归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就是我对教学的实验设备进行了大胆的改进。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组数据的汇总、分类、分析,归纳出成像规律,并以口诀形式理解记忆。
三、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是一堂课的重中之重,很多课堂平铺直叙,甚至照本宣科,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和内动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路上越走越累。我认为初中物理课堂设计的关键是: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特别是要构建初中物理学习的“八部曲”,即“补偿、设疑、定标、导学、检查、迁移、强化、评价”八个环节。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我分为了“重拾旧知、问题导入——活动引疑、建立猜想——制定方案、设计实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归纳、评估交流——规律呈现、总结提高——知识应用、当堂检测——课后巩固、课堂延伸”八个环节。
个人觉得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起点,尤其是物理。一个凸透镜、一个火柴,阳光之下,让凸透镜对焦,染着火柴。在一片欢呼声中,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此时凸透镜对光有什么作用?“会聚”这个答案呼之而出。再问,你能用凸透镜当放大镜用么?答案自然是肯定的。追问:作为放大镜,凸透镜的作用是什么?利用前概念,学生给出答案:成像。肯定学生的答案之后,设计一个小活动,利用你的凸透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改变凸透镜到物体的举例,你看到了什么?是不是都是放大的正立的物体?老师们,那一刻很美,你会看到每个孩子手中都有一个放大镜,那是他们通向科学的万花筒;每个放大镜后面都有一双渴望真理的眼睛,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请同学们分享,他们讲到,随着距离的改变,看到的像有大有小、有正立有倒立。还有人进一步肯定,正立的放大了,倒立的是缩小了。真的很好,学生已经有了简单的猜想。我们的探究之旅可以开始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如何精确表达?
此时我引导学生开始制定方案、设计实验。需要什么器材(凸透镜、光源、光屏、光具座),设定哪些步骤(改变物距,找到清晰的像),明确要注意的事项(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选取不同的物距进行测量;如何解决虚像的观察问题等)。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本节课我对光源和光具座进行了改良,课本实验中的光源是蜡烛,由于空气流动的影响,烛焰会晃动;燃烧时间就,焰心高度会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的观察,所以光源我们改用了“F”字母的LED灯,有着稳定、清晰、易观察的有点;本次实验的第二个改进就是对光具座的改进,让传统的由0——100厘米的刻度,改为了中心为零,左右各为50厘米,这样学生在测量物距和相距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读出,减少了由于计算对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之后便是学生分组实验,我设计是实验任务单。学生对照任务单,逐一收集数据和信息。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的精确度和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四、自主展示、相互质疑发散思维
我从来不青睐于学生报答案、老师说对错的方式来呈现小组合作的成果。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去分享自己小组的成果是更好的学习方式,我会鼓励台下的同学质疑台上的同学,鼓励台上的同学有困难时求助台下的其他小组,鼓励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争辩,这个过程既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而且能让一个简单的、一维的问题在相互争辩中变得丰富、充实,从而升华为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归纳能力。这是我在课堂中最希望看到的闪光点。当然,最后我会引导着学生一起达成共识,形成大家都认可的实验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学生在这样的体验学习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而且让那把求知之火愈燃愈旺。
五、问题延伸、助力学习回归生活
在当堂检测之后、课堂小结之后,似乎这节课应该就结束了。但是我一直认为,下课铃声的响起绝对不应该是学习的休止符,而是真正探索开始的感叹号。我会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里发现今天学习的内容,去归类、去解释、去提升,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所以我布置的作业是“请回去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它们分别属于成像规律中的哪种情况,请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也曾经布置过“请回家给一个比你小两岁的同学讲清楚什么是惯性,用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任务,学生乐此不疲。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永远都是物理学习的根本路径。
物理的学习就是一场质疑之旅、探索之旅、发现之旅和归纳之旅,问题起源于观察,方法回归于生活;从孩子的兴趣开始,向探求的规律延伸,向未知的领域前行。只要鼓励孩子从每一个为什么开始、从每一个我试试开始、从每一个再来一遍开始,我们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下一个爱因斯坦、下一个牛顿。也许探寻黑洞的时光机里就有他們的身影、虫洞里传来的就是他们的呐喊。我想这就是我们物理教师的使命、这就是物理课最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浅析初中物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张平平 《新课程(中学版)》 2015
[2]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物理能力——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探究 马世洪 《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015
[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赵强 《学科教育》2013年第5期
[4]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彭大俊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10)
[5]浅议中学物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周建华 《读与写》 2013(24)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园学校,广东 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