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不同人群胃经五输穴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2021-05-14 08:44黄水花施嘉健许金森潘晓华朱佳敏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胃经井穴腧穴

黄水花,施嘉健,许金森,潘晓华,朱佳敏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350108; 2.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福建 福州350003;3.福建省经络感传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350003)

五输穴是临床常用穴,具有调脏腑、行气血、通经络等功效,治疗作用广泛,且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取穴安全简便有效[1]。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五输穴分别具有不同的治疗功效,临床上对五输穴的应用也应有所侧重[2]。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生活作息习惯、工作、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引起脾胃功能损伤所致。本试验通过观测健康志愿者和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胃经五输穴艾灸前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 units,MBPU)的变化特征,探索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胃经五输穴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为临床应用胃经五输穴治疗胃脘痛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招募本地区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 人,年龄18~30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试验前,所有志愿者需签署试验知情同意书,并主动告知本次试验的时间、流程、相关原理及试验中各项注意事项。所有试验均在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生理三级实验室内完成。本次试验经福建省中医药科学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1.2 纳入标准 胃脘痛脾胃虚寒型的中医诊断以国家技术标准局发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作为参考指南。主症,即胃脘部疼痛。次症:①恶寒喜暖;②得温则痛减,遇寒则加重;③口淡不渴,呕吐清水;④四肢厥冷;⑤面色青白等。具备主症加3 项及以上次症,即可纳入。

1.1.3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严重并发症;胃疼发作时;精神系统疾病;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不配合试验及其他艾灸禁忌证等。

1.1.4 剔除及脱落标准 试验期间依从性差;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出或终止试验。

1.2 试验仪器

本次试验采用CAJ-i9-4 型艾灸仪(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Moor FLPI-2 型全视野非接触型激光散斑成像仪(英国Moor 公司)。

1.3 试验方法

试验开始前3 d,志愿者正常饮食,嘱避免食用过于刺激辛辣发物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前来试验时应穿宽松衣物,以便试验顺利进行。志愿者到达实验室后,安静平躺30 min,以适应环境。同时嘱患者在接下来的试验期间保持安静,尽量减少身体的活动,避免讲话、咳嗽等因素的干扰。将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开机,标记志愿者胃经五输穴,并调节镜头对准所标记部位,使其完整暴露于镜头内。镜头距离皮肤表面约为25~30 cm,调焦,使检测部位能清晰成像,待仪器稳定后测试所要观察部位的MBPU。动态检测相应五输穴的MBPU10 min,记录其数据作为空白对照。通过手机软件控制隔物灸仪,艾灸志愿者足三里穴(胃经合穴)30 min,温度控制在42~45 ℃之间,以志愿者耐受不觉灼痛为度。艾灸结束后取下隔物灸仪,检测、记录灸后五输穴MBPU 数据10 min 并分析。

1.4 观测指标

分别记录胃脘痛患者和健康人群艾灸干预前后胃经五输穴MBPU 数据。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组内比较则用Wilcoxon 秩和检验,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自然状态下,健康人群灸前胃经五输穴的MBPU 沿着井、荥、输、经、合穴的流注顺序呈规律上升趋势,但五输穴之间MBPU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胃脘痛患者灸前五输穴MBPU 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与健康人群灸前相比,胃脘痛患者艾灸前五输穴MBPU 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艾灸前相比,胃脘痛患者井穴艾灸后MBPU 明显升高(P<0.05),健康人群和胃脘痛患者合穴艾灸后MBPU 均明显升高(P<0.05),且胃脘痛患者灸后合穴MBPU 升高的均差比井穴和健康人群合穴的变化更明显,荥、输、经三穴两组艾灸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灸后,与健康人群相比,胃脘痛患者五输穴MBPU 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健康人群和胃脘痛患者艾灸前后胃经五输穴之间MBPU 比较 ±s(PU, )

表1 健康人群和胃脘痛患者艾灸前后胃经五输穴之间MBPU 比较 ±s(PU, )

注:与灸前比较,1)P<0.05,其中胃脘痛患者井穴均差t=-2.331,P=0.031;健康人群合穴均差t=-13.054,胃脘痛患者合穴均差t=-14.162

?

3 讨 论

MBPU 是通过激光散斑成像技术来完成的,激光散斑成像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分析激光经过不同介质后产生的“模糊”相关散斑图像,从而检测血流。其精度高,创伤极微,且可以连续地、实时地测量机体表面或深部的MBPU[3]。研究表明,腧穴处的神经、血管及肥大细胞等物质分布密集,故生理状况下腧穴处血流丰富,疾病状态时腧穴处MBPU 的变化更加明显[4]。本试验通过检测胃经五输穴的实时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探讨胃脘痛患者及艾灸对胃经五输穴的影响,为临床五输穴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大多会有胃脘部冷痛,喜温喜按,得温痛减,遇寒加重的特点,五输穴为经脉的特定穴,对疾病的应激反应具有天然的优势。本试验通过检测健康人群和胃脘痛患者艾灸前后胃经五输穴的MBPU,探索艾灸对不同人群胃经五输穴MBPU 的影响及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健康志愿者灸前胃经五输穴的MBPU 沿着井、荥、输、经、合的流注顺序呈规律上升的趋势。《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故可将气血在五输穴中的运行过程好比自然界的溪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5],此特点与本试验的结果是相符合的。艾灸后,健康人群和胃脘痛患者合穴MBPU显著升高。一方面是因为合穴的作用机制,合穴是各经脉气血汇聚的地方,能有效调节脏腑气血。足三里作为胃经的合穴,能补中益气、调和脏腑气血。研究表明通过针灸足三里穴能有效促进胃肠道的规律性蠕动,并且有助于多种消化酶活力的提高[6],现代医学在临床上也常应用该穴治疗胃肠消化道疾病。同时足三里还能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和血细胞,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7]。另一方面,因为艾灸的直接作用,本试验中通过艾灸志愿者合穴的方法来进行,艾灸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明显改善机体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黏度[8]。

我们对两个人群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健康人群灸前胃经五输穴的MBPU 呈规律上升的趋势,而胃脘痛患者灸前五输穴MBPU 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与本课题前期试验结果一致[9-10]。艾灸前胃脘痛患者比健康人群五输穴的MBPU 有下降的趋势,说明疾病可能会影响腧穴的血液运行。考虑病邪入侵,机体正气不足,阳气亏虚,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艾灸后,胃脘痛患者合穴处MBPU 比健康人群高,说明病理状态下穴位对艾灸刺激的应答比生理状态要好。研究也表明,病理状态下,相应腧穴会出现一定的敏化现象[11]。陈日新团队认为腧穴的敏化现象表现在腧穴由“静息态”转化为“激活态”,腧穴局部皮肤组织的活性物质发生变化,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12]。胃脘痛时胃经合穴可能存在敏化的发生,致使艾灸后的变化更大。

艾灸后胃脘痛患者井穴的MBPU 明显升高,健康人群的井穴有升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异,也说明在病理状态下艾灸效果优于生理状态。相比于荥、输、经三穴而言,井穴的明显变化,一方面考虑是病理状态下的艾灸效果,另一原因则是井穴的作用机制。中医学认为井穴具有清热开窍、苏厥醒神的作用,研究也表明针刺井穴能有效改善脑循环,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低灌流水平[13]。厉兑穴为胃经的井穴,能开窍醒神、清热和胃,沟通机体内外气血物质的交换。

总之,本研究表明疾病会影响腧穴的血液运行,而艾灸则能明显改善腧穴的气血运行情况,且病理状态下腧穴对艾灸刺激的应答优于生理状态。

猜你喜欢
胃经井穴腧穴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一条经络,可让你“面如桃花”,不信试试
从“阴井木,阳井金”浅析井穴的主治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电针井穴结合颞三针对急性脑缺血大鼠NSE的影响
旅途止泻按脾腧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
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别私藏,给朋友们都看看!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