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韩泽璐,张舒华,尹泽陶,韩 静,林江涛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2.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慢性咳嗽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成人中患病率约为5%~10%[1],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作为哮喘的一种表型,以长期咳嗽为主要或者唯一临床表现,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占我国慢性咳嗽病因的32.6%[2]。与经典哮喘相比,CVA 患者往往更加抑郁和焦虑[3]。CVA以基线肺功能正常但存在持续气道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且对传统支气管哮喘疗法如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corticoids,ICS)等有一定的疗效为特征[4]。现行的诊疗指南也推荐应用ICS 治疗CVA[5-6],但ICS 是否可以显著改善CVA患者的临床结局尚不明确[7],长期使用ICS 治疗可能会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并导致依从性差,且有可能因抗炎治疗不足导致咳嗽复发或加剧,肺功能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医药有望成为CVA 药物治疗中最有前途的补充或替代药物。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的苏黄止咳胶囊被广泛应用于慢性咳嗽尤其CVA 的治疗,并被中华医学会《2015 年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为唯一治疗感染后咳嗽和CVA 的中成药[5-6]。尽管苏黄止咳胶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目前尚无对于苏黄止咳胶囊联合西药治疗CVA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对苏黄止咳胶囊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的系统综述和Meta 分析都因文献检索不全面、样本量小、纳入文献质量较低、结局评价指标局限等因素[8-13],不能为临床决策者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因此,本研究进行此系统综述和Meta 分析,旨在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成人CVA 提供全面而有力的证据支持。
针对苏黄止咳胶囊在CVA 治疗中医生关注的关键临床问题,确定筛选标准。纳入患者:成人CVA患者,诊断标准需依据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5]或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6];干预措施:苏黄止咳胶囊联合长效支气管扩张剂(ICSLABA)且干预时长至少为两周;对照措施:单独使用ICS-LABA;结局指标:咳嗽症状改善率、咳嗽症状积分、肺功能指标(FEV1、PEF)和炎症指标(IgE、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
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 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间为从各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6 月。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中文检索词为:苏黄止咳胶囊、咳嗽变异性哮喘、随机对照研究。英文检索词为:Suhuang Zhike capsule、Suhuang anti-tussive capsule、cough various asthma、CV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策略为(以Pubmed 为例):
#1 "cough variant asthma"[Title/Abstract]#2 "Suhuang Zhike"[Title/Abstract]
#3 "RCT"[Title/Abstract] 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Title/Abstract]
#4 "efficacy"[Title/Abstract]OR "safety"[Title/Abstract]
#5 #1 and #2 and #3 and #4
1.3.1 纳入标准 文献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符合现行公认的标准;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结局指标、研究设计类型均需符合纳入人群、干预措施、对照措施的要求。
1.3.2 排除标准 无法获取全文;无确切诊断标准;针对重复发表文献,只纳入质量更好、信息更全面或者研究周期更长的文献;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汤剂、自制中药、中成药或院内制剂等其他非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如使用可待因、甘草片、酮替芬、复方甲氧那敏、氯雷他定);干预措施非ICS-LA BA;不满足随机分组原则、对照原则;总样本量<60 例。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出到文献管理软件,以便筛选管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并将其中的有关数据提取到文献证据登记表和文献资料提取表。文献证据登记表用于登记所有纳入文献的信息,包括文献序号、文献代码、标题、作者、文献出处、发表时间、摘要。文献资料提取表包括研究基本信息、患者人群特征信息、干预和对照措施信息(药物名称、剂型、给药途径、剂量、频次、疗程)、结局指标信息等。
采用Cochrane 协助网推荐的质量偏倚风险评估量表ROB(risk of bias)对RCTs 研究的风险偏倚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学标准与领域如下:随机分配方案的产生;隐蔽分组;对患者实施盲法;对医生或治疗师实施盲法;对资料收集和分析人员实施盲法;结果数据不完整;选择性的结果报告;影响真实性的其他潜在危险。我们对每篇RCT 根据以下标准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是”表示低偏倚风险“;否”表示高偏倚风险;“不清楚”表示文献对偏倚评估未提供足够的或不确定的信息。
鉴于部分质量评价的指标或条目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每篇文献有2 人分别进行单独评价,如果二者意见一致,则按照二者共同的评价结果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登记;如果二者评价结论不同,在讨论后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则请教第三方方法学专家讨论决定。
应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进行分析。连续变量采用WMD 或SMD 测量;二分类资料用风险比率(RR)测量,两者均以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显著性水平P<0.1 时存在异质性,用随机效应模型,反之则用固定效应模型。不能进行Meta 分析的资料,采用定性描述方式。
通过搜索数据库,总共检索到文献471 篇,剔除265 篇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排除169 篇,再阅读全文后排除19 篇,最终纳入18 篇文献[14-30]。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所有的文献均为中文文献,且全部为期刊或会议文献。最终纳入的18 篇文献中共计1619 例患者,单篇文献患者人数最少60 例[21-22,29,32],最多200 例[16],单篇文献患者人数中位数为85 例。其中2 篇文献将≥16 岁的患者纳入,因此本研究将16~18 岁的患者也定义为成年人。所有纳入患者中女性占54.7%,平均年龄30.2~75.6 岁,中位年龄41.3 岁;平均哮喘病史为6.5 年。
图1 文献筛选流程见图
总体而言,纳入的文献质量偏低。尽管所有的研究都声称使用“随机方法”,但只有8 篇文献[15,18-21,29-31]研究报道了随机方法,其中6 篇文献使用随机数字表法,2 篇文献使用抽签法。所有研究均未使用盲法,并且没有1 篇研究报道分配隐藏方法。只有1 篇文献报道了退出的数量。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文献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
苏黄止咳胶囊联合ICS-LABA 可显著增加咳嗽症状缓解率[13 RCTs,n=1127,RR=1.20,95%CI(1.15,1.26),P<0.000 01][14-15,17-20,22,25,30](图2);此外,4 项RCTs[15,25,27,29]报道了联合应用苏黄止咳胶囊可降低白天咳嗽症状评分[n=460,MD=-0.13,95%CI(-0.19,-0.07),P<0.000 01],夜间咳嗽症状评分[n=460,MD=-0.28,95% CI(-0.35,-0.22),P<0.000 01](见图3);肺功能方面,与ICS-LABA 单独治疗相比,苏黄止咳胶囊联合ICS-LABA 治疗可显著提高FEV1绝对值[5 RCTs,n=456,MD=0.36,95%CI(0.27,0.44),P<0.000 01][17-19,22,27](图4)、PEF[2 RCTs,n=158,MD=2.20,95%CI (1.91,2.50),P<0.000 01][17-18](图5)。炎症方面,联合治疗可降低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5 RCTs,n=326,MD=-1.79,95%CI(-2.36,-1.22),P<0.000 01][16,21,26-27,29](图6)、血IgE[4 RCTs,n=344,MD=-21.14,95% CI(-28.24,-14.03),P<0.000 01][14,19,21,25](图7)。安全性方面,纳入的18 篇研究中,7 篇报告了不良反应,其中2 篇研究[19,31]报道苏黄止咳胶囊未发生不良反应;1 篇研究[29]报道了使用ICS-LABA时出现咽部不适、声音沙哑不适,但未区分试验组或对照组;3 篇研究[15,20,29]报道出现咽部不适、胃肠道不适、头晕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RCTs,n=430,RR=0.68,95% CI(0.26,1.80),P=0.44]。
表1 研究干预方式及文献质量评价
图2 两组临床疗效森林图
图3 两组咳嗽症状积分森林图
图4 两组FEV1 森林图
图5 两组PEF 森林图
图6 两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森林图
图7 两组血清IgE 森林图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咳嗽均为肺系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咳嗽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尤其风、寒、燥、火皆可伤肺致咳。然“风为六气之首,善行而数变”“其性清扬”,其致病以“挛急、瘙痒”等为特点;且“肺为华盖”,位置最高,与外界相通,加之“肺为娇脏”,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因此更应重视风寒、风热、风燥造成的咳嗽。晁老以“风咳”立论,认为“风咳”以咳嗽为主,多无痰或少痰,多为突发干咳、阵咳、顿咳,或难以抑制的刺激性、挛急性咳嗽,常伴有咽部痒感,多在过敏因素、冷风、异味、油烟刺激后诱发或加重,且多伴有气道高敏感或高反应[32]。CVA 作为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均符合风邪犯肺致咳的特点,其治疗与哮喘治疗方案相同。但患者对ICS 的治疗存在畏惧,疗效也欠理想,且依从性较差,汤药处方已难以满足长期慢性咳嗽的临床需求。基于此,临床将苏黄止咳胶囊应用于CVA 的治疗当中。苏黄止咳胶囊以炙麻黄、紫苏子、紫苏叶、杏仁、紫菀、前胡、枇杷叶、牛蒡子、五味子、地龙、蝉蜕组方,具有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利咽之作用。方中炙麻黄疏风散寒、宣肺平喘,“乃肺经专药”。紫苏叶“味辛入肺经气分,利肺定喘下气止嗽”。麻黄与苏叶相伍,辛散宣通之力增强,疏风散寒、开宣肺气。苏子温而不燥,质润而下降,善于降上逆之肺气,消壅滞之痰涎。麻黄与苏叶、苏子相伍,一宣一降,宣降同施,疏风散寒、定喘止咳。杏仁长于降上逆之肺气,又可宣发肺郁,为治喘咳之要药。紫菀辛散苦降,质润不燥;前胡“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枇杷叶苦寒清降杏仁、紫菀、前胡、枇杷叶升降同施,寒温并用,温而不燥,顺应肺的宣发肃降功能特点;五味子能收敛肺气,缓解气道挛急,上敛肺气,下滋肾阴,肺肾同治,久咳虚喘最宜。牛蒡子辛散苦泄,升散之中寓清降之性,功能疏风宣肺、止咳化痰、利咽散结;更配以性寒降泄、清肺平喘、息风止痉之地龙以及质轻上浮,可疏散风热、平肝息风解痉之蝉蜕,地龙与蝉蜕均为虫药,加强息风解痉止咳之力。此方不寒、不热、不温、不燥,乃辛平之剂,针对CVA 疾病症状性质,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审病辨证,审证治疗,故能提高疗效。
嗜酸性粒细胞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病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哮喘最主要的气道炎症细胞浸润[33],本研究发现苏黄止咳胶囊可在ICS-LABA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2 型辅助T 淋巴细胞(Help T cell 2,Th2)数目增多和功能亢进,Th2 细胞主要分泌细胞因子如IL-4、IL-5 和IL-13,进而诱导B细胞产生大量IgE 抗体,IgE 进一步结合到嗜碱性粒细胞等细胞受体上,引发下游炎症介质瀑布式放大,产生平滑肌痉挛、黏液高分泌反应,进而导致哮喘症状发生。刘蕾等[34]对尘螨诱导的哮喘模型上也证实苏黄止咳胶囊可抑制IL-5、IL-13 及IgE分泌,减轻尘螨诱导哮喘气道炎症和黏液高分泌。上述研究进一步论证了苏黄止咳胶囊在改善CVA 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方面的机制。
本研究对现有的苏黄止咳胶囊联合ICSLABA 治疗CVA 的文献进行了系统而详尽的检索并得到了接近2000 例的患者数量,通过较为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保证了本研究的同质性。但本研究阴性结果的对照研究偏少,不排除发表偏倚的可能。此外,由于文献均来源于国内研究,大多数研究的设计、报道不规范,研究质量普遍较低,如无随机化或随机化方式不清楚,隐藏方法缺失,未采用盲法或盲法设计不合理,未进行样本量估算且样本量偏小,结局指标不统一,忽略脱落或不良事件的报道,上述缺陷导致本研究结果可靠性偏低,存在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的可能。未来仍需要严格遵循随机序列产生、随机隐藏、盲法的多中心、大样本量、长时间随访的RCT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