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茹妹,王德彬
(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检验科,河北 唐山 063299)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男性癌症的第二杀手[1]。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2]。前列腺癌早期可无症状,出现症状就诊时约70%的前列腺癌患者已发生了远处转移,其中骨骼转移是最多见的转移部位。在前列腺癌患者中早期发现骨转移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的判断及并发症的预防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前列腺癌癌与炎症因子及凝血因子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恶性肿瘤常伴随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肿瘤细胞可直接或间接的激活凝血和纤溶系统,造成肿瘤细胞的大量增殖,甚至引起转移。IL-6是参与炎症反应,介导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3],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观察Fib,D- dimer、IL-6在前列腺癌中的动态变化,探讨三者与前列腺癌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骨转移的关系。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的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患者65例,其中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确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30例,年龄58-80岁,中位年龄(69.4±5.2)岁;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无骨转移患者35例,年龄56-82岁,中位年龄71.2±5.6岁;前列腺增生患者38例均经直肠指捡触及硬结或临床诊断,年龄54-78岁,中位年龄(68.2±4.9)岁. 使用Gleason评分结果对前列腺癌组患者进行分级,评分<6分为低危组,共18人,6~7分为中危组,共26人,>8 分为高危组,共21人。对照组30例为与三组年龄匹配的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男性,年龄55-82岁,中位年龄68.4±4.8岁。所有患者近期未行放化疗和手术治疗,排除骨科及其他系统肿瘤疾病,实验前未服用任何药物,近期无感染。对照组心、肝、肾和胰脏功能正常,无其他良恶性肿瘤。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对象均知情同意。
取所有受检者术前晨起空腹经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2mL,同时取3 mL静脉血于无抗凝的试管中,混合5 -10分钟后,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左右,尽快分离血浆与血清。血浆采用法国梅里埃VIDAS D-二聚体分析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测定D-dimer的含量,原装试剂检测。而后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Fib的含量,原装试剂检测。血清采用美国Thermo全自动酶标仪用ELISA法测定IL-6的含量,试剂由上海圆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以±s表示,对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以看出,前列腺癌组Fib,D- dimer、IL-6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三者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Fib, D- dimer、IL-6水平的比较(±s)
表1 前列腺癌组和对照组Fib, D- dimer、IL-6水平的比较(±s)
分组 例数 Fib(g/L) D- dimer(ug/L) IL-6(pg/mL)前列腺癌组 65 3.56±1.20 592.1±77.4 138.5±48.9前列腺增生组 38 2.70±0.62 202±68.9 104.6±35.4正常对照组 30 2.65±0.55 198±73.6 101.8±36.7 F值P值4.85<0.05 2.83<0.05 8.42<0.05
表2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组Fib,D- dimer、IL-6水平均比无骨转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Fib, D- dimer、IL-6的比较(±s)
表2 前列腺癌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Fib, D- dimer、IL-6的比较(±s)
注:与无转移组比较 ,#P<0.05。
分组 例数 Fib(g/L) D- dimer(ug/L)IL-6(pg/mL)前列腺癌骨转移组 30 4.47±1.45# 673.5±79.4# 156.6±54.2#前列腺癌无转移组 35 3.28±0.89 319.3±58.2 122.3±28.5
由表3可见,根据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高危组Fib,D- dimer、IL-6的水平较中危组和低危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低危组比较,中危组的Fib,D- dimer、IL-6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前列腺癌组不同Gleason评分的Fib, D- dimer、IL-6的比较
前列腺癌组血清Fib水平与IL-6浓度呈正相关,D-二聚体与Fi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3;r=0.68,P<0.05。IL-6水平与D-二聚体无线性关系P=0.617(P>0.05)。
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存在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已有研究证实恶性肿瘤的进展与凝血功能的改变有关[4-5],癌细胞转移和侵袭与其高凝状态的程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前列腺癌由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过度增长激活了凝血系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指标异常。D一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裂解产生代谢物,可反应机体存在着高凝纤溶状态,通过观察D一二聚体的水平变化来预测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研究证实,D一二聚体可随着手术、感染、肿瘤转移等因素而升高[6],本研究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水平比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且前列腺癌骨转移组D一二聚体比无骨转移组升高,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根据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高危组D- dimer的水平较中危组和低危组明显升高,和低危组比较,中危组的D- dimer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病情的进展,D一二聚体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进展的重要指标[7]。Fib是血浆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Fib可以结合肿瘤细胞,诱导炎症因子的分泌,进而调控炎症反应过程。前列腺癌患者Fib更新速度加快,同时D-二聚体含量的上升表明纤溶活性的亢进,进而导致消耗大量Fib,从而使机体代偿性生成Fib[8],相关性分析所反映D-二聚体与Fib的正相关性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研究发现前列腺癌癌患者Fib的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和骨转移的发生,Fib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前列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障碍随病情发展呈加重的趋势。
IL-6是一种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的细胞因子[9]。IL-6 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影响。研究证实,前列腺癌细胞能够分泌 IL-6,IL-6 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比未发生转移者高[10]。本研究也显示,IL-6在前列腺癌组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对照组,且前列腺癌骨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随着疾病的进展,IL-6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也印证了前人研究成果。同时,IL-6可刺激肝脏生成Fib,进而导致Fib的升高,二者呈正相关。本研究还表明,IL-6与前列腺癌的病程、病情相关,病情越严重,IL-6水平越高,炎性反应程度越高,肿瘤越容易发生转移。
综上所述,监测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的Fib,IL-6,D- dimer变化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和炎症反应,并可早期发现骨转移,对于病情评估、病程监测,预防转移和复发有非常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