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民 姜海超
(一)音乐风格相互碰撞
前已所述,海南疍家人是粤语+海南白话混合,黎族则有自己的语言——黎语,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由于长期与汉族交往,不少黎族人也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多使用汉字,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
语言是音乐表达的基础和主要元素,是体现民歌风格的主要载体。根据语言社会学理论,早年海南隶属于广东管辖,语言习惯、生活习俗受其影响。海南疍家“水上民歌”传承了“粤地基因”,语言极富地域特色。比如《十月种花》,从歌词表达看,描写海南疍家姑娘种花劳动场景,但是她一改疍家水上民歌普遍流行的那种“忧郁、缓慢、低吟”曲调和风格特性,情绪乐观爽朗,音乐优美流畅、节奏明朗欢快,具有陆地民歌特点,与海南黎族民歌的欢畅、嘹亮、悠扬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海南为什么在十月种花?这与海南三亚、陵水一带独特的地理地貌和热带海洋气候存在因果关系。海南三亚等地属于热带气候,与内陆地区完全不同。此歌不仅阐释了“音乐与地理气候环境”关系,也饱含了疍民从生活劳动中观察气候规律总结经验的睿智。
“正月种花呀,日头(呀)黄,人仔呀脸青黄。二月种呀花呀,人人去(呀)玩,种花人仔呀,夜看花(呀)栏。三月种(呀)花,寒雾(呀)暗,种花人仔呀,没有精(呀)神。四月种花呀,人说日(呀)晒,花盆照裂(呀),不见闭(呀)合。五月种(呀)花,门口(呀)近,花盆照裂(呀),雨水来(呀)淋。六月种(呀)花,雨水涌(呀)动,烂心择卖(呀),无点鲜(呀)红。七月种(呀)花,织女未(呀)见,种花呀人仔呀,几多思(呀)念。八月种花呀,月公(呀)圆,种花人仔呀,夜看花(呀)圆。九月种花呀,花开鲜(呀)艳,种花人仔呀,辛苦也(呀)愿。十月种花呀,花香满(呀)院,种花人仔呀,睡得香(呀)甜。”
此歌从“正月种花呀”至“四月种花呀,人说日(呀)晒,花盘照裂(呀)”,运用倒叙手法,乍一看,似乎不符合人们所熟知的按照春季耕种的季节规律。事实上,热带海洋气候特点是每年1—2月份由于海洋季风影响进入潮湿季节,3—6月期间,到了太阳直射日照最强烈的季节,“花盆都要被晒裂呀,种花人仔呀脸被晒得青黄呀”,歌词里头浸透着疍家姑娘的智慧、乐观和幽默。7—8月份,进入雨季,花蕊经过雨水浸泡会腐烂。9—10月份的气候适宜种花,“九月种花呀,花开鲜(呀)艳,种花人仔呀,辛苦也(呀)愿。十月种花呀,花香满(呀)院,种花人仔呀,睡得香(呀)甜。”虽然辛苦,却心情愉快。花开满园美了人、美了眼、美了心,情感真挚跃然纸上。
黎疍族群从友好相处到感情深厚,从“杂居”到“和亲”,有喜歌、好歌、斗歌传统习俗,民歌是黎疍跨界族群友好交往最佳媒介。长此以往,在碰撞和交流中,跨界族群民歌得到融合。
疍家“水上民歌”歌词的结构为一首一节或一首多节,句式以七言为主,多为偶句押韵,节与节之间可换韵,也有不完全押韵的自由灵活散句。曲体结构为单乐段,四个乐句为一个乐段,曲谱多样,曲体结构非规整性,节奏多变,拍子复杂混合,4—5个音调:白罗调、目意诗调、咕哩美调、家姐调,其中家姐调又分为喜调和悲调。
黎疍民歌在歌词的表达上“异曲同工、迥然相异”。比如黎疍都有运用七个字或五个字的规律和习惯,但是有时候,疍家“水上民歌”为了语言的生动表达和习惯,往往在句尾加上一个类似于感叹词“哎”或者“艾罗”以及“啊”“呀”等衬词,同样,黎族民歌往往根据自身语言习惯,在句尾处也增加一个“架拉估茂!架拉估爱”等衬词,两种不同的衬词,大大丰富了黎疍民歌的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当然,两个不同族群由于语言习惯不同,在吸收和借鉴其他族群民歌元素的同时,也都在努力地体现和张扬着自己族群鲜明的个性和音乐风格。
黎族民歌中劳动歌、渔歌、情歌占大多数,黎族的《抗婚歌》是一首叙事长歌。还有劳动歌、婚礼歌、盛典歌、“做鬼”歌等。黎族民歌按其表现形式分为用黎语唱的传统古老民歌和用汉语海南方言唱的受汉族文化影响的民歌。黎歌有一套优美的曲调,类似唱腔,如琼中、保亭两县的“罗哩调”,琼中县的“水满调”等。
疍家“水上民歌”有《织鱼网》《出海歌》《渔歌》等,其中民歌《哭嫁调》《青楼悲曲》《白罗》则是一种带有人物及简单剧情的叙事曲。还有劳动号子、祝酒歌、婚礼组曲、祭海歌等。疍家“水上民歌”按其音乐表演风格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用粤语+海南话唱的古老歌謠;另一种是因受汉族文化影响且用海南方言演唱的叙事曲。疍家“水上民歌”拥有4—5个音调,优美的音调类似戏曲唱腔,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场景、不同情绪,可即兴灵活转换运用。
从疍家“水上民歌”表现内容看,无论是劳动歌、思念歌、敬酒歌甚至是劝解歌等,鲜为人知的是,早年疍家人受到男尊女卑旧思想影响,疍家女的社会地位很低,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几乎局限在疍家小船上,因此,疍家“水上民歌”表现女性主题的情歌有很多。“爱”和“情”的表达作为精神和情感主线非常鲜明,这与疍家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环境存在因果关系。
疍家“水上民歌”的演唱是吟诵表演方式,一般是七个字一句,有的则是七个字再加上衬词。为了强化情绪表达,句子结尾加1—2个后缀词或者滑音、装饰音。黎族民谣则用黎语和韵调吟唱的,多为传统的古典黎歌,一般是5个音节一句,但每首歌没有固定的句数,小调之类大体以四句为一首的较多。
“黎族民谣多是独唱、对唱,有民乐伴奏,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古风,讲究节奏韵律,易于上口传唱。黎族的民歌用海南方言和黎族韵调演唱,随着黎族社会的发展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派生出了新黎歌。一般七言一句,四句为一首,称为“四句歌仔”。较长的叙事诗即四句一节,多节续唱下去。除了独唱、对唱之外,还有齐唱、轮唱、合唱,有乐器伴奏。黎族歌谣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想象丰富,比喻贴切,语言形象,结构严谨,意境深远,生动活泼。情歌在黎族民歌中为数较多。黎族人吟唱歌谣,主要在喜庆的日子里,如建新房、举行婚礼、节日戏会、访亲会友等场合,一般是男女对唱,往往唱到天明。尤其是每年的‘三月三黎族传统佳节,青年男女聚会在山间坡野,以歌为媒,交流感情,倾吐爱意,寻找情侣。平时在生产劳动中,也因兴趣之所至引吭高歌,直抒情怀。在一些家族性的庆典上,德高望重的长者,也常常即席吟唱黎族民歌,这种吟唱通宵达旦。
革命战争时期,黎族民歌有新的发展。它以革命的内容和昂扬的格调,取代了原来歌谣中的落后、消极部分和如泣如诉的吟叹,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如《五指山上五条河》,坚定乐观的情绪,欣喜深情的唱词,表达了黎族人坚定的信念,使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分布在“两广”、福建、海南及周边地区的疍家“水上民歌”,饱蘸了海洋滋味,蕴藏着陆地民歌特色,基本唱腔“白啰调、咕哩梅调、木耳丝调、古人头字目尾、家姐调”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和声腔。
疍家人出海打鱼喜欢唱水上歌谣,但一般运用白罗调;而捕鱼归来庆贺的时候也非常喜欢唱歌。一般用喜调;疍家举行婚礼的时候,当然更要唱歌庆祝,一般用咕哩梅调;每逢佳节和出海祭祀时,疍家人在隆重庄严的仪式上,要唱歌谣,一般用古人头调;疍家人在闲暇和节气时,利用走亲访友的机会,集中在一起唱歌,大多用木耳丝调;许多疍家人还可以做到看见什么就唱什么、现场发挥、即兴演唱,有时候,带领疍家族群不停歇地唱,可以唱整个通宵,这时候常采用白罗调。
疍家“水上民歌”有独唱、二人重唱、多人表演唱、叙事长篇歌谣。由于属于口语化、吟诵式,带有即兴演唱方式,使得演唱者与大众特别方便进行感情交流和互动,也更加容易拉近演唱者与疍民之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演唱中由于粤语发音的习惯特点,形成了一个十分显著的规律,在每个简短乐句的句尾,都有一个轻柔细微的下滑音,下滑音的出现丰富了音乐曲调的岭南韵味,强化了旋律的抑扬起伏,突出了岭南音乐的风格特质。
黎疍民歌都是在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疍家人在海上遇到台风暴雨时,为了保持船只的步调一致,安全返航,大家会齐声高唱;另外是在疍家人的婚礼上,女儿要唱“哭嫁调”,男人要唱“追女仔”,营造出疍家婚礼的美好气氛,出海前祭海仪式和捕鱼归来庆丰收的庆典上,疍家人唱着歌千船竞发。同样,黎族人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在劳动中、在丰收庆典仪式上,他们在歌唱中载歌载舞;在失去亲人的丧葬仪式上唱悲歌,在祭拜山神的仪式上,身着盛装咏叹。
疍家“水上民歌”口耳相传,曲调悠扬、委婉动人,没有歌谱,演唱中,常常通过独特节奏、节拍、速度的变化以及滑音、装饰音的即兴发挥,表达疍家人深邃、坚毅和浪漫的性格。
黎族民歌曲调优美,富有生活情调,以其内容丰富的歌词配以形式多样的曲调,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
(二)音乐形态相得益彰
黎疍是海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跨界族群,黎族最早源于我国的古越族,形成于浙江河姆渡一带,后因为战争,他们当中有些人从陆路越过南岭,进入两广,有人取水路,乘船漂到中国福建、台湾、海南和越南北部。从历史上看,黎族人的迁徙史和疍家人有些相似,但是他们迁移到海南后,一个长期生活在深山密林,靠打猎、伐木、耕作为生;另一个长期居住在海上,以海为家,靠打鱼为生。民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的喜怒情绪,记述着社会民情。黎疍民歌从侧面表达了他们在日常的劳作中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爱情的歌颂。
黎族民歌爱情主题尤为突出,从爱慕约会、探情求婚、调侃戏谑、山盟海誓到离别相思、成亲逗趣、逃婚私奔、离婚丧偶等均有咏唱。黎族民歌描绘男女之间爱慕之情,歌词写道:“妹在这坡哥那坡,中间隔着一条河,河水几清心几清,河水几长情几长。”用河水的清澈流长比喻爱情的纯洁不渝,诉说了心中美好爱情的形象和天长地久的夙愿。同样,疍家“水上民歌”歌词是“摇只艇仔(呀)来送人(呀),送人阿妹拉哥船(呀)边。叫哥落艇慢打算(呀),问哥(呀)上街(呢)是过(呀)船。”疍家“水上民歌”常以日常水上劳作的场景为背景,用歌词描述了有着爱慕之情的两人的交流,情愫就在两人的对话和动作中体现出来。黎疍两首情歌均以生活环境为背景,黎族民歌中有山川河流,疍家“水上民歌”中有船舶岸边,在演唱形式上,疍家“水上民歌”情歌男女对唱较多。
除此之外,日常劳作是两个跨界族群民歌中常见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黎族劳作歌曲主要以狩猎、砍山、种植、采集、织绣为主要内容,如描写狩猎情景的“看见黄猄开箭射,发现兔子放狗捉,遇上蟒蛇用藤缚,碰到山猪猎枪打”。再如描写女织的“妹织筒裙真靓样,穿出门外众人看,穿去牛坡牛赞赏,穿去山林彩雀躲”。疍家“水上民歌”劳作歌曲的内容主要以撒网捕鱼、出海为主,如“十月之后东风起,拖网劳作季节来。有风拖鱼船速快,无风拖鱼海上挨”。再如“滔滔南海水连天,群群海鸥追渔船。千里海疆任我行,百里渔场捕鱼忙”。劳作歌曲通过写实的方式讲述了黎族与疍民的生活方式,从歌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生存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歌唱,疍家“水上民歌”更是描绘了一幅海上蓝图。歌词中我们发现,黎族人也会下海捕鱼,疍家人也会上岸种花,如黎族民歌这样唱道“星伴月娘在半天,哥妹捕鱼在海边”,疍家“水上民歌”《十月种花》这样唱道“正月种花日头黄,人仔脸青黄。二月种花,人人去玩,种花人仔,夜看花栏……”一直唱到十月。与《十月种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黎族民歌《十二月农作歌》也将黎族人十二个月的劳作记录了一遍:“一月芒果斗寒潮,二月木棉花儿笑,三月开始种苞谷……”黎疍携手并肩一起生活和劳动,促进了族群民歌的互动与融合。
除了爱情歌曲、劳作歌曲以外,黎族民歌与“水上民歌”都还有描寫婚丧嫁娶的歌曲、儿歌、时政歌。在歌曲题材上有很多共同点,只是生活方式不同,歌词内容有所不同。相比之下,黎族民歌的歌词形象、含蓄,常用比兴、状物、拟人、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而疍家“水上民歌”歌词常常直抒胸臆,较为朴实、直白。
由于黎族是少数民族语言,疍家人的语言则是在粤语的基础上融入了海南方言,所以在歌词中也体现出各自的风格特征,特别是衬词的应用。黎族民歌中衬词比较丰富,如“罗嗨嗨”“罗尼”“喂加罗”“四亲喂”“滚龙滚龙”,等等,这些衬词直接作为黎族民歌的曲调名称,有的出现在开头作为歌曲的引子,有的放在句中做连接,有的放在句尾。疍家“水上民歌”的衬词比较简单,基本以语气助词为主,放在句中或句尾,如“呀”“啦”“咧”“呢”,具有特色的“咕哩美”常放在第一句的句尾,并作为疍家“水上民歌”的曲调名称,表示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