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大中文数据库近30年的黄河生态知识结构及新兴热点研究

2021-05-08 08:37马玉荣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马玉荣(1984— ),郑州大学图书馆馆员、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博士。

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知识体系;新兴热点;共现分析;突变分析

摘 要:文章基于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期刊库收录的1989年至2019年间的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核心论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以绘制知识图谱的方式,深入挖掘了该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变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以及研究重点、热点、未来发展方向等,以期构建完整的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知识体系,旨在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1-0136-05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存在森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土壤盐碱化等一系列问题,学界对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众多。笔者针对这些研究成果,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近30年以来学界对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和变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梳理,以期帮助刚涉足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青年学者快速、全面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发展变化过程,并为他们学习、申报基金项目及开展后续的科研活动提供参考。

1 研究数据

1.1 数据的获取

2020年6月12日,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库(以下简称“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期刊库(以下简称“万方”)和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以下简称“VIP”)三大中文综合类期刊全文数据库,以“黄河生态”为主题词,检索了1989年至2019年间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文献资料。其中,CNKI收录的相关文献总量和核心文献总量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笔者尝试同时从三大中文综合类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以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此举虽然丰富了样本总量,但存在重复检索的问题[2],且不同数据库的文献题录信息格式不同,故需要进行大量数据清洗和整理工作。

1.2 数据的处理

1.2.1 核心筛选。考虑到样本文献的质量参差不齐,为了准确反映真实情况,笔者按照主要核心分类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了筛选。

1.2.2 数据合并。笔者将样本文献用相同的格式导出,并进行数据合并,统一保存为通用格式。

1.2.3 阅读筛选。笔者阅读了样本文献,将会议、论坛报道、资讯、信息快报、环境公报、启示录、专家名片、访谈、规划、工作回顾及成果验收等内容,以及无作者、与检索主题无关的文献去除。

1.2.4 去重整理。笔者按照一定的提取、去重算法,对取自不同数据库的文献进行去重处理,整理得到4,163篇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文献。最终的分析数据见表1。

2 研究方法

2.1 共现(Co-occurrence)

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共现”表示同时发生或出现的事物或情形,人们通过分析共现现象,可以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强弱和关联类型。共现分析是将各种信息载体中的共现信息定量化的分析方法,是支撑知识挖掘和知识服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3]。在文献计量学中,共现指描述文献特征项的信息共同出现的现象。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人们可确定所分析文献集内各主题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通常可以用共现矩阵和知识图谱表示。

2.2 突变

“突变分析”即通过统计文献词频,将某段时间内频次变化率较高的词汇从大量的主题词中提取出来,以寻求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主题或新兴主题,进而分析某领域或主题的发展变化及未来研究趋势。

2.3 LLR(Log-Likelihood Ratio)聚类

1993年,Dunning T提出了LLR的方法,以进行相似度衡量。

3 知识结构

3.1 研究重点

文献的關键词是对其研究内容、对象、方法等的高度概括和总结。通过对样本文献关键词的统计分析,笔者得到了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高频关键词表。从表2可以看出,与湿地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集中于黄河源区和黄河三角洲,研究内容主要为湿地管理与保护、湿地资源及利用、生态环境特征、变化及其监测、生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土壤营养元素分布、土壤生物修复、生态环境需水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旅游、生态恢复及可持续利用等。

笔者利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得到40个聚类,通过分析可知,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的相关研究可分为五大知识域。

3.1.1 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研究的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修复、生物群落种类及分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

3.1.2 生态环境研究。生态环境研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生态环境问题及恶化原因,二是采砂、水电工程建设,三是矿产资源开发、农田耕种方式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四是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生态环境评估预警,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六是生态环境需水量、生态环境承载力。

3.1.3 土地利用研究。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为黄河流域或黄河某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覆盖情况、时空分布分析及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与模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3.1.4 水资源研究。水资源研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水资源的开发、配置、调度、保护和管理,二是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三是水资源开发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功能的影响,四是水资源供需分析及配置,五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六是生态需水量、水文环境、水资源水质水量评价。其中,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相关水资源研究是相关研究的重中之重。

3.1.5 水土保持研究。水土保持研究的内容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治理的效果及效益分析、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建设等。

3.2 研究主题变化

笔者先通过关键词突变分析,得到如表3所示的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研究各阶段关键词突变表,再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各个研究阶段的研究重点变化情况。

4 新兴热点

通过突变分析,笔者得到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突变值较大的关键词。根据表4显示结果,学者们可了解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新兴热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1989年以来,学者们针对黄河流域生态的主要研究对象为滨海湿地、盐碱地、土壤、黄河三角洲湿地。黄河湿地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近年来,盐碱地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例如,夏江宝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碳氮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4];董玉峰对引进黄河三角洲的耐盐植物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5];高明秀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的开发利用状况,探讨了农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效益的因素,提出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6];戴九兰对黄河三角洲不同盐碱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功能菌群进行了研究[7]。笔者分析了学者们的研究内容,对近期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热点进行了总结。

4.1 重金属研究

自2012年开始,关于黄河流域重金属的相关研究成果突然增多,突变强度高达10.3604。学者们主要研究了重金属在黄河水体、底泥、沉积物及岸边土壤、植被中的形态、来源、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特征。

4.2 时空变化研究

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研究的时空变化分析于2013年突然增多,突变强度为8.3556。在2013—2019年间,学者们借助遥感和GIS等先进技术,对浮游植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公园生态功能、环境承载力、土壤湿度、植被指数与干旱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叶面积指数、土地利用、湿地分布、景观碎片化等进行了时空分布和演变分析。

4.3 生态文明研究

2008年,朱世光[8]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吸取“天人和谐论”的主要思想内涵,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与广泛的宣传普及教育。2013年,司毅铭[9]在黄河流域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探索与实践研究,自此,有关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且逐渐深入。2019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后,左其亭[10]教授率先研究了该战略实施的研究框架,提出其应包括5大理论基础和7个重大科技问题。在国家战略驱动下,学界对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的研究将持续开展。

4.4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1997年,Costanza提出了“世界生态系统服务”的理念。2006年,牛叔文[11]最先开展了关于黄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自2015年开始,对于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逐渐增多,突现强度为5.5208。其中,黄河三角洲湿地系统、三江源林草系统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4.5 生态风险研究

自2017年开始,学者们针对黄河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突然增加,突变强度为5.3354,研究内容主要有重金属、PAHs、砷和抗生素等的生态风险评价,如:调水调沙工程中黄河口近岸沉积物重金属和砷含量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估、黄河包头段冻融期水体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黄河三角洲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现状及其生态风险评价等。

参考文献:

[1] 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一个重大国家战略[EB/OL].[2020-11-1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9/19/c_1125016382.htm.

[2] 刘素清,廖三三.用户视角下的電子资源利用障碍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48-51,10.

[3] 王曰芬,宋爽,卢宁,等.共现分析在文本知识挖掘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2):59-64.

[4] 夏江宝,陈印平,王贵霞,等.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不同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碳氮分布特征[J].生态学报,2015(14):4633-4641.

[5] 董玉峰,王月海,韩友吉,等.黄河三角洲地区耐盐植物引种现状分析及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4):117-119,163.

[6] 高明秀,吴姝璇.资源环境约束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绿色发展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S1):60-63.

[7] 戴九兰,苗永君.黄河三角洲不同盐碱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功能菌群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3):1041-1048.

[8] 朱士光.从“天人和谐”论到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69-76.

[9] 司毅铭.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利,2013(15):60-62.

[10] 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11):1-6,16.

[11] 牛叔文,曾明明,刘正广,等.黄河上游玛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和生态环境管理的政策设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6):79-84.

(编校:冯 耕)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测绘工程专业规范的探讨研究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中学生逻辑思维培养模式之“小”题大做
工程管理体系之我见
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选择与知识体系构建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史观体系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