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员成长与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1-05-08 06:15铁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

铁峰

作者简介:铁 峰(1977— ),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馆员能力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和提升馆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国内32所财经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网络调研,探讨了财经院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能力,并提出了财经院校图书馆馆员成长与能力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1-0037-03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已不再是人们查询、获取信息的唯一机构,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失去吸引力,转型变革势在必行[1]。推动图书馆转型变革的根本力量是馆员的服务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馆员要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将传统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学科服务、移动服务、智慧服务和泛在服务,以适应高校图书馆转型变革发展的需要[2]。

1 国内财经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019年10月至12月,笔者对国内50所财经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调查结果见表1。

1.1 馆员数量情况

表1顯示,国内32所财经院校图书馆馆员总数为2,009人,平均每馆62.78人。其中,馆员人数最多的是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118人),其次是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105人)、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102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100人),馆员人数较多的都是多校区高校的图书馆。

1.2 学历情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开展,高校图书馆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博士和硕士馆员占比越来越高。本次调查的32所财经院校图书馆共有博士53人(含在读),平均每馆1.7人,人数最多的是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8人),其次是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5人),再次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均为3人);硕士489人(含在读),平均每馆15.2人,人数最多的是江西财经大学图书馆(28人),其次是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26人)、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25人)、南京审计大学图书馆(25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24人)、东北财经大学图书馆(22人)、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21人)。

1.3 职称情况

本次调查的32所财经院校图书馆共有正高职称馆员65人,平均每馆2人,人数最多的是天津商业大学图书馆(6人),其次是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均为4人);副高职称馆员339人,平均每馆10.6人,人数最多的是山东财经大学图书馆(32人),其次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23人)、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22人)。

1.4 性别情况

受行业性质限制,高校图书馆中的女性馆员较多。在本次调查的32所财经院校图书馆中,有女性馆员1,304人,占馆员总数的65%;男性馆员705人,占馆员总数的35%。

1.5 专业情况

表1显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专业背景主要包括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其他专业三类,其中具有图书情报或信息管理专业背景的馆员有332人,占比为16.5%;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馆员有132人,占比为6.5%;其他专业背景的馆员有1,545人,占比为77%。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馆员数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1.6 人员分类情况

表1显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人员分类包括在编和聘任制两类(由于流动性和不确定性等原因,开馆临时工和勤工助学学生工不在此次统计之内)。在编馆员仍是高校图书馆的主力军,32所财经院校图书馆共有在编馆员1,737人,占比为86.5%;聘任制馆员(含人事代理)272人,占比为13.5%。高校图书馆的聘任制馆员多为年轻馆员,是高校图书馆的生力军,但由于工资待遇、职称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聘任制馆员的流动性较大。

2 财经院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的能力

2.1 专业能力

高校图书馆早已突破传统的借藏书功能,更多地承担起知识发现、收集、分析并提供给读者使用的职能。这就要求馆员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除掌握图书情报及信息管理知识外,还需掌握一定的外语、计算机技术以及其他专业知识,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导航员和知识产品的提供者[3]。

2.2 核心能力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分析、挖掘、激发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二是将文献资源转化为知识情报的能力。三是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用户显性需求、隐性需求相嵌入的能力。四是直接参与用户科研过程并成为合作者的能力。五是具有智能、智慧,并能创造性解决用户问题的能力。

2.3 新型能力

当前,新型高校图书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检索查新、参考咨询、学科服务、数据管理与服务、情报分析与研究、出版服务和智库服务,出现了学科馆员、数据馆员、OA馆员、交流馆员、版权馆员、出版馆员、智慧馆员等。在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既有书目数据,又有借阅数据、读者数据和日志数据,还有在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学数据,馆员需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分类、编目、开发、存储以及传播和共享。因此,高校图书馆需加大数据馆员培养力度,包括元数据馆员、科学数据馆员和数据分析馆员,全方位提供数据服务[4]。

3 财经院校图书馆馆员成长与能力提升策略

财经院校图书馆要优化馆员队伍结构,除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力度外,还要加强对现有馆员队伍的建设和培训,以建设专家型学科馆员队伍为重点,以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为主线,不断调整和完善馆员队伍建设规划,构建多层面、全方位的业务骨干培育体系,带动馆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3.1 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取决于馆员。吴建中认为,图书馆能力大小不在于其规模,而在于其智慧。朱强认为,图书馆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最根本是人的转型[5]。初景利认为,图书馆员尚有未发挥的潜力。高校图书馆可以按照金字塔结构和业务功能分类、分层组建馆员队伍,注重培养馆员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拓宽其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使馆员能够在融入教学、支持科研、资源建设、传承文化、辅助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引进高学历人才,如:高层次图书与情报专业人才,以及智慧圖书馆建设所需的具有深厚专业学科知识背景的高级技术人才等,以提升馆员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3.2 强化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科学创新保障机制

高校图书馆除积极引进人才,优化学科馆员队伍结构,重视对现有学科馆员的培养外,还需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馆员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型学科馆员队伍,主动、全面、深入地融入学校的教、学、研工作,使图书馆成为助力高校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6]。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创建开放共享、创新向上的工作环境,建立学习型、科研型及创新型的团队和组织;深化绩效考核制度,将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同时完善岗位聘任机制,打破身份壁垒,科学合理地用好具备各类专业背景和各个岗位的馆员;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机制和人力资源绩效考评机制,将馆员的个人发展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紧密联系,有效调动馆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变革关键取决于馆员的能力,取决于图书馆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力度。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挑战和机遇并存,需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读者需求,以创新的姿态和专业能力牢牢把握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实现自身的全面转型与变革。

参考文献:

[1] 章珞佳.国内图书馆转型发展研究综述[J].知识管理论坛,2015(2):14-18.

[2] 谭理.转型期图书馆员自我管理能力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5(2):57-60.

[3] 李杨,潘卫,徐璟.大学图书馆馆员学习机制的创新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建设,2013(13):80-83.

[4] 曾建勋.大数据时代需要数据馆员[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7(6):1.

[5] 刘万国,黄颖,杨贺晴,等.“学术交流新生态与图书馆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6):10-15.

[6] 鄂丽君,王启云.高校图书馆专业馆员职业能力认识与需求调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5):97-104.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