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整本书阅读

2021-05-08 01:33张光华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9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三位一体读写结合

张光华

摘要:本文以《朝花夕拾》为例,从四个维度呈现整本书的阅读策略:将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将课堂导读与课下阅读结合起来,将个人自读和小组互读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从而构建1+X的阅读教学体系。

关键词:阅读策略 三位一体 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新教材重视阅读教学,设计了由教读向自读过渡再向课外阅读迁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这种设计在宏观上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课标理念具体化、明晰化。但对刚刚步入初中的七年级孩子来说,开展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活动尚有难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策略很有借鉴意义,可以拿来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三观。

为此,我在指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前对《朝花夕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作为鲁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较为完整地记叙了作者从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客观真实地记录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过程,也展示了清末民初历史阶段的社会面貌。如此丰富的内容如何进行有机的组合,以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我做了阅读设计规划,整本书分四个课时:父亲与儿子;鲁迅与动物;鲁迅与师友;鲁迅的质疑精神。如此设计是基于如下考虑:将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将课堂导读与课下阅读结合起来,将个人自读和小组互读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一、将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

在第一讲的设计中我选取的角度是父亲与儿子。想从三个视角解读《父亲的病》《五猖会》,涉及篇目: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苏轼的《洗儿》、鲁迅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及其书信、诗作。

视角一:做儿子,仰望父亲。节选《父亲的病》和《五猖会》中的片段,形成对比,在朗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尽管敬爱父亲,但是在父亲临终前大声喊叫,终是不理解父亲,同样父亲也不理解儿子的心理。

视角二:做父亲,疼爱儿子。节选《回忆鲁迅先生》中海婴每晚站在楼梯口大声喊着与父亲告别的话“爸爸,明朝会!”,这一再重复的场景和鲁迅与许广平谈及海婴书信中的文字“没有弟弟,太寂寞!是个不平家”对比,一边是稚嫩的童音,一边是慈父怜爱的喃喃絮语,引导学生体察父亲与儿子不在一个频道的尴尬:父亲虽然理解儿子,竭力回应,怎奈儿子未理解父亲。在此基础之上引述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诗文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认识一位满含怜爱的父亲形象。

视角三:现在怎样做父亲。节选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鲁迅遗嘱中的片段,在默读中体会情感,认识一位开明的父亲形象。

二、将课堂导读与课下阅读结合起来

在第二讲的设计中我选取的角度是鲁迅与动物。从两个视角解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涉及篇目:沈尹默的《回忆伟大的鲁迅》、鲁迅的书信及作品封面。

视角一:白象与猫头鹰。首先让学生观察白象与猫头鹰的外在形象,让学生揣摩把这两种动物形象和鲁迅联系在一起的意图。其次采用资料助读的方式让学生领会鲁迅心目中白象与猫头鹰的含义。

材料一:鲁迅很喜欢林语堂给他起的绰号“白象”。他在写给许广平的信中,常常出人意料地画一头大象,并自称大象,可见他对这个绰号的喜爱。他不光使用在自己身上,还称呼儿子海婴叫“小白象”。海婴出生时,鲁迅将他抱在怀里,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小象儿歌,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喜悦。

鲁迅曾说:“人应该学一只象。因为大象皮厚,即便流点血,也无关紧要。”原来鲁迅中意这个绰号,是看中了大象的宽厚和坚韧的精神,引为同调,愿自己也能够像象那样生活和战斗。

材料二:鲁迅也把自己称作猫头鹰。和别人不同,鲁迅喜欢的是人们大多憎恶的枭鸟,因为枭鸟会报告不大吉利的事。枭鸟喜欢夜晚出行,人们对于夜里出来的动物,总有些讨厌它,因为它该睡觉的时候偏不睡觉,担心它会在黑夜中窥见主人的什么秘密。鲁迅自己多半在晚上凝然冷坐看书写作,又一向不大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自己的言论又因为说真话而会给大家带来不幸的消息。因此,有人叫鲁迅“猫头鹰”,他倒是有些喜欢。

引导学生将鲁迅先生接受的猫头鹰绰号形与神结合起来思考,透过表象窥探鲁迅的精神内核。

视角二:狗·猫·鼠。如果说视角一“白象与猫头鹰”是别人送给鲁迅先生而被先生认可接受的“昵称”,那么在《狗·猫·鼠》中作者将“狗·猫·鼠”分别赠送给了哪类人?意在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找出“狗·猫·鼠”的形象来。

狗·猫·鼠形象鲜明,作者对狗·猫·鼠的情感倾向也就明晰起来:对狗的嘲讽,对猫的憎恨、厌恶,对鼠的珍爱、怜惜。这些情感与其说是对狗·猫·鼠,毋宁说表露出作者对狗·猫·鼠背后指代的暴虐者的无情讽刺、鞭挞、憎恨以及对弱小者的同情、怜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隐鼠”的感情。

三、将个人自读和小组互读结合起来

在这一讲的设计中我选取的角度是鲁迅与师友,涉及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视角一:老师。节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寿镜吾老先生的描写片段、《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描写片段和《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对章太炎先生的描写片段,形成对比,在合作中体会情感,认识儿童眼中的壽镜吾老先生:方正、质朴、博学;青年眼中的外国老师藤野严九郎:热心、正直、毫无民族偏见;青年眼中的章太炎老师:学识渊博、凛然正气。

视角二:朋友。节选《范爱农》中描写范爱农的前后两个片段,在对比中体会作者对范爱农的情感变化,把握一个冷静深刻、坦率正直、内心苦闷的范爱农形象。

引导学生将个人自读的认知和小组成员分享,在交流中深化认知,在碰撞中修正认知,从而对作品达到既深刻又全面的理解与认知。

四、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其实在每一讲中,都贯穿读写结合这一原则。下面就结合第四讲的设计来呈现教学过程。在这一讲的设计中我选取的角度是鲁迅的质疑精神。想从四个视角解读《二十四孝图》《无常》《父亲的病》和《琐记》。

视角一:对“孝”的理解。节选《二十四孝图》中“老莱娱亲”的片段,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爱与憎的情感。无论是“老莱娱亲”还是“郭巨埋儿”,不过是“将肉麻当作有趣”的幌子,从而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本质。

视角二:对“鬼”的看法。节选《无常》中的片段,在诵读中把握“白无常”形象——一个具有人情味的鬼,从而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鬼”无情、可憎的形象认知,引发学生思考。

视角三:对“神医”的怀疑。节选《父亲的病》中两位名医来给父亲治病时选择药引的片段,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揣摩作者的情感,体会字里行间藏着的“爱”与“憎”。一边是神医神秘地开出药方,一边是病人在神医医治中逐渐虚弱,直至死亡。

视角四:对“未来”的思考。节选《琐记》中的片段,在诵读中思考作者的人生选择。父亲病逝促使鲁迅立志学医,幻灯片事件又促使作者决定弃医从文。无论何种选择,都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此基础上,布置的作业是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以整本书为框架,用四维视角打开一个全新的阅读,获得立体的收获。这次《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活动的设计从单篇文章阅读开始,向整部作品阅读拓展,同时扩大阅读外延,涉及更多同类文章来突破单篇阅读的拘囿状况,追寻举一反三的效果,努力改变目前中学生普遍读书太少的状况。纵观整个阅读过程,获得的经验是将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将课堂导读与课下阅读结合起来,将个人自读和小组互读结合起来,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建立起1+X的阅读教学体系,从而达到一个由点带面、以点辐射的整本书阅读的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三位一体读写结合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