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现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因为乐理知识普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小学生在理解上相对困难。而使用律动教学法则可以通过生动的形象为学生展示旋律,让学生直接领略音乐的风采,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让音乐进入到学生的心中。本文通过小学音乐课堂中律动教学法的探究,细致地介绍律动教学的用途与定义,给出实际的应用方案,以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体态律动”的概念
瑞士作曲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是最早提出“律动”这一概念的音乐家,后来流传到日本并普及开来。律动教学倡导学生通过耳朵、身体、心灵共同体会音乐,将感受到的音乐以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以产生强烈的律动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律动的理念,可以和传统音乐教学融合,这是律动教学最主要的特征。
在实际教学中,律动教学涉及范围极广,涵盖身体律动、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小学音乐的重点教学目标在于训练学生学习与思维能力。在音乐课堂如果仅仅训练学生的听觉能力、歌唱能力,课堂就会变得单调。音乐律动可以让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得到开发,让学生伴随音乐共同运动,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保持身心健康,形成正确价值理念。此外,应用律动教学法还可以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体态律动”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音乐想象力
在小学时期,学生对许多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律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实践,训练肢体协调能力,也可以让学生保持个性,在唤醒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应用律动的形式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激发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性条件。教师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高效学习,就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爱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使用律动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这种规律性并不强的肢体律动也与学生的生理特征相符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介入教学实践。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不规律的身体律动,则能够让课堂教学气氛更佳,让学生更加专注,使学生对音乐节奏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伴随愉悦的音乐自主设计动作,让学生得以领略音乐的风采,进而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下不断提升鉴赏音乐的技能。
音乐始终和节奏有着无法分割的关系,音乐教学必须具有节拍,只有如此才可以表现出声音的韵律美。因此,在音乐律动教学中可以讓学生伴随节拍不断扭动身体,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动作对于音乐学习而言十分重要,在音乐和歌唱中,学生都能够使用身体呈现拍手臂、扭动身体等运作,让学生直接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因此,律动是身体活动中的重要构成,具有重要的用途。
(三)激发音乐创新思维?
儿童时期是人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节奏性较强的身体律动,不断模拟多种音乐动作,可以让儿童自小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还可以参照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对运动强度加以调整,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从而增强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为动作音乐表演给予充足的条件。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基础的目标即是使用身体动作与体验,让学生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记忆,使其能够用音乐进行自我表达,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是音乐教学的最终归宿。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组合性与集体音乐的练习,或利用午间活动、早操、校园主题活动等契机开展演出活动,这样既可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可以调动学生们对于音乐训练的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很好地融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使用音乐律动的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由于音乐律动训练比较乏味,重复性较强,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需要开展肢体能力与软度上的训练,某些单一的动作必须反复多次才可能符合标准,学生们在反复的肢体训练中可能会对其产生厌倦心理,这也会挫伤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针对上述状况,在开展音乐律动教育时,教师不但要纯粹地训练学生,还要注重激发学生们对训练的积极性。
三、“体态律动”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音乐组织身体律动?
在传统课堂中,许多教师将欣赏课等同于聆听课,只是让学生学会安静聆听,导致学生并不会使用任何辅助方式。如今,用身体表现音乐节律,这在课堂中属于重要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参照自己的想法做,然后再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便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和气氛。这样既能够完成教学,还可以维持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动作,训练学生的自控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身体的律动,从这个角度来说,音乐课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古代音乐教学中,西周的宫廷音乐便使用了音乐舞蹈。某些学生通过奥尔夫音乐的教育教学,其观察力、反应力、听力等都有了显著提升。
在教学《两只小象》时,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然后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模拟小象的动作走路,这就是体态律动。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的参与热情如果能被教师肯定,其学习音乐课的兴趣将更加浓厚。因此,作为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让他们乐于对所聆听的音乐进行反馈。
在对《小雨沙沙》这首歌进行教学时,教师把歌曲音量放小,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这首歌曲,体会小雨落在自己身上时的反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仿佛能体会到雨就在身边,如同发芽的小草一般,想要从泥土中生长出来。同学们会将自己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头上,似乎在遮挡下落的雨滴,又好似从泥土中破出,慢慢地移动,极为可爱和有趣。
(二)利用活动组织节奏律动?
演唱离不开一定的节奏感,节奏感如同建房的地基,学习音乐的难度越高,节奏也就会更难,因此,教师千万不要忽略节奏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控节奏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动作训练,以此种方式激发他们天性中所具有的节奏感。在国外,许多高校与音乐学院都极为重视体态律动的音乐教学方法,音乐学院如果要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必然会十分注重对其体态律动和乐感的培养。
体态律动的学习方法对音乐学习意义重大,因为“节奏与旋律二者有着相同的重要性,缺一不可,旋律必须伴随节奏,仅有二者放在一起,才可以称之为音乐,音乐才有价值”。除此之外,旋律与节奏的学习皆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占据极大的比重,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课堂会选择性地忽视节奏或旋律的意义,只重视其中一个。
在对《雁群飞》进行教学时,可在学生自主创编动作的前提下,让学生提升动作的流畅度,把动作变得更加具有美感。例如,第一段中,让学生挥舞手臂,如同大雁向上盘旋一般,而后面的手臂则放平,如同大雁排成一字,经过双臂动作幅度大小的异同比较来体会旋律的异同。
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二八、四、空”三种节奏即兴组合拍击的游戏,例如让部分同学做下面的动作:双臂相互交叉,代表“四”的节奏;双手张开,手臂手心相对,将其代表“二八”的节奏;双手握成拳头状,代表“空”的节奏。学生自主选择完成,请部分同学参照同学给出的动作练习拍击。做动作的学生和打节奏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替。游戏可以作出一定的变化,这对训练学生的律动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三)借助动作开展体态律动?
教师在培养“音乐感”的教学中,使用动作来增强音乐情感的具体性,极易让小孩子聆听到歌曲过后,将自身对于音乐的看法,以动作方式进行表示,将音乐中的要素,例如节奏、旋律、音高等,使用做动作的方式去体会,即便是交响曲的音乐,也可以借助动作完成体会。
在音乐课堂中使用上述方法能够训练学生的感受力,并在这一过程中理解和体会音乐,帮助其形成一定的乐感,通过音乐抒发自己的情绪,这是体态律动的基本条件。
体态律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在音乐教学中有重要的位置。体态律动不仅能够体现出歌唱中的学生对于歌曲的表达和理解,还可以体现学生对于上课的态度,进而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总之,对体态律动较为重视的教师,定然会在音乐课中教给学生大量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教师在音乐课中秉承着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化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