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语言的艺术,驰骋辩论的战场。在这个时代里,辩论越来越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侃侃而谈”成了许多学生都想拥有的技能。苏州中学辩论与演讲社也顺势于2010年创立,成为苏州中学的学子们探讨问题、辨析真理、训练思维的平台。2012年苏州中学辩论队正式外出参赛,第一次就捧得了第二届“东吴杯”全国中学生辩论赛亚军的奖杯。此后,更是远征亚洲,获得“精英杯”亚洲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亚军,成为首支打破马来西亚学校包揽前三名局面的中国辩论队。2018年,辩论与演讲社下辖苏州中学鲸落辩论队成立。此后,鲸落辩论队也获得了2019%年“纵横杯”国际学校中文辩论锦标赛A组(高中组)亚军。
鲸落,是生态系统的一种演替。所谓“一鲸落,万物生”,这正是鲸落辩论队名字的来源。2020年9月,鲸落新生辩论赛盛大举办,历时3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和激烈角逐,12月底赛事圆满落幕。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这一赛事的决赛辩题和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吧!
决赛辩题:道不同亦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辩题出自《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旨在探讨现代社会中合作的条件与重要性。
正方一辯———高一(11)班吴岱臻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辩题出自《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其中“道”和“志”是表意相同的互文。文化常识中,成语“志同道合”指有相同志向的人;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是说和当时世人志向不同。可以看出,在文化传统和普世认知中,这里的“道”对个人而言,指的是志向,不同于目标,它是有长期性的,对人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有根本性影响。对国家而言,“道”指意识形态,指国家发展的方向。“为谋”指的是合作。道不同亦相为谋,指的是双方在志向不同的情况下仍然能在一起交流合作。今天我方判断“道不同”究竟应当“亦相为谋”还是“不相为谋”,标准在于何者对社会发展更有利。接下来我方将从可行性和必要性展开论述———道不同亦相为谋。
首先,道不同也可以合作。我们讨论的前提是确实存在合作的基础,存在“相为谋”的可能性。无法达成合作的基础,客观上就不存在“相为谋”的情况,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如一方的“道”危害公序良俗、违反法律。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推动沿线各国经济增长。意识形态不相同的国家只要有协作发展经济的共识,即可合作。美国和苏联也是如此。它们的意识形态虽然截然不同,一个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二战时,它们却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对付敌人,并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可见,合作的基础在于共同认识和共同利益,道不同者也能有合作的基础,亦相为谋。
其次,“相为谋”对于个人、社会都有必要性,我们应通力促成合作。如果美、苏因“道不同”拒绝建立反法西斯同盟,二战的最终赢家便不得而知了。当唐僧因孙悟空与自己“道不同”赶走他时,三次被妖怪抓走,师徒共同合作后才取得真经。可见合作之重要性。当今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求同存异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企业都在不同“道”中谋求合作。
最后,道不同亦相为谋,有利于合作的实现,从而推动事业发展。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的志向亦如此,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以志向的完全相同作为交流合作的标准,会使合作变得无比艰难。况且志向不同的人在协作中,可以提供多元的视角,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集中优点、斟酌利弊、推陈出新。如薛定谔与海森堡对于光本质的论战,不仅使人类认识到光的波粒二象性,也产生了薛定谔波动方程等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倡导道不同亦相为谋,能为发展提供更多元的理念,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开阔的视野。如果仅因志向不同就拒绝合作,很可能会受个人偏见影响,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因而,道不同亦相为谋,更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我方认为道不同亦相为谋。谢谢!
反方一辩———高一(14)班颜月桐
谢谢主席,问候在座各位。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开宗明义,什么是“道”?诚如对方辩友所说,“道”是个人的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志向,是国家的意识形态。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价值观,在当今时代个体属性多元,社会内涵丰富,不同的客体之间又都有独特丰富的认知,因此我们如果单纯地以根本性来确定这个“道”的话,那么就太模糊和宽泛了,我们应该对具体的特定的思想进行比较。因此,我方认为,应该把“道”理解为客体对于特定领域的原则与态度,即不同主体在每个领域有不同的道;其次,“为谋”是什么?“为谋”是指在某一领域的谋划合作,上到国家,下到个人,判断另外一个个体是否值得“为谋”,其实是对“为谋”可能产生的收益与成本进行理性的衡量。基于以上前提,我方论证如下。
与异道之人相谋,认识鸿沟巨大,沟通成本过高。因为道不同,二者在具体问题上的观念无法兼容,若共为谋,显然双方都要牺牲巨大利益。从个人层面来看,感情观不同就不要步入婚姻殿堂,这是当今社会的共识。所以我们看到,感情观不同往往是离婚的主要原因。但这不代表双方不能合作经商。所以某些夫妻离婚后仍然能携手合作,是因为他们在经商上是同道中人。这样的认识有利于我们以更理性的姿态为人处世。
与异道之人相谋,从长远来看收益有巨大风险,机会成本过大。即使勉强与异道之人达成共识,也会因为潜在的风险让合作破产。从国家层面来看,不同国家在原则问题上产生分歧,是难以长期为谋的。巴以冲突的双方进行了多少次和谐会谈,但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一次又一次道与道的激烈碰撞,一次又一次道与道的毁灭与重生,人民的血泪,国家的动荡,还有历史的哀叹!春秋争霸时期,吴王可谓“道不同亦可为谋”的忠实支持者,结果勾践卧薪尝胆,吴国最后被灭,吴王就这样一不小心把江山给弄丢了。这些都证明,道不同者硬要相谋,存在潜伏的危机与分裂的风险。
同道,那么坚持“己道”,与志同道合者相为谋共求道;异道,那么尊重异道,与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各求己道。综上,我方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反方四辩结辩陈词———高一(14)班周明晞
谢谢主席,问候在座各位。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这场辩论赛在讨论什么。其实我们辩来辩去的就是“道”的定义。“道”究竟是什么?它包含了什么?我们说的“道”是国家或者是个人坚持的原则,并不只是目标。所以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原则,一定程度上可能包含它的意识形态,而一个人的根本原则就在于他的价值观或者他对世界的看法和底线。
我们今天讨论的“谋”是什么?我方认为您方所说若干国家的意识形态不同,他们在反法西斯斗争方面就不可以合作,这是非常荒谬的。为什么?因为您方试图用反法西斯这个例子来论证他们“道不同亦相为谋”。刚才把两个不同领域的问题混淆起来。在反法西斯斗争方面,他们真的有“道不同”吗?其实没有。美、苏在这点上都是反侵略战争的,他们这方面的“道”是相同的呀!“道同可以相为谋”,这是我方的立场。那么我方要强调的是什么情况下不可以“相为谋”———在双方意识形态不同的时候。对于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一些战略决策,中国希望把社会发展成共产主义社会,而美国希望把社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这两者是永远不可以“相为谋”的,这才是我方的观点。
再来看看各种小“道”层面,它的运行规律是独立的,是互不干扰的,这就是“道”的另一种属性,“道”的独立性。这种现象太普遍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每个种子,都是各自生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种瓜得豆。又如电磁波,其频率从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到X射线和酌射线,每个波段的波都互不干扰,独立传播。所以,道既然不同,自然不相为谋。
最后我方强调的是,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觉得合作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所以他们觉得即使“道不同”,也应该尝试“相为谋”,好像说两个人“为谋”了,就是两个人最好的相处方式。但真的是这样吗?在我方的陈述里相信大家也听到了很多价值观不同的人,但是他们强在一起的时候,不论是最后的结果,还是中间付出的成本和心血都是不值得的。那不如和我同道的人相为伍,岂不更高效?
比如追求君子之道的孔子,对于子贡提出的“乡人皆好之”和“乡人皆恶之”的两种人皆不认可。于他,真正的贤者应该是“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我以为孔子之言极是。一个和任何人都能打交道的好好先生,只会在磨圆了自己的棱角的同时,失去自我。我们不必讨不善者喜欢,不与不善者为伍,方能保持好自己的操守。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小人君子同在。辨明君子、小人需要卓越的眼力,选择与君子为伍,需要坚定的决心,彰显自己的坚贞。人生在世唯愿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何必费尽心思讨不善者的欢心?若有此人,吾不予也。
综上,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方四辩结辩陈词———高一(11)班李逍遥
感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今天我们双方主要的争端在于对“道”的定义:“道”是什么,包含什么。您方也承认了,在个人层面,道是价值观;在国家层面,道就是意识形态,是对国家发展的总规划、总方向。我们都知道合作需要共识,而您方直接将我们具体的共识定义为“道”,这样您方观点不是天然成立的吗?我们没有共识就没法儿合作,您方循环论证了呀!
好,您方又说要尊重原著。可是原著说的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互文的手法您方怎么就没有看到呢?“道”解释为志向,我方不仅考虑了原著,还考虑了社会普遍共识呢。原著管宁割席的例子很清楚了,割席不是因为他们两人学习方法不同,而是管宁想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思想的人,而他的朋友想做有钱人。
好,再来看。对方辩友认为“道”不同不应该合作,其实你们是担心浪费时间,担心面对矛盾。对方辩友认为矛盾阻碍了合作,所以应该只在“道同时相为谋”。面对矛盾和分歧,他们的态度是规避。可是纵观古今我们发现,任何形态的社会都存在矛盾,矛盾是规避不了的,更何况矛盾恰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道不同亦相为谋”,是面对矛盾、解决矛盾,是在双方不同的道中找到共识,是双方共同商讨出一个更优的方案,社会就是如此进步的。若依对方辩友所言,最终导致的不是思想的独立,反而是思想的趋同。因为合作的范围如此狭窄,以至于不允许不同思想的碰撞,文明何以成为文明?
对方辩友还担心,我们会失去自我。这是一个反常识的逻辑,您方将合作偷换概念,理解为盲从。合作是什么?是两个独立个体共同致力于一个共同目标而携手努力,为何在您方语境里它就成了洗脑呢?
最后,我们再从应然层面审视一下这个辩题。我方支持道不同亦相为谋,是支持一种正视矛盾、互利共赢的人生态度,是社会对损人利己和两败俱伤的自我诊疗。什么叫作求同存异?什么叫大学境界、天下胸怀?什么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是我们知道彼此有不同的道,但我们彼此尊重,我们愿意放下目空一切的自傲,我们是可以共处、可以共事的,我们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由此,我们得到了比一腔孤勇更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东西———理解、接纳、兼容并蓄。
谢谢!
冠军队感言
手捧冠军奖杯,凉凉的。我虽然内心很激动,但喜悦之情仍自顾自流淌得平缓。颁奖,合照,人群渐次散开,我捧着奖状奖杯,鼻头忽然酸涩。
一直幻想的获胜的狂喜或失利的悲伤最终都没有来,只是浅浅地欣慰着……三个月的拉练,一路鏖战,一支总想着输了就团建吃饭的队伍坚持到了最后。我的可靠的队友,可敬的对手,强劲的外援,可爱的同窗、老师,每个参与者都功不可没。
我曾说我喜欢辩论带来的立场的转换、严密的逻辑、精准的辩词,但我最喜欢的是我的朋友们———喜欢绞尽脑汁的头脑风暴,场上场下的默契,并肩而战的信任,胜利后的拥抱,共同欢呼的雀跃,一起奔跑的、为我呐喊的、指引我的那些人。
———高一(11)班李逍遥
俗话说:“话不说不透,理不辩不明。”从初赛到决赛,一次次紧张激烈的辩论使我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反驳对方的同时,也会考虑对方论述的合理性,从而对辩题理解得更深刻、更辩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提高了全面看待生活问题的能力,将辩证思维引入生活中,原本普通的事物变得意义非凡,原本讨厌的事物变得不那么面目可憎。这让我受益终身。
辩论赛也使我认识了更多朋友。和隊友们在线讨论,和学长学姐赛后复盘,和其他队伍交流心得,我学会了如何表达,如何倾听,如何思考。我和队友们从互不相识到现在的心有灵犀、配合默契,友谊越来越牢固。比赛虽然结束了,但那些温暖的回忆,依旧在我内心深处滋长,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高一(11)班吴岱臻
通过这次辩论赛,我更深刻地明白了团队合作的意义。面对辩题,无论学长学姐,还是每位辩论队成员,大家都集思广益,对辩题进行拆解,对论点进行补充,对技巧进行练习……大家都在朝着同一个目标全力奋进,无论自己是否上场,都毫无懈怠。
———高一(11)班潘敏
有带病坚持的学姐、辛苦备战的队友,我们互相激励,在一场场比赛中历练自我。直到手捧奖杯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当你打起十二分精神,对一件事不懈努力时,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高一(11)班张楠
当互联网的声音越来越多,我们的思考似乎也越来越少。收获深刻的观点和多元的立场,培养理性看待问题的能力,这是时代青年的必备素养。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有思想、有智识的辩者,不只要赢得对手,更能服务时代、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