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雁
這是一个静默又喧嚣的世界,人们自由地掌握着发声的权利,用沉默或呐喊在这个社会里行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态度。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沉默是一门处世的哲学。一名怀抱婴孩的母亲在乘坐飞机时,主动递给身边的乘客一张事先写好的小卡片,为孩子可能会带来的吵闹表示歉意。一张无声的小卡片,两张沉默的笑脸,满飞机理解的爱心。沉默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奔波在风雨中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一直怀抱着对诗词的热爱,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背诵古诗词,积蓄力量,最终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成为用才华惊艳世界的“扫地僧”。沉默让我们看到了厚积薄发的力量。
然而,人们也不能时刻都保持沉默,在无声中等待他人的呐喊,否则我们就听不到为不合理的事物呐喊的声音,社会也就不会一步步摸索着走上前进的道路。因此我认为,我们既要懂得沉默,又要勿忘呐喊。呐喊迸发出的强烈情感也是不可或缺的。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在沉睡的国人前振臂疾呼,用祥林嫂、孔乙己的故事敲出振聋发聩的民族救亡图存之声。文坛巨匠雨果的笔端常常指向社会最底端的劳苦人民,为他们发声。他的《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无一不是弯下腰去倾听战争中百姓的哭声,又昂起头向世界呼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钟南山斩钉截铁地发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让大家知道了疫情的严重性,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声变得异常便捷和简单,但这些话语往往容易被附上足以引起雪崩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沉默与呐喊的尺度。这就需要我们养德善之心。正如加缪所言:“我只承认一种责任,除此无他,那就是爱。”
世界静默又喧嚣,而我们既要懂得沉默之道,又要勿忘呐喊之魂,行长远之途,筑绚丽之景。
教师点评
沉默与呐喊,看似相反的两个概念,却有着统一与转换的魅力。本文在内容和思想上呈现出很好的辩证性。因包容与忍耐而产生的沉默,因使命与大爱而发出的呐喊,都可成为我们可敬可佩、可学可行的对象。如何很好地把握沉默与呐喊的尺度,作者以准确有力的语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黄艳艳)